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未名 作品

第81章 吕华,秘武卫

 第81章 吕华,秘武卫

 杨正山猛地站起来,走到门前,朝着天空望去。

 轰隆隆~~

 东南方的天际,厚重的阴云伴随着沉闷的雷声滚滚而来。

 雷电闪动,雷声滚滚,阴云浓烟般片刻间已经蔓延至杨正山的头顶上方。

 “真的要下雨了!”

 杨明浩惊讶的眼珠子差点没有瞪出来。

 杨正山眯着双眼。

 他的感觉是真的。

 居然能感觉天气变化?

 难道我还有天气预报的能力?

 杨正山也是又惊又喜,为即将下雨感到惊喜,为自己拥有一个特别的能力感到惊喜。

 哗啦啦~~

 大雨说下就下,豆大的雨滴坠落,眨眼间就将地面打湿了。

 紧接着整个屯堡内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不少孩童在堡内欢快的奔跑着。

 “下雨了,下雨了,大人,下雨了!”

 帮他们做饭的妇人有些失态的呼喊着。

 前衙的兵丁们也跑来报喜,其实不需要他们的禀报,杨正山又不聋不瞎的。

 有太多的人期待这场雨了。

 杨正山站在屋檐下,捋着胡须,淡笑的看着倾泻而下的大雨。

 哗哗哗~~

 雨线练成一片,彻底浇灭了持续数月的燥热。

 此时杨正山有感觉,这场雨会很大,会彻底解决重山镇的旱情。

 ……

 重山关城内。

 巡抚衙门中,陆崇德望着哗啦啦的大雨,重重的吐出一口气来。

 “终于下雨了!”

 重山镇战败,他走马上任重山镇巡抚,算是临危受命。

 再来之前,他已经想过重山镇的情况会很棘手,可是来到之后,他才发现重山镇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

 他不但要面对关外胡族的威胁,还要面对持续数月的旱情。

 最重要的是他接手的是一个衰败十余年的烂摊子。

 来到关城一个月,他就没有收到一个好消息,今日下雨,算是他来到关城后最高兴的一天了。

 “抚台,看来老天爷还是眷顾我们的!”

 陆崇德的幕僚袁河来到他的身侧,双目明亮的说道。

 “是啊,若是再不下雨,老夫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陆崇德转身走进书房中,从书桌上找出一份公文。

 “有这场大雨,时机也差不多了,你去安排吧。”

 他将公文交给袁河。

 袁河接过公文看了一眼,然后压低声音问道:“不提前跟常平侯商量一下吗?”

 “不用商量,他会明白老夫的用意的!”陆崇德淡淡的说道。

 他和常平侯梁储来重山镇都不是空手来的,梁储带来了五千云龙卫,而他带来了八千匹战马以及大量的兵甲。

 重山镇的军事荒废日久,东海胡族又再次崛起,朝堂已经决意要重振重山镇。

 这次他们来重山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重山镇打造成二十年前的样子。

 眼下这些战马和兵甲,就是他重振重山镇的基础。

 而文书中的内容就是关于战马和兵甲的分配。

 他不能将所有的战马和兵甲全部交给梁储,因为他知道梁储若是得到了这些战马和兵甲,一定会用在镇标五营上。

 镇标五营只是重山镇的一部分,他要强大的是整个重山镇,不是镇标五营。

 所以他将战马和兵甲分配给了各卫。

 至于镇标五营需要战马和兵甲,那是梁储该操心的事情。

 这样做虽然会让梁储有些不开心,但他相信梁储会明白他的用意的。

 ……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可惜这场大雨来的晚了些,秋收临近,这个时候下雨已经无法挽回屯田的收成了。

 大雨过后,杨正山就开始组织屯堡内的军户开始秋收,不管能有多少收成,地里的麦子还是要收的。

 只是这次秋收,大家脸上都没有什么喜色。

 收成太低了。

 迎河堡的屯田都是不错的良田,然而粮食产量平均每亩还不足百斤,临关堡更是扯淡,一亩地能收个四五十斤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而这些屯田的收成还要将一半交给屯堡,也就是说军户们每亩田地只能收获几十斤粮食而已。

 站在屯堡门前,望着正在田地里忙碌的军户们,杨正山心里想着却是去建宁卫打打秋风。

 今年的收成肯定无法满足军户们的需求,而且接下来他也要开始练兵了,练兵不但要消耗粮食,还要消耗肉食,需要花费大把的银子。

 他必须要弄些粮食来,保证军户的日常需求,保证兵丁们的训练需求。

 “爹,可以走了!”杨明志走来,轻声说道。

 杨正山转头看了一眼,十名牵着马的兵丁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正等待着他的命令。

 这些兵丁并不是临关堡的兵丁,而是从迎河堡、三山堡和襄垣堡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骑兵。

 三座屯堡,二十多座墩台和烽燧,就挑出了这十个精锐骑兵。

 不是杨正山看不起其他的兵丁,而是真的没得挑。

 普通兵丁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修炼武艺了。

 能从四百多兵丁中挑出十个看过眼的斥候,杨正山已经很满意了。

 现在这十个精骑斥候就是他的亲卫,给他称场面的存在。

 当然,杨正山也是有意培养他们,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麾下骑兵的种子。

 “走吧!”

 杨正山翻身上马,朝着建宁卫的方向奔驰而去。

 建宁卫距离迎河堡有七十多里远,一行十余人骑马的脚程很快,不过一个多时辰就来到了建宁卫城外。

 建宁卫城是一座大城,城高四丈有余,城周七里有奇,比很多州城还要大一些。

 而周兰这个建宁卫参将其实更准确的称呼是重山镇中路建宁参将。

 她的管辖范围极大,辖内有五个守备,三个操守官,两个防守官。

 杨正山就是两个防守官之一。

 一行人来到卫城东门,杨正山出示防守官令牌,很顺利的就进入了城内。

 卫城内有数座衙门,其中包含建宁卫指挥使司、建州守备官厅、巡按监察院,以及参将幕府。

 来到参将幕府,赵远已经得到消息,先一步在幕府门前等待杨正山了。

 赵远也升官了,升为建宁卫镇抚,从五品官职,不过他的主要职责依然是帮周兰处理一些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