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下科目三(第2页)

 \"先生没出错吧?您这可不是在建传统水利工程,您是打算要挖大河啊!\"官员们开始质疑。</p>

 李瑜主张的水利工程在理论上没错,毕竟农业发展需水分。但他们心中设想,那最多是小范围挖开河道、配上几个简易的灌溉装置罢了。</p>

 然而,当他们深入理解李瑜的计划后,惊愕地发现他想要彻底改变地形:挖掘汶河并引水灌溉鲁国各地。这项工程量之巨大超乎他们的想象。</p>

 看了他的施工图,官员们纷纷摇头,如同打起的秋千:“先生,您这是在开玩笑吧。这种程度的建设太夸张,完全脱离水利工程,简直是改天换地的行为嘛!”</p>

 \"汶河虽然没有黄河那般庞大,但它本身的流水流量依然不小,挖通它所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太荒谬了,这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和当前战事需求!\"</p>

 \"况且现在战事紧急,每个角落都紧缺人手与粮食,哪有余裕来做这种长远规划的大型项目啊!\"</p>

 李瑜早有说辞。他对拦阻他的官员们笑道:“告诉你们,建造河渠就不必只征用青壮男丁。”</p>

 \"我们收编的黄巾士卒本就成家立业,男儿上战场,妇女老弱则负责后方建设河道。两者合而为一,岂非妙哉?\"</p>

 听了李瑜的话,官员们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虽学过诗礼传经,但也从未听说过让妇孺老人修建水利设施。若此事传出,定会被视为残酷而不讲情义的 ,像商纣那样的昏君。</p>

 \"阁下,此议牵扯太广,不如缓缓斟酌的好吧。让老人妇女承担这样的劳作......不太合理啊!\"一个官员质疑道。而李瑜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应对这个质疑。</p>

 “所有决定由我个人决断,所有的责难皆由我个人背负,你们还有什么畏惧!”</p>

 “就这样吧,我已做出决定,今天并非征询大家的意见,而只是告知你们接下来的任务!”</p>

 “现在,做好服从命令的准备吧!”</p>

 一听这话,众官员连忙摆手齐声答道:</p>

 “大人,这等要事还是待禀报曹公后再议啊……”</p>

 “是啊,此事关乎重大,您的单方面决断太过急躁了!”</p>

 “我们……”</p>

 正欲开口,忽见李乾狂奔而来,手中还捧着一封信,大声喊道:“老三,有你的信,好像曹公的手笔!”</p>

 闻言,李瑜不禁笑了起来,曹操来的这份适时。迅速从兄长那里接过信,拆阅后确认曹操作业全交给了他。接着,他对在场的官员笑道:</p>

 “此为曹操大人亲笔之书,相信你们也熟悉他的字迹吧。他现在全权交付后方事务,只需遵从我的指令便可!”</p>

 “若有任何抗拒或是不接受指令,立刻向曹公申诉或者前往前方吧!”众官员见连亲笔函都已经出示,实在找不到托词逃避了。再加上李瑜言词决绝,让他们这些文官前往前线等于送命,于是无奈只得服从他的安排。</p>

 官员们只能叹息:“唉,既然大人心意已决,那就陪着您一起走吧!”随后,他们开始召集老弱病残以及青壮人口,着手规划修筑河道。</p>

 对此,老弱妇孺们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已经在家乡务农,如今被送往前线服劳役,实在难以理解。无论是远古的 ,就连秦国也未曾有老弱妇孺受苦役的规定。</p>

 民众聚集,相互讨论:“真是奇事,历史中无论多少暴君,征伐的也都是男人,从未听说要女子做工如此艰辛的!即便是商纣王,也不会对女人如此无情吧!”</p>

 “本以为投靠曹操便能安度日年,哪知结果是这样!”</p>

 “他们竟然要我们妇女儿童和老人去建河堤,这种繁重任务哪是我们能胜任的?”</p>

 大多数民众心怀怨恨,只是在官府逼迫下忍气吞声。但别忘了,这些都是过去的黄金盗匪, 如麻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眼见民意反弹,官员们紧张起来,他们趋近李瑜,恳求他打消主意:</p>

 “大人,还是作罢为宜。您瞧瞧那些百姓,可不是能轻易对付的!”</p>

 \"他们还没被招安时,都是黄巾贼的成员,个个都经历过腥风血雨的,现在叫他们安静挖河,可能极不容易啊!\"</p>

 \"你看那些百姓在底下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一旦激起他们反抗情绪,若硬性施压,他们很可能会变得难以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