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伏藏的身份(第2页)

 高远察觉此人言辞恳切,临大事而镇定,实属难得之才。</p>

 他决定关注此人,于是回应道:</p>

 \"须知,帝王之言重于山,朕赐予你,便是你的,无论你是否配得,都必须接纳。\"</p>

 \"况且,实乃我们损坏了你的财物,赔偿于理应当,这才是遵循正道。\"</p>

 听到这话,青楼主人跪地,感激涕零,因为他终于遇到一位真正的仁君。</p>

 他满心感激地回应:</p>

 \"禀陛下,今日之事,让小民死而无憾,因您确为明君。\"</p>

 \"小民在此生活四十余载,家业三代经营,盛极于西汉晚期。\"</p>

 \"然而,那时国乱骤起,祖业多半毁于烽火之中。\"</p>

 \"先父与祖父深受此事打击,悲痛成疾,不久离世。随之,小民接手了这风雨飘摇的家业,虽未彻底衰败,却也无法重现昔日荣光。\"</p>

 \"直至两年前,陛下您的军队到来,宣告此地获得解放,一切有了转机。\"</p>

 \"起初,您的到来并未让我感到过多喜悦,我以为统治者皆为己利。然而,您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王者之风。\"</p>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我之前的揣测有误,因为在您降临此地后,王国颁布了一系列革新法令,犹如天籁之音。”</p>

 \"当这些新政深入人心,我们再也不需为琐事贿赂权贵,战争的阴霾也逐渐消散,安宁如春风拂面。”</p>

 \"在王国的土地上,只要遵循法规,任何正当的营生都不会遭受无理挑衅。您的英明让人心生敬意,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能与您分享些肺腑之言。\"</p>

 \"别看我们商人看似光鲜,内心的苦楚唯有自知。像曾文远那样的人,一旦遭遇,未及获利,我们已被剥削得体无完肤。\"</p>

 \"因此,我对陛下今日之举深感崇敬,以至于未能严守礼节前来诉说,还请您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