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迷雾(第2页)

 而负责守城的士兵就有粮饷了,由兵备道衙门提供,若是外出作战的话,士卒们的粮饷会更多一些。

 守备官厅经常会征调粮草,或从屯堡中征调,或从兵备道或卫司衙门支取粮草,这种事应该是比较常见才对。

 “大人,曹涵不是向城内运送粮草,而是运到城外去。而且他从来都不用衙门内的兵丁,他用的那些将士都是我没有见过的!”周仁说道。

 杨正山感觉头脑有些发胀。

 向外运送粮草。

 这粮草从哪里来的?

 肯定不是从守备官厅内弄得,他之前看过守备官厅的账目,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大宗粮草支用都是有迹可循的。

 还有那些士卒周仁都没有见过,这也就是说那些士卒很可能不属于守备官厅。

 安源州城内,除了守备官厅内,那里还有大量的士卒?

 其他的衙门或许有些差役壮丁,但绝对找不出几百名士卒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城内隐藏着一支未知的军队。

 再加上官衙后院的那个地窖,杨正山心里有了个大概得想法。

 安源州城内有人在给东海胡族提供粮食,或许不是提供,而是售卖。

 目的吗?

 无非就是赚钱。

 曹涵肯定不会投靠东海胡族的,与大荣相比,东海胡族就是蛮夷,曹涵可是出身勋贵,只要他脑子不进水,就不会套靠东海胡族。

 所以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赚钱。

 把粮食卖到关外去,这利润估计要翻数倍,足以让人走而挺险。

 而参与此事的肯定不止曹涵一个。

 曹涵兜不住这么大的事情。

 “果然是个大坑啊!就是不知道是谁把我弄过来的,又让我来做什么?”

 “常平侯梁储?巡抚陆崇德?”

 “他们似乎都有可能!”

 杨正山心里暗暗想着。

 “周兰肯定知道些什么,但是她却什么都没对我说!”

 忽然,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

 吕华!

 他只见过吕华一面,就是在参将幕府碰到的那一次。

 对于吕华,杨正山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丫的帅的有些过分。

 第二印象则是这家伙很难缠。

 不过这第二印象是在他听了很多关于秘武卫的事情之后形成的。

 再加上之前周兰还跟他说过血刃,杨正山对秘武卫更是敬而远之。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杨正山突然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的被派来安源州城,这幕后很可能就是吕华操纵的。

 “他是想让我查曹涵通敌卖国的事情?”

 “不对啊,我对安源州城根本不了解,就算是他们想找人查,也不应该找我才对。”

 “而且他们也没有跟我接触吧,总不能让我一个人胡搅蛮缠吧!”

 杨正山根本想不到,吕华的目的就是让他当搅屎棍的。

 吕华拿下曹涵的目的是打草惊蛇,将杨正山调到安源州城的目的则是彻底搅浑这潭水。

 此时的安源州城还是一片太平,可这片太平之下隐藏着一个十分庞大的势力,这个势力在过去的二十年来,不断是向东海胡族出售各类物资,其中包含粮食、盐铁、布匹,甚至军事情报。

 东海胡族能在二十年的时间内恢复,这个势力功不可没。

 最关键的是这个势力隐藏的很好,二十年来,连秘武卫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直到东海胡族侵犯边境之后,秘武卫才抓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可是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秘武卫依然没有将这个势力摸透。

 吕华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隐藏了二十多年的势力,绝对不能轻忽大意。

 在没有查清楚这个势力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证据之前,他们不能大张旗鼓的调查。

 所以他需要让安源州城的局势变得混乱起来,那这个隐藏的势力自乱阵脚,将自己的底细暴露出来。

 杨正山自然想不透这些,他现在只感觉一个脑袋两个大。

 就仿佛眼前一片迷雾一般,让他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样子。

 “那徐万福呢?”

 杨正山想不透,只能先收回思绪,继续询问周仁。

 “徐大人!”周仁顿了顿,说道:“徐大人担任千总已有十年!”

 这话听起来有些没头没尾,可是杨正山却知道这话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徐万福担任千总已经有十年了,而曹涵担任安源州城的守备也不过五年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徐万福知不知道曹涵做的事情。

 徐万福可是千总,他的任务就是城内的防守,若是有一支军队隐藏在城内,他会不知道吗?

 亦或者这支军队就隐藏在守备军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