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值一提(第2页)

 “我们已经向天子进言,使你得以封王,成为徐州合法领袖,无人敢于质疑你的正当统治者身份!”</p>

 “现你只需按兵不动。</p>

 对于孔融的挑衅置若罔闻,若是袁绍真想兴师问罪,那么便是挑衅整个朝堂。</p>

 届时我们绝不会放过他们!”</p>

 “老实说,我已经找到吕布,与之达成了联盟。</p>

 对付袁绍的计划已在进行中。</p>

 任何针对你的诡计,都将最先遭受到我们的严惩!”</p>

 李瑜说完,出示了天子的诏令,递到刘备面前。</p>

 “天子亲命!”</p>

 闻言,刘备立刻单膝跪下,虔诚敬礼道:“陛下 、万 !”</p>

 目睹这份圣旨,刘备心中复杂交织,既有哀伤于皇上困境,又因成为朝廷官员、一方诸侯感到自豪。</p>

 转念想到自己若贸然支持曹营,后果恐非善终,毕竟曹营兵强马壮、人才辈出。</p>

 即使袁绍有充足的兵马,胜算渺茫,而且袁绍野心膨胀。</p>

 即便结盟也可能引狼入室,对大汉江山带来更多恶果。</p>

 在此平衡之时,选择现状不失明智。</p>

 权衡过后,刘备决定不加犹豫,同意与李瑜结盟,言辞豪迈地道:“先生今日的指引使我眼界大开,我定铭记。”</p>

 “请您放心,袁绍任何要求我都将不再服从。</p>

 愿我们恪守协议,共同维护和平局面!”</p>

 对李瑜的信任,使得刘备安心。</p>

 而李瑜淡定表态:</p>

 “这毋庸置疑!亲自登门寻求合作,我绝不会轻言背弃,无需担心!”</p>

 交谈完国事,刘备又与李瑜讨论起了治国之事,对这位具有才华的谋士十分钦佩。</p>

 李瑜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掌控政务都堪称高手,未来欲谋天下,若得李瑜才俊相助,实为大幸。</p>

 遗憾的是李瑜已归属曹操,眼下两方似乎已无转圜可能。</p>

 正可借此机,多向李瑜请教,定是善策。</p>

 而李瑜也不惜所言,毕竟他对刘备颇有认同。</p>

 假若能令整个徐州官吏清明,社会稳定,日后接手时便省去诸多麻烦。</p>

 二人整晚促膝长谈,宛如故交久别重逢。</p>

 刘备解答李瑜的诸多疑惑,明晰了当前治政大纲存在的不足。</p>

 看着李瑜,刘备感慨万分,开口说道:“先生之才,确非凡品!有您在侧助,大事定然可成。”</p>

 李瑜微笑着回应:“世事如棋,皆需缘份,公勿需担忧,大才终会遇合于您身边。”</p>

 李瑜口中所说自然是还未显出锋芒的诸葛亮,按此时的历史走向,诸葛亮尚年轻。</p>

 比较年龄,甚至较李瑜稍小,此刻招揽并无太大效果,还需看刘备自己能否发掘。</p>

 不知是否会有这般机缘巧合。</p>

 此刻的张飞神色郁郁,尤为不满兄长通宵与李瑜详谈,心中如同醋罐打翻一般。</p>

 对李瑜本就有反感,在此情境下更为不满。</p>

 手握丈八蛇矛,张飞对关羽说:“昔兄弟三人共享安寝,如今大哥却同李瑜如此亲近,竟疏远咱们,究竟何道理?”</p>

 相较于张飞激动情绪,关羽心态却颇为平和,他劝慰弟弟:“翼德莫急,大哥行事自有他的深意,万不能因小事坏了大事。”</p>

 “好罢,大哥与李大人夜谈定涉及要事。</p>

 我们无需打扰,各寻休息为宜,明日或许又有变数。”</p>

 关羽说完拉着张飞离开,虽心中不甘,仍尊重二哥,随他回到营帐,决意明日找李瑜一较高下。</p>

 原因在于他曾闻李瑜独战吕布不落下风的消息,想起虎牢关兄弟三人力敌吕布勉强持平,如今对方一人就可旗鼓相当,张飞心中无法释怀。</p>

 暗自发誓:“绝不罢休!”</p>

 “明天,无论如何我也要跟李瑜比划较量,不信我便败不了他。”</p>

 下了定决心后,张飞就去歇息,准备次日一战。</p>

 天亮,李瑜由刘备房间离去,两人彻夜交谈甚欢,话题告一段落。</p>

 李瑜心知曹营还有众多事务亟待处理,需要整合政令,便不宜在此耽搁太久。</p>

 已与刘备联手解决吕布之危后,他打算立即返程,对刘备笑道:“公明,我们接下来自是要有所动作了。”</p>

 “既已达成约定,那么无谓再拖延,我这就返回去禀报曹公的意见,你以为如何?”</p>

 刘备此刻有些难以割舍,与李瑜深谈这么久,的确收获不少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