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精忠报国,天下归心


  震耳欲聋的声音从高台传入到了南岸的袁术大营,一时间威震彼军,声势赫赫,其势如龙,啸胜虎豹。

  而在黄河对岸的袁术,以及一众刚刚投入到他麾下的小弟们,此时闻听着对面传来的声音,皆是心有所忌。

  随后,他们看着对岸的土台中,骤然闪起了无数的火光,将已经逐渐漆黑的天空照射的如同白昼。

  振奋的喊叫声,再加上耀眼的光火,极大的打击了南岸一众人的心气。

  “袁公,依我看来,当此时节还是不妨终止行动,再做计较才是。”

  说这话的人乃是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本来就对袁术算计刘俭的事情有些不满,如今见对方只是搞一个丰收之庆,排场就这般浑厚,气势如虹,更觉得贸然对河北用兵乃是下策中的下策。

  袁术听了张邈的话,很不高兴。

  他转头看向张邈,语气不善:“孟卓身为八厨,何独胆怯如鼠,竟这般没见过世面?”

  “区区一座高台,千人呐喊,就将你吓成这样?又如何能成大事?哈哈哈哈……”

  张邈被袁术如此讥讽,一张脸气的通红。

  他刚想说话,却发现袁术的笑声已经被湮没到了对面的高声呐喊中。

  ……

  此时此刻,高台之下,在千人的目光之中,冀州诸县所管辖的一众乡中的乡佬,代表各乡亭中的乡民,来为刘俭进献万民旗。

  大汉朝原先不曾有这种东西,也不知道是谁提出的想法,由各县乡佬代表乡民,向刘俭献上写有各地乡绅代表名字以及祝福语的万民旗。

  这代表了刘俭在冀州万民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是无与伦比的德政好长官。

  正是因为他,河北才能安宁富庶,民生安定。

  乡中诸佬的代表,将万民旗送到了刘俭的手中,紧接着便是好一番歌功颂德,把刘俭捧的只应天上有,地上绝找不到第二个。

  或许对这些乡中的诸佬而言,就算是大汉朝的历代皇帝,他们也不曾给出过这种评价。

  高台之上,一把把万民旗被乡佬们进献给了刘俭。

  随后,身为河北之主的刘俭则是站起身来,他站在那一面面立在身后的万民旗前,身躯挺直,面含笑意。

  虽然他没有说话,但在刘俭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整个高台场间,台上台下,骤然间变的鸦雀无声,不论是适才高声呼喊的白毦兵,还是那些前来给刘俭进献万民伞的乡佬……无一人吭声。

  万千目光,皆落在刘俭一人身上。

  少时,方听刘俭缓缓开口,声如洪钟,声音传遍了台上台下。

  他执掌一方,多年来皆为人主,已经是养成了一身不怒自威,犹如天人的气势。

  此时,其缓缓开口,虽只是一人之声,却如同撞钟一般,重重地敲进了场间所有人的心中。

  “吾……受先帝厚恩,入仕以来,斩和连,逐鲜卑,平黄巾,定河北,破乌桓,灭举纯,大兴屯田,广开新土,致力教化,安置四方流民,使北疆安泰,民生富足,”

  “这四海之内英雄,在治政养民方面,可有谁能胜吾一筹?”

  “今日诸乡黎庶,送吾万民旗,吾当受不当受?”

  随着刘俭的话音落下,便听台上台下,所有的人都是齐声呼喊:

  “君侯当受!”

  “君侯当受!”

  声音之响亮,再度传遍苍穹。

  毫无疑问,河道对面的大营之内,袁术等人又听到了这一震天彻地的声音。

  袁术冷笑着看向河对岸的方向,轻轻地啐了一口。

  “当受?哼,受死吧你。”

  在场数千人齐声呐喊之后,却见站立于台上的刘俭摇了摇头。

  他伸手指了指身后所立的那些万民旗,继续高声呼喝:

  “这些乡旗,皆百姓所献,这代表了他们的心意,然吾,却不当受!”

  “只因,天下未定,战乱未平,苍生离乱,田园荒芜,河北以南,依旧有诸多宵小之辈,妄图霍乱,天子避难于长安,皇权不振,无数黎民思定,吾身为先帝遗臣,天子皇叔,不能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不能保大汉安宁,其罪大焉,故这些旗,吾……不能受!”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人不由动容。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群臣之中,有一个人突然高声叫了一声。

  “君侯圣贤!”

  其他的人闻言,纷纷向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却没有看到是哪个人喊的。

  在声音传出来的那一片人声中,一个叫做贾诩的人就在其中,不过在那些人里,他反而是最不显眼的一个。

  宴席之中,田丰站了出来。

  “君侯圣贤。”

  田丰号称河北士人之中,最为刚烈不屈,不通人情,不懂谄媚的人。

  他如今肯站出来说,那就说明,刘俭确实配得上“圣贤”二字。

  “君侯圣贤!”

  “君侯圣贤!”

  一声声山呼海啸,再一次响彻了高台上下。

  而高台河对岸的袁术与他一众小弟们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刘俭缓缓的转过身,脱掉了自己外面那红色的罩服和绸缎服饰,谁曾想,他的内里竟然穿着玄甲!!

  今日这场合,冀州牧刘俭居然着甲饮宴。

  刘俭从桌案上拿起酒爵,扬声道:“赵子龙何在?”

  赵云站了出来。

  “云在!”

  “传我军令,三军复诵!”

  赵云转头高声道:“传军令,三军复诵!”

  “三军复诵!”

  “三军复诵!”

  整齐的、气势磅礴的喊叫声再次响彻四野。

  河水对岸,袁术站在箭楼上,听着北岸传过来的“三军复诵”,

  遂用力的一拳敲打在护栏上。

  “刘俭小儿,你还没完了是吧?”

  随后,就听远处一阵响亮的复诵声传来。

  “短歌行!”

  “嗯?”

  袁术皱起了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军齐声高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军齐声高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随后,便是刘俭高喊一句,白毦军的将士们就跟着齐齐复诵一句。

  一开始,不论是南岸还是北岸,所有的人对这首词的内容,还不甚在意。

  但是诵读到了中间几句之时,不论是北岸刘俭麾下的冀州官吏们,还是南岸的袁术一众,都大为惊奇。

  田丰,沮授,审配,孙乾,国渊,管宁……甚至还有贾诩,他们都没有想到,刘俭居然会在这个场合,在这样一个盛大的场面,做出这等足矣流芳百世的壮丽篇章。

  特别是,那言简意赅的短句当中,雄心壮志家国之情,让人听了之后,不由感到血脉喷张,热血沸腾。

  “好!!”

  鲍信听了北岸传来的雄烈之音,着实是激动的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