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辞官令

 \"辞官\"二字映入眼帘,张廷芝面色苍白。

 他深知杨硕有计策,却未料到会提出如此震撼的主张。

 \"辞官\"的冲击力太过强烈,哪个官员敢轻易言辞? 若有人真的辞官,的确能彰显其热血与傲骨,敢于挑战权威。

 但换个角度,这岂非在昭告天下,皇上的决策有误?

 须知,在如今的大炎帝国,高远皇帝如同神只般受人敬仰。

 天下又有谁能对他说个\"不\"字?即使他犯错,臣子们也只能委婉进谏,而非直指其过。

 故此,张廷芝认为辞官之举太过冒险。一旦高远皇帝雷霆震怒,他们不仅会丧失官职,还可能招致报复,乃至威胁生命。

 见张廷芝面露忧虑,杨硕便知他对此顾虑重重。

 于是他问:

 \"阁下面色黯淡,可有何困扰之事?\"

 \"实言相告,此策虽精妙,然风险如山,内心实难镇定。\"

 闻言,杨烁朗声笑道,捋着胡须对张廷芝析道:

 \"张大人无需忧心,常言道,人众力强,于今日朝议,你我皆知,反对文官革新之声众多。\"

 \"若仅你我二人辞官,确乃拂逆陛下威严,陛下定会雷霆震怒。\"

 \"但设想,若洛阳城内四品及以上官员,除去执法官郭子敬与新晋的年轻人,皆与我等并肩,即便众人同辞,乃至更进一步,逼宫之举,陛下又能奈何?\" 张廷芝此刻周身寒气萦绕,只因杨硕提及的\"逼宫\"二字,实乃禁忌。

 此词若落入负责监视的守卫耳中,只怕他们与家眷都将遭受牢狱之灾。故张廷芝惶恐之下,不顾礼数,忙捂住杨硕的嘴,示意他慎言。

 杨硕略带醉意,借酒壮胆而语,旋即意识到四周可能潜伏守卫,遂强打精神,以防失言。他们深知守卫的威力,这职务为高远近月新设。

 起初,官员们并未把这些守卫放在眼里,纵有帝王支持,他们无官阶可言。官员们固有观念是,无论帝王近臣多强,只要不触犯,见面仍需按礼恭敬。

 然而,这只是官员们的自欺欺人。不久,他们发现避让守卫无济于事。守卫一旦查证其罪,仍会无情地逐一禀告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