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徒弟 流民(第2页)

 杨正山嘴角微翘,“读书的事情不要着急,过段时间我会给你找个老师!”

 他没有不让林展读书的想法,林展在读书上还是有些天赋的,若是他能走科举之路,杨正山也是乐见其成。

 可惜大半年,林展都没有好好读书。

 杨氏族学刚建起来,林展又将他接来了迎河堡。

 不过杨正山打算在迎河堡内开个学堂,而且还是个大学堂。

 一是为了给将士们扫盲,二是为了让军户子弟也能读书。

 扫盲简单,随便找几个读书人即可。

 不过这正儿八经的读书需要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师才行,最起码也要找个秀才。

 “弟子并不着急!”林展轻声说道。

 他真的不着急,虽然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读书人,考取功名,但是他更清楚杨家对他已经非常好了,养着他,教授他武艺,还愿意供他读书。

 如此,他还能苛求什么?

 他是知道感恩的。

 “嗯!”

 杨正山微微颔首,又看向王云巧和怀中王明哲。

 “抱过来给我看看!”

 王云巧连忙将王明哲抱过去。

 一个十岁的孩子还要照顾一个幼儿,也是苦了这个丫头了。

 “师父!”

 王明哲跟杨清婉差不多大,不过要比杨清婉活泼的多,见到杨正山居然直接开口叫师父了,想来应该是王云巧教的。

 “小家伙真乖!”杨正山露出慈祥的笑容。

 他表现得与王明哲很亲近,是想安王云巧的心。

 自己的亲孙子他可以疏远一些,因为无论如何都是亲孙子,有血脉关系。

 而对于这个小孩子,他不能疏远,否则王云巧心中肯定会不安。

 果然见杨正山如此亲近自己的弟弟,王云巧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杨明诚众人的到来,让杨正山身边热闹了不少。

 不过现在迎河堡的事务繁多,杨正山没有时间享受着天伦之乐,好吧,他也不太喜欢这天伦之乐。

 他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老人。

 虽然在这个世界,四十岁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可他从未这样自称过。

 第二天,杨明浩从建宁卫回来,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

 杨明浩就在家呆了一晚上,便急匆匆的回建宁卫了。

 周兰那边的练兵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杨明浩作为主要教官,身上的担子不轻。

 他不想给杨正山丢脸,更不想给周兰留下一个办事不利的印象。

 所以这段时间他在周兰面前一直都有好好表现。

 这也从侧方面证明杨正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杨明志比杨明诚更适合做官,更懂得利弊。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逐渐转凉。

 但整个迎河堡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屯堡内,返修重建逐渐进入了尾声,屯堡内,第一批训练的兵丁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训练。

 九月底。

 杨承泽带来了第一批流民。

 总计一百三十户,四百多人。

 全部都是衣衫褴褛的流民。

 为了招募这些流民,杨承泽花费了不少精力。

 今年是一个灾祸之年,重山镇的百姓先是经历了胡骑入侵,后有经历了一场大旱,致使不少百姓流离失所。

 有些百姓躲过了胡骑的掠夺,但却没有抗住大旱。

 第一批流民,杨正山全部安排在迎河堡内,正好迎河堡内刚刚修建了不少房屋,完全可以安置下这么多人。

 骤然多了一百多户人家,迎河堡立即热闹了很多。

 流民来到屯堡,首先登记造册,发放户籍,分配房屋,接着又分配荒地,发放农具和粮食。

 现在气温还不是很低,他们还能在入冬之前开垦出一些荒地来。

 不过刚刚开垦的荒地肯定收成不高,所以杨正山很大方的免除了他们一年的税收。

 为了避免这些流民坐吃山空,杨正山让李二虎在这些流民中挑选了一批人加入烧制木炭的工作中,同时他也让老李头多照顾一下这些流民,多雇佣一些人养马,养猪,养鸡。

 忙碌了两天,杨正山终于将流民妥善安排好,这才有空闲坐在书房中喝茶。

 “爹,你找我!”杨明诚来到书房。

 “嗯!”

 杨正山点点头,“你休息的也差不多了。”

 “爹,我休息的很好!已经不用再休息了!”

 杨明诚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以前家里穷苦时,他就负责田地里的活计,后来杨正山把地都交给了佃户耕种,他也闲不住,不是进山打猎,就是跑到田里帮佃户干活。

 没做,这个老实孩子居然去帮佃户干活。

 而且还是免费帮忙。

 搞得那几家佃户忐忑了很久,生怕杨家不把田地租给他们了。

 今年杨家的田地收成不错,这里面就有杨明诚的一份功劳。

 杨正山将茶碗中的茶水喝尽,站起身来说道:“走,你跟我一起出去逛逛!”

 尔后,两人走出书房,骑马离开了屯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