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地下定决心道(第2页)

 曹操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出其不意发起攻势,身为军事指挥者,刘备明白必须现身前台。

 刘备遗憾地说:“看来老夫命该如此,无法获得这般杰出人才的支持!难道大汉王朝的命运就是如此?这委实难以忍受!想到曹操的百万之师,我心中一片漆黑,几欲昏厥。”

 闻言关羽赶紧上前搀扶。”

 大哥!”

 关羽与张飞不敢稍作怠慢,刘备是他们心中的主心骨,他的安危关乎一切。

 正当他们欲带刘备撤走之际,一个青年突然出现。

 此人身材魁梧,相貌英挺。

 看到刘备晕厥,青年挡住他们的去路,面色严峻地发问:“敢问几位是何方人士?先生此刻情急,亟需治疗,何不在周围找寻医师药物,反要离去?”

 关公心中焦急,对这年轻人的话深感共鸣,赶紧回应道:“在下等初临此地,对此境况尚未熟知!更不了解何处寻觅名医!您似乎对本地熟悉,能否告诉我们最近的医师地址?”

 年轻人微笑回答:“我便是本地名医,在下愿意相助。

 请随我来!”

 随即领他们来到那间熟悉的草庐前。

 “四弟,快给这两位先生泡茶,同时取出家中药品!”

 一个孩童在给他们倒茶之际,忙碌地替年轻人拿药。

 目睹青年的言行,关羽心中暗想:此人该不会是那位卧龙先生吧?

 然而考虑到此时刘备的安危最为关键,以及卧龙先生正在为其大哥诊治,关羽克制自己,决定暂时不说破:“大哥,千万保重啊!”

 经过诸葛亮的全力调治,刘备迅速康复。

 他的病症本来并不严重,只是因为焦急上火而已,喝了几服诸葛亮的草药就彻底复原了。

 刘备勉强坐正,凝视诸葛亮,深深行礼道:“先生,感谢你的再造之恩,但还不知您尊姓大名,刘备该如何尊称?”

 诸葛亮笑答道:“我叫诸葛孔明,不过是乡村的一介平民。”

 刘备略一愣怔,接着忽然忆起,此次专程来到南阳不正是为了一睹”

 卧龙”

 先生风采?依稀记得,“

 卧龙”

 先生似乎就叫诸葛亮……

 刘备连忙起身,脸上流露出慌乱,询问道:“莫非先生便是鼎鼎大名的卧龙先生?”

 “我对您仰慕已久,特意寻至这里,期盼能得到您的指点,助我在世间扬名立业。”

 刘备满怀热情。

 诸葛亮微笑摇头:“我只是山野之人,在南阳躬耕农田,闲居散人,早已适应于此。

 如今若让我入世,实难找出自己的位置。”

 然而刘备深知诸葛亮的能力非同一般,能请得其出山对于自己的局势将是巨大转机,甚至可以扭转乾坤。

 他说:“我知道唯有真心才能打动先生。

 如今我想以天下为公,却势孤力单,深感无力回天,如同丧家之犬。”

 “我一人生死无足轻重,可大汉社稷安危系于一线。

 曹操已统北地,兵临荆襄,如果先生不肯出山,我又怎抗得住他的攻势?”

 他话锋一转,提及家国大计。

 “先生本琅琊诸葛门下,深受皇室荫庇,又怎能袖手旁观,眼见大汉衰落!”

 刘备恳切地说出了他的忧虑。

 “即使我刘某人资质不足,无法得您助力,但整个大汉朝廷何止我一个!难道还不够请您出山 大事?”

 言词诚挚,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诸葛亮沉默片刻,心中虽自持为淡泊之人,但在这个乱世,谁又真的能完全置身事外?曹操虎狼之师已迫在眉睫,诸葛亮明白逃避无处可去。

 他曾从徐州南迁避难于南阳,此刻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最终诸葛亮叹息:“将军三次来访,诚意可见,我岂能辜负此情?”

 “既然将军诚意相邀,那么在下定当竭尽所能,辅助将军成就一番伟业!”

 诸葛亮终于承诺下来。

 刘备心绪狂喜,召集部弟关羽和张飞,对他们喊道:“二位贤弟,来此拜会卧龙先生!”

 “卧龙先生救我命且愿意随行共进,真令我们汉室振兴有望!”

 关羽激动地感慨。

 连向来跋扈的张飞此时都变得极尽谦卑,望着诸葛亮带着一丝羞愧说:“先生,我之前多有冒犯,实在希望您能释怀。”

 诸葛亮微微一笑,挥挥手,示意不在意,他转过头看着刘备,面色凝重地质问:“主公,你打算如何应对后续?要固守荆州抗拒曹操吗?”

 刘备一脸困惑地点点头,反问道:“如今除了在荆州抵抗,还有何处可去?”

 诸葛亮笑着点点头,接着详细分析:“主公,按照你的心计,你觉得我们现在能与曹操那百万雄师抗衡多久?你的兵马加上刘表的部队,哪怕同仇敌忾,真能阻挡住他的铁蹄吗?”

 刘备哑口无言,曹操实力如山,他深有体会,记得当年在徐州、冀州,曹操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对抗他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