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你们尽管陪我畅饮吧

 “好,你们尽管陪我畅饮吧,只是你们可不要再捧我的脑袋了。</p>

 此次胜利虽靠谋划,实际劳力在你们英勇的战场上。</p>

 若非你们坚守防线抵挡住袁绍首攻,我的智慧便无济于事……”</p>

 李瑜说的并不自谦,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任何巧妙计策都要由人在实地执行,而这支英勇奋战在前的部队,是他最大的依靠。</p>

 众人满心欢喜,庆祝这一胜利,酒席在欢笑声中落下了帷幕。</p>

 大部分将领在酒劲下各自散去,疲惫而满足地回到各自的卧室沉睡。</p>

 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连李瑜也微微有些晕眩,透过窗户望着如镜静谧的夜晚,他心底忽然升起一种不安的情绪。</p>

 虽然大家都在欢呼庆贺胜利,李瑜却意识到,轲比能并未身亡,领军撤退,实是一大心腹大患。</p>

 此前,他们未料想北疆部落的情况。</p>

 即使中原局势动荡,这些游牧民族也不敢擅自越界侵犯,因为汉朝已将其彻底征服。</p>

 然而,李瑜忘了一种潜在危机:朝廷中可能存在内乱与蛮族勾结。</p>

 轲比能此次南下的大胆,是受袁绍许可的联手行为。</p>

 若这是一例,难保今后不会有所复制。</p>

 蛮族这次虽退,但他们下一次来袭呢?必须及早根除隐患。</p>

 “必须要想出办法,将轲比能铲除,绝不给他再次捣乱的机会!”</p>

 李瑜低声自语道。</p>

 这时,曹操并未离开,看到李瑜凝视着漆黑的夜空沉思,走上前去带着笑意询问:“三郎为何心事重重?这黑暗是否勾起了你内心的忧虑?”</p>

 曹操极其关心李瑜,察觉他神色忧郁,便主动询问详情。</p>

 李瑜坦诚相见,将自己的担忧一五一十告诉曹操。”</p>

 主公,我思索着有关轲比能的问题。”</p>

 “若非我忧虑提前布局北方,这次的情况可能会非常棘手。”</p>

 李瑜继续道,“</p>

 但我并非未卜先知,下次轲比能再试图偷袭而我未察觉,该怎么办呢?他手下有数万精锐骑兵,不能小觑。”</p>

 “即使此刻他退避,但他整体实力并未削弱。</p>

 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谁能确保轲比能会永远安分下去?”</p>

 曹操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p>

 因为曹公深知李瑜所言甚有道理,轲比能那几万游牧骑兵极具战斗力。</p>

 他们在北边长期作乱,总不能无休止地防范。</p>

 如同做贼难防贼,随时可能伺机突袭,这令他忧虑至深。</p>

 “三郎,你对此有何良策?”</p>

 曹公有些焦虑地问道。</p>

 李瑜思量一番,结论似乎显而易见。”</p>

 杀!蛮族不讲信义,今日纵容他们,往后必有反复。</p>

 唯有除掉轲比能,才能彻底解决问题。”</p>

 曹操赞同地点点头,他曾有志成为征西将军,对蛮族毫无妥协余地。</p>

 若非出于政治目的,早想一劳永逸解决。</p>

 但意识到此非一时可办之事,他亦明白这步棋的艰难:“三郎,轲比能耗在数百里外漠北,他们又擅长快速撤退,想一举将其消灭,谈何容易啊!”</p>

 曹操一脸的忧虑溢于言表:“唉,那些北方蛮族,实乃难缠对手。”</p>

 “他们的生活本就是在艰苦荒寒的地区,离我们这里有极大的距离!抓他们本来就困难,若行事不慎露出破绽让敌人提前发现,很有可能就永远逮不住了!”</p>

 曹操所述的困境,李瑜自然理解,但事情并非如曹操所言那么棘手。</p>

 李瑜早已成竹在胸。</p>

 他笑道:“主公,这次突袭失败后,敌方必然提高警戒。</p>

 如今直接攻打意义不大,我们需要换个策略。”</p>

 “我们或许可以选择间接包围,没有必要急于动手。”</p>

 他又补充道:“轲比能内心的恐慌显而易见,此刻正是我们稳定他情绪的好时机,给予奖赏或直接邀请他过来,只要暂时缓和他的防备心,等到他对警惕度减弱后,再予以雷霆一击,问题就迎刃而解。”</p>

 曹操听到李瑜的建议,默默地赞同道:“好的,那就照你说的进行!”</p>

 “这件事嘛,我想我来出面比较合适。</p>

 我对这些蛮族有一定了解,深知他们会惧怕权威却不接受道德规劝。</p>

 派一般的官员前往,可能无法达成我们的目标,唯有我的存在最具效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