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生还者寥寥无(第2页)

 曹操提醒道:“陈宫心思缜密,不易被骗,而且他对吕布言听计从,硬来恐怕很难成功。”</p>

 但李瑜自信满满地笑道:“主公知否,吕布是个小人,他更关注名声而非财物。</p>

 由于世人都视他为背主叛徒,他会急于撇清恶名。</p>

 而这世上唯有天子能为他作证。</p>

 现皇上已被控制于我们的手中,只要您借天子名义,一道册封他为青州牧,并大肆赞美他在讨伐董卓时的贡献,我相信吕布必定心动。”</p>

 听了这番话,曹操觉得确有可能,决定立即行动,“</p>

 好吧,我去起草诏书!”</p>

 他已经变成了汉朝傀儡皇帝,李瑜只需将它传递给吕布即可完成策略第一步。</p>

 收到圣旨之后,李瑜面带笑容对曹操说道:“父帅,请让元让带三万人马前往青州边境威慑吕布,要公开警告,若是肯顺从,仍可做朝廷忠臣,反之,首先被清除的就是他。”</p>

 但想到自己日常事务多由李瑜打理,曹操不禁担忧起来。”</p>

 三郎啊,这些琐事不必劳您亲临。</p>

 找别人胜任即可。</p>

 无论口才如何,只要善辩的人都可办妥,你的地位和职责不可轻忽啊,万一失败……”</p>

 李瑜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事实。</p>

 在整个曹操作为领导集团的核心稳固无比,但具体行政事务的执行——无论是军士兵训练或是后勤粮草筹备,李瑜几乎一手包办。</p>

 他还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出其不意的谋略,成为集团中仅次于曹操的重要人物。</p>

 在曹操心目中,这简直是张良、萧何二者的融合,对他来说无比宝贵,他不愿看见李瑜涉险。</p>

 “郎君,派一名能言善辩的随从即可,何须亲征呢?”</p>

 曹操说道,强调自己的谋略派的角色,暗示有人可以取代李瑜的位置。</p>

 “在我手中有许多口才出众之人,让他们替代便是。”</p>

 李瑜当然了解曹操的担忧——担心计划万一失败引来吕布翻脸。</p>

 他明白,以当下的局势,唯有亲自前往才有可能成功。</p>

 别人恐怕只等于自投罗网。</p>

 李瑜微笑着向曹操阐述理由:“主公深知吕布多疑且狡猾,但他自身智谋不足,他的骄傲在于实力。</p>

 若欲镇他,应选择令其忌惮的人物出面!普通士子哪能让吕布感到威胁?这无疑等于往敌人刀口送肉!记得上次交锋,虽势均力敌,我虽非吕布畏惧,却已让他不可小觑。”</p>

 李瑜继续强调自己的独特作用:“言辞之力,文臣难以匹敌。</p>

 有些言语出自吾口更具威信,您认同这一点吗?”</p>

 曹操沉思了一会儿,意识到李瑜言辞中的智慧,确保计划成功的重任似乎只能落在他头上。”</p>

 叹呀!”</p>

 他叹息一声,“</p>

 三郎,务必谨慎。”</p>

 而李瑜则笑答:“不必忧虑,主公只需将此事告知将领,督促部队尽快到来。</p>

 只要军队如预期抵达,我等无忧。”</p>

 于是李瑜决定,立即领兵,直面吕布,不再赘言。</p>

 另一边,吕布此刻也在深陷思索。</p>

 昨天,袁绍派来的使者邀请他共同对抗曹操。</p>

 此时的袁绍尚未牢固掌握恒台地区,李瑜已经吸引走大量民众,留给袁绍可用的资源少得可怜。</p>

 他实在不愿开战,尤其是曹操强大不容小觑,如何对付曹操绝非易事。</p>

 他知道自己不能明着反目,得找到方法应付。</p>

 吕布求助于谋士陈宫:“宫台,袁绍的人仍在,我们需找到借口糊弄。</p>

 现在是否有妥当的办法?”</p>

 陈宫则干脆地摇头:“我们任凭借口都无法避开他;袁绍胸襟狭窄,若违逆,必会怀恨。</p>

 我们躲不过去。”</p>

 吕布闻言,心中忐忑不安,不愿为了袁绍葬身沙场。</p>

 他知道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需要巧妙周旋。</p>

 但目前而言,逃避不再是选项,必须面对。</p>

 “宫仪,别吓唬我了,如果你真有什么妙计,请速速讲来!”</p>

 陈宫轻笑,紧接着道:</p>

 “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就顺应袁绍的指令便是。</p>

 袁绍不是让我们出兵支援吗?没关系,我们同意,但无需派主要兵力!”</p>

 “近日不是新征了一些兵马吗?他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磨练实战!”</p>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便是功勋累积,未来也能参与分赃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