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未名 作品

第92章 先生有大才啊(第2页)

 官衙门前,杨明武和杨明志正带着一群人杀猪宰羊。

 十几头猪羊挂在杠子上,血腥的气味弥漫在整个迎河堡,但大家的脸上全部都带着乐呵呵的笑容。

 这些猪羊都是从临关堡拉来的,之前在临关堡养的所有猪、羊都被杨正山一锅给端了。

 不只是如此,杨正山还从外面买了好几十头猪羊。

 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让迎河堡治下的所有军户在过年的时候都能吃上肉。

 “爹,都杀好了!可以分肉了吧?”杨明志洗了洗手上的血迹,对站在官衙门前的杨正山问道。

 “分吧,每家三斤猪肉,一斤羊肉!”杨正山捋着胡须,笑呵呵的说道。

 “多谢大人赏赐!”

 “大人仁厚!”

 周围围观的军户们闻言,纷纷呼叫起来。

 杨正山环望周围众人,笑呵呵的点头示意。

 其实这些猪羊并没有话多少钱,哪怕是今年关城的肉价涨了不少,一斤猪肉也不过三十文而已。

 分这些肉,差不多每户要一百多文钱。

 而如今迎河堡治下差不多有一千家军户,也就是说杨正山差不多花了一百多两银子。

 这一百多两银子可不是官衙出的,而是他自掏腰包。

 目的吗?

 自然是收买人心!

 以前的军户还好说,经过杨正山一系列的整顿和操作,他们已经认可杨正山这个防守官。

 可是新来的那些难民,他们初来乍到,心中定是充满了恐慌和忐忑。

 现在杨正山给他们送肉过去,既能安定人心,又能博取好感。

 “老二,割十斤猪肉,十斤羊肉给刘先生送去!”

 众人开始分肉,杨正山对杨明志吩咐道。

 “好嘞!”杨明志应了一声。

 虽然他刚从建宁卫回来没多久,但他也知道刘家在迎河堡的情况。

 自学堂开学,刘家的几位先生就在迎河堡内获得了不少名望。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流放犯人,但学识这种东西在哪里都是受人尊重的。

 再加上杨正山的看重,所以大家对刘家都很尊重。

 杨明志挑了两块好肉割了下来,屁颠屁颠的朝着刘家走去。

 此时刘家也在忙着准备过年。

 或许是因为三起三落,刘家对于流放的事实接受的很好,并没有死气沉沉的,反而有种安之若素的感觉。

 刘家的人很多,但刘家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毕竟刘家在学堂中可以拿七份工资,单凭这些收入,他们就不至于过的太差。

 “刘先生,这是家父让我送来的!”

 来到刘家门前,杨明志正好看到刘哲在贴对联。

 “这,杨二爷,我们家有肉吃,二爷还是拿回去吧!”刘哲婉拒道。

 杨明志那管他拒绝,只将提着两大块肉走进院子里,放在厨房的锅台上。

 “屯堡内家家户户都有,刘先生还是不要推辞了!”

 说完,杨明志也不等刘哲再开口,一溜烟的跑了。

 刘哲无奈的摇摇头,只能喊道:“替我谢谢杨大人!”

 这时刘元府从正屋内走出来,身后还跟着他的老妻张氏。

 刘元府瞥了一眼厨房内肉,听着外面欢闹的声音,咂了一下烟袋锅子。

 “这个杨正山真是好深的心机!”

 “爹,伱在说什么?”刘哲不满的看了一眼自家的老爹。

 他不是没听到刘元府的话,只是他不认同刘元府的话而已。

 “哼,我说的不对吗?”刘元府冷哼一声,“你看看他在做什么?只是几斤肉就收买了所有人的人心!”

 刘元府的脾气的确是又臭又硬,可他在官场上沉浮了四十年,岂能看不出杨正山的心思?

 当然,刘哲也不是傻子,“这样不好吗?”

 在刘哲看来,杨正山收买人心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杨正山是迎河堡的防守官,迎河堡内的军户中都有他麾下的兵丁,身为武官,自然要笼住麾下兵丁的心,不然上了战场谁愿意为上官拼命?

 “没有不好,可是他给咱们家也送了肉!”刘元府瞪眼说道。

 刘哲沉默了一下,尔后他抬头看了一眼厨房中的肉。

 “这份人情我们已经欠下了!”

 “爹,你不想认也不行!”

 他们在这迎河堡,受杨正山照顾的地方太多了,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人情了,而是恩情了。

 “没错,你个死老头子说这些做什么,杨大人照顾我们,我们受着就是。”

 “若是以后我们家还能起来,那就报答杨大人的照顾之恩,若是我们只能老死在贫寒之地,那就让哲儿他们报恩!”

 刘张氏对自家这个又臭又倔的老头子很是不满。

 “你也不看看你那几个孙儿瘦成什么样了!”

 “还不想欠人情,不欠人情我们靠什么养活这一大家子!”

 “人家杨大人愿意照顾我们,那是看得起我们,难道你还以为自己在都察院啊!”

 “没心没肺的老东西,整天就知道抽烟,抽不死你!”

 刘张氏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刘元府留,锤着刘元府就是一阵数落。

 她是真的生气,若不是刘元府胡来,他们这一大家子何至于被流放。

 流放就流放吧,可刘元府居然还不愿欠人情,请人帮忙照顾一下自己的家人。

 若是其他人家被流放了,可能会体验一下人情冷暖,可刘家已经三起三落了,人情冷暖早就体验过好几次。

 哪怕现在刘家被流放,依然有人愿意卖刘家人情,因为有人会赌刘家会再次起来。

 可是有人愿意卖人情,刘元府却不愿欠人情,因为他知道人情债最难还。

 听着老妻的数落,刘元府蹲在堂屋门前,陷入了沉默。

 “老大,中午多煮点肉,给几个孩子补补!”刘张氏说道。

 从官宦家族沦为流放犯人,最受苦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

 特别是那几个小家伙,他们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结果现在要跟着这个糟老头的吃糠咽菜。

 刘张氏一想到这,就忍不住再次数落起刘元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