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混乱将会不可避免(第2页)

 万一遇到蛮夷,不需与他们冲突对抗,也不需硬较长短。”</p>

 部众听后齐声应答:“我们明白!”</p>

 迅速适应环境,根据掌握的最新情报,一行人直冲向草原各部落而去。</p>

 不到一日行程,沮授与队伍遭遇了许多北方蛮人,见他们到来,立刻簇拥上前。”</p>

 你们是什么人?”</p>

 尽管心底鄙夷这群未开化的民族,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人,他对蛮荒民族不屑一顾。</p>

 但此刻他急需盟友帮助,只好克制内心的不满,保持礼貌:“我是袁公幕僚,此来拜会大王!有些要紧的事需要与他洽谈,还请迅速传报。”</p>

 面对汉室的统治势力,即使帝国已然四分五裂,这些北疆的首领依旧保持敬畏。</p>

 面对南边来的沮授等人不敢怠慢,急忙道:“若是为大汗来访,那就随我们入内。”</p>

 在几位士兵的带领下,沮授很快就见到了轲比能。</p>

 这位北境领袖对帝国存有极大敬畏,此刻相见并未流露出傲慢。</p>

 他恭敬有礼地开口问:“是沮授先生么?我早闻大名,在这片北方土地上,我也有所耳闻您的英名。”</p>

 “您不是袁绍的幕臣吗?为何出现在我家的地盘?”</p>

 轲比能保持着恭敬的态度提问,即便面临国破的现实,他对帝国还是持有崇敬之心。</p>

 沮授则显得十分温和,无一丝傲气,笑道:“并无二话。”</p>

 “大王,我千里迢迢而来,确实是有着重要的事情要与您协商!”</p>

 “刚才来的时候我也看到了,您这里军容雄伟,粮草丰富,只是不明白您何以要滞留在这片苦寒之地?”</p>

 轲比能听闻此言,不禁心中一沉,什么愿意待在苦寒之地?他的确不情愿留在此处,但问题在于他别无他选啊。</p>

 身为北狄族的首领,他们的行动常年受制于朝廷,未经批准擅自南侵,很可能迎来犹如疾风骤雨的朝廷反击。</p>

 轲比能尴尬地解释道:“先生久居朝廷核心,对皇朝政策应知详情!如今的我们所在地区本是朝廷划定范围,我们未经允许无法随意离开!”</p>

 沮授含笑点头,反问道:“您难道不想改变一下现状吗?”</p>

 片刻思考后,轲比能并未立即回答,他在疑惑沮授此话背后的真正含义。</p>

 为何他会千里迢迢找上自己,仅仅是要鼓动离开故乡,这是否是试探还是别的意图?</p>

 他担忧,若沮授真是汉室安插的诱饵,自己若是上了当,贸然离去只会给部族带来毁灭。</p>

 他们尽管在草原称雄一时,但在对抗强秦帝国的较量中仍显得力量不足。</p>

 因此,轲比能保持着极高的戒备。</p>

 他说着玩笑话,“</p>

 先生不必戏耍我了,我们在此安居乐业,又为何要离开呢?我们的部落在这里生活多年,早习惯了,我不想离开。”</p>

 沮授看出轲比能的抗拒,笑道:“如果如今是由朝廷征召,请求您去勤王,您会如何决定?”</p>

 轲比能仍然没有表态,他凝视沮授,静候他继续。</p>

 沮授紧接道:“您应该也了解,今日之天下风雨飘摇,皇权威胁动摇,连当今圣上也受制于篡位者曹氏之辈!”</p>

 “我此行便是奉旨而行,希望能说服您带领部落南下,共御外敌。”</p>

 说完,沮授掏出一份秘诏交予轲比能。</p>

 虽然此刻的天下大势已变,天子已落入曹操之手,然而细节无需关心,关键在于讲清事实。</p>

 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机会,哪怕这份诏书为虚,也足以成为转变命运的契机。</p>

 看到沮授的密令,轲比能微蹙眉头,暗念道:“有圣命于手,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p>

 轲比能心有所动。</p>

 虽口头上说着遵从朝廷指示、不愿离去,但谁能拒绝前往中原、过上富足生活的 ?在苦寒地居住实非他的意愿。</p>

 但问题是他需要找个合理的理由,而现在沮授摆出了皇室征召这一挡箭牌,正是绝佳的机会。</p>

 即使秘诏为伪,又与自己何干?只要有这个理由,就足够让自己顺水推舟了。</p>

 就在此时,一个念头闪现脑海:沮授迢迢来找自己,绝不简单于只传递密令。</p>

 难道是为了寻求援助吗?如此,为何轲比能不能提出条件作为回应呢?这将是一场复杂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