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未名 作品

第115章 睢水男儿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第115章 睢水男儿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安排好这些族内后辈,又将梁三爷送到了宁州城,杨正山趁机去了一趟参将幕府。

 赵远已经去了守备官厅任千户了,现在负责接待杨正山的是杨明志。

 “怎么样?在这里还习惯吗?”

 进入参将幕府后,杨正山随意的问道。

 习惯吗?

 其实这是一句废话。

 当初杨明志在参将幕府待过一段时间,还训练过建宁卫的一些士卒。

 他来到参将幕府后都不需要适应的时间。

 “爹,我在这很好,就是有些想孩子了!”杨明志跟在杨正山身后,低声说道。

 杨正山瞥了他一眼,“想孩子,还是想媳妇啊?”

 “嗯,等有空了,我就接她们过来住些日子!”杨明志说道。

 杨正山笑了笑,他就喜欢周兰的爽快。

 不过他自己没有情报来源,所以需要向周兰验证一下才行。

 杨正山放下手中的茶水,说道:“是有些事。”

 “还有其他事吗?”

 大概过了半刻钟,周兰这才起身,走到杨正山对面坐下。

 杨明志会像孩子吗?

 杨正山点点头,这与他想的差不多。

 “呵呵,都想!”杨明志讪笑道。

 “拜见将军!”

 看这個样子,今年应该能过个安稳年了。

 “你自己去帑库领取即可!”周兰爽快的说道。

 “今年东海胡族那边的情况如何?”杨正山问道。

 两人说这话,就来到了周兰的书房。

 “还不错,周将军给我安排了一个小院!”杨明志道。

 可能会想,但他不是一个舐犊情深的人。

 他也疼爱孩子,但与杨明诚相比,他就差很多了。

 说着的,自周兰上任建宁卫参将之后,将士们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你住的地方如何?”杨正山问道。

 刚才她就注意到杨正山带来的木匣子了,不过杨正山不说,她也没好意思问那是什么。

 “还有就是饷银的事情!”杨正山又说道。

 马上就入冬了,东海胡族若是还要侵扰边境,现在应该有所准备了。

 “那边有刚到的新茶,你自己弄吧!”

 不过目前也就周兰治下能够按时足额发放饷银。

 与其说是编写,不如说是整理。

 别的不说,就这饷银能按时足额发放,将士们就不会太过难过。

 杨正山注意到她的眼神,转而将木匣打开,从中取出三本书册。

 “这是下官这段时间编写的练兵纪实!”

 “有什么事吗?”

 因为周兰能够从巡抚衙门拿到足额的饷银,并且严禁各级官员克扣饷银。

 夫妻两地分居太久影响感情,至于他们能不能照顾好自己,这就不用杨正山操心了。

 周兰想了想,说道:“他们应该不会有所行动,重山关之战,他们伤亡惨重,最近几年都无力与我们对抗,不过该有的戒备还是要戒备的,复山城那边不会行动,但难保有些小型部落会袭扰边境!”

 “若是想的话,把李氏他们接过来住也行!”杨正山随意的说道。

 而杨明志心思要深一些,又喜欢当官,自然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什么事?”周兰拢了拢额角的发丝,问道。

 他的确想,自己一个人在外,身边没个人陪伴,难免有些孤单寂寞。

 从去年开始,他就想编写练兵纪实,直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他终于完成了。

 周兰瞥了杨正山身边的木匣子,问道。

 这跟性格有关,杨明诚实诚,对谁都是诚心诚意,对待孩子也是疼爱有加,颇有几分慈父的样子。

 书房中,周兰正不知道在写什么,头也不抬的说道。

 杨正山也不见外,直接取来茶叶,自己泡茶喝起来,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给周兰斟上一杯。

 写《练兵纪实》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这一年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将这《练兵纪实》编写完成。

 此书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一部分内容是他根据大荣的情况整理的,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另一部分则是他根据现代军事编写的,涉及一些现代军训的方式方法,并且他在其中还提出了不少现代的军事理论。

 比如特种兵、医务兵、情报细作等特殊兵种的训练方法,以及存在的必要性。

 而且他还特意注重了将士们读书识字的必要性。

 让将士们读书识字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识字,也不是为了看懂公文,军令,而是为了提升将士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学习使人进步,这句话在前世说起来有点毒鸡汤的味道。

 可是在这里说绝对是至理名言。

 当然,这个学习指的并不是学习那些儒家典籍,而是指史书、兵法、地理志等等各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