第20章 攻回洛阳(第2页)

 在马棚观察过后,他对那些战马点头满意,据相马理论所述,曹操营中的战马尽管不是上乘,但也称得上不错,属于适格的战驹,只要加上马镫,冲击力和战斗力必会有明显提高。</p>

 但他对此知之甚少,具体设计图纸无从谈起。而系统并未对此提供奖励,仅告诉他如何制造,还需他 完成。</p>

 “既然无人帮助,我们只好自行研究了。”于是他唤来了测量工具,仔细测量马匹的身体尺寸,而后自顾自地绘制图纸。</p>

 第64章 骑兵的新装备</p>

 李瑜虽然对图纸上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入,不确定这是否真正有用,但他仍然找到了工匠们,请他们为他制造。</p>

 \"按照我图纸所示的样子制作两副。不,应该说四副。\"</p>

 \"速度要快,我会需要用到它们。\"</p>

 工匠们的铁铸技艺都是经过李瑜改良提升的,对他的能力充满敬佩。因此,当得知需要他们制作,众人立即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久就完成了李瑜所需之物。</p>

 望着黑漆的马鞍附件,李瑜眉头微皱,感觉有些不对劲,但他还是将它们安装试试。</p>

 李瑜命令将这对马蹬串联并固定到战马身侧,随即跃上了马背。</p>

 \"这不对……\"</p>

 \"脚下确实平了,但我感觉在摇晃不定。\"</p>

 李瑜思考马背上发生了何问题,快速分析,他确实只发明了脚垫,帮助骑兵维持身体平衡,但这需要配合未完成的鞍具。</p>

 这两部分相互协作,缺一不可,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明白此理后,他匆匆回到室内,在纸上迅速画出另一份鞍具设计图。</p>

 制作马鞍就简单多了,毕竟在这个时代里,它已经有大致的形状,只需稍加优化以便和马蹬配合。李瑜拿着图纸再次找工匠们,并笑道:</p>

 \"这次请按照我这份图纸来,速度加快。\"</p>

 工人们日夜加班,快速地为李瑜打造新鞍,并连上适配的马蹬,交给主人检验。李瑜接过成品,全副装备安上马匹后,自己骑了试骑,发现改善果然显着。无论是速度快度如何,他的平衡都得到了良好保持。</p>

 先前的骑兵作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速度与撞击力量,想要像常人般灵活作战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脚垫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它不仅能帮助保持稳定,通过反复实践,骑手即便在疾速中也依旧能保持平衡,使他们在马背上的战斗成为可能。</p>

 对于这一新发明,李瑜心满意足,虽然还未臻完善,但已经有了雏形。“太棒了,提升了骑兵的力量,增加了我们取胜的把握!”他对曹操作出结论时,满怀喜悦。</p>

 毫不犹豫地,李瑜以最快的效率向曹操报告这一成果:</p>

 \"主公,来看我的新发明确切改变了现状!\"</p>

 听到李瑜欢欣鼓舞的声音,曹操急忙迎入,“超儿,你又有什么新东西?为何如此振奋不已?”曹超看到满脸喜气的弟弟,询问道。</p>

 闻言,李瑜放声大笑,解释道:</p>

 \"我发明了马镫!\" 然后他拉住曹操走向战马,让他亲身试验新鞍和脚蹬带来的不同。</p>

 第六十五章 稀罕物</p>

 曹操目光审视了一遍,没发现马有什么特异之处,这不就是寻常的战马吗?只有马腹上挂着件奇特的饰物。</p>

 不过看李瑜那副雀跃的样子,曹操不好拂了他的兴,随即翻身上马,亲自体验一番。</p>

 战马刚启动疾驰,曹操便感觉不同以往。身下的颠簸大幅减轻,他的身躯渐渐稳定下来,甚至连在马背上拔剑挥剑、射箭的动作都变得可能。</p>

 “这算什么新鲜事物?”曹操带着笑意回到李瑜身旁询问。</p>

 李瑜笑道,简单讲述了马蹬的设计理念,曹操作为才智之士,一听便明白。</p>

 然而,他对李瑜更多的感到惊奇。李瑜作为饱读诗书之人,在治理方面确有所长,但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才华太过出众了。不仅如此,李瑜的智谋不仅体现在治事上,就连武艺也有相当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