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如同神一般的存在(第2页)

 从目前来看,他们的实力已经可观,再加上收编的新军,近二十万青州兵马及原先部队,将近四十万大军阵容。按理说应无需担忧,然而李瑜心中始终有种说不出的警觉:</p>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以目前的力量,就算主动出击,也应该有能力抵挡袁绍,本无需这么惶惶不安呀!</p>

 李瑜满心忧虑地凝视这一切:训练中的士兵,关闭运送粮草的门庭……秩序井然,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忐忑。</p>

 没有任何疑问,然而,李瑜的面庞上总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担忧。曹操察觉到了李瑜的异样,走至他身旁,询问道:</p>

 “三郎,你建立了这么伟大的功业,我却看见你的神情似乎略有忧郁?”</p>

 李瑜轻轻叹了口气,没有掩饰心情,苦涩地回应:“主上,不知道为何,内心时常涌起一丝忧虑,这种感觉不知源自何处,但确凿让人忐忑。”</p>

 曹操笑道:“我看就是忧虑过度,居安思危是你一向的警惕。如今咱们军队气吞山河,横贯三大洲,兵强马壮,足以挑战袁绍,纵然他真的进犯,也能对抗一二。为何还要恐惧不安呢!”</p>

 听到这个,李瑜点了下头。他们的力量今非昔比,争霸天下的资本已具备,确实不应过多焦虑。</p>

 他感叹:“或许主上的观察是精准的,的确,我太过担心了!”</p>

 “罢,工作还得继续。忧患只会浪费心思,”他转头处理政务。</p>

 正此时,有人送上信:“先生,府上有信。”</p>

 李瑜微怔,想不明白家怎么会在这个时分来信。难道发生了变故?他接过书信一看,却是李典的来信。信中透露,使用李瑜的配方肥后,农收成果显着,亩产几乎翻了一倍,从先前的约300斤涨到近600斤。</p>

 欣喜之余,李瑜意识到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也增强了自身队伍的实力。如果能大规模普及这样的肥料,粮食问题将不再是难题。</p>

 李瑜心情激动,把信收藏好,匆匆向曹操汇报:“主上,现在我急需回陈留,希望能得到调派。”</p>

 闻言,曹操一时愣住。正值战时关键,青州动荡,自己需李瑜稳定政局。他不禁猜测是不是家中有什么不妥,问道:“是祖父母过世了吗?三郎。”</p>

 见状,李瑜摇头微笑,递过信:“主上,这是侄儿李典写的,信里有个惊喜。”曹操仔细阅读,看见粮食亩产成倍提升后,难以置信地合不拢嘴。</p>

 “这不是玩笑吗,三郎?”</p>

 李瑜笑眯眯地说:“绝无虚假。李典是我亲侄子,怎能对我使诈。况且,我确有吩咐他撒播肥料,时逢收成季节,应当准确无疑。”</p>

 “我想尽快赶回,把这批肥料规模化,大力推广。”说完,眼中充满期望。</p>

 \"这件事项至关紧要,比青州全局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粮草,青州唾手可得,乃至一统江山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曹操微笑着点头,既然后方事务已妥善安排,无需过多担心。</p>

 李瑜只需专注于政治方面,如果必要,他甚至可以把荀彧调过来,让他们两人换个角色协调工作。</p>

 \"明白,我马上命令文书,将文若叫来!\"</p>

 \"你现在也应该迅速前往后方,尽快推行这项肥田之事!\"</p>

 虽然曹操对具体的肥料技术和原理了解不足,也不知道何时产生的这项发明,但对李瑜充满信任。自李瑜加盟之后,他收纳黄巾贼、攻略豫青并助其军队训练,诸多成就有目共睹,曹操怎能不信他?</p>

 获得曹公的同意后,李瑜毫无顾虑,放手将现有责任全交出去。简单交接过后,他立刻带着人马返回了乘县的住所。</p>

 还未进家门,就遇见一脸不满的兄长李乾。见到李瑜时,他毫不客气地批评道:</p>

 \"我说三弟,你当得可真是个好官呐!\"</p>

 \"一般官员都力求家族得益,你却一反常态,跟了曹操以后,咱们家不但未能得到实质的财富收益,还白白把土地割让给了那些黄巾贼!\"</p>

 \"现在家族倒是人口兴旺,门庭热闹得很,可是财富却停滞不前!\"</p>

 李瑜望向大哥,不由得朗声大笑。他知道大哥的言辞更多是打闹玩笑,而非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