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刘俭的话给了张飞很大的启发,他明白了刘俭的意思。

  董卓是目前长安朝廷最大的权臣,但他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而且董卓若死,瞄着长安朝廷政治遗产的人可真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朝中的那些公卿臣子,这些年来,他们的政治利益一直被董卓深深的压制着。

  包括地方望族的利益也因为新政而受到了大量的损害。

  例如杨彪、王允、马日磾、司马防……这一大群在朝中潜身缩首,犹如暗藏的毒蛇一样的一群人,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董卓的死亡,随后发动政变。

  不论是古文经系还是今文经系,哪一家阀阅之门最终能够掌控朝廷的话语权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世家阀阅或是经学士子之间的游戏,大家凭本事抢占资源,遵守百多年来的游戏规则,继续复古原先的那一套老制度老思想,那真是斗的不亦乐乎。

  类似于董卓这种不遵守游戏的人,统统踢出圈外。

  另外,还有以天子和何太后为首的宦官集团。

  如今的宦官集团在吕强的带领下逐渐壮大,表面上他们依附于董卓,实际上依旧开始逐渐向着桓灵时期的状态发展。

  这些被皇室看做左膀右臂的宦官,终归不可能长久居于人下。

  另外董卓死后,还有继承了他基业的董氏家族中的董旻或是董璜。

  还有那些蠢蠢欲动西凉军诸将。

  还有距离关中较近的凉州叛军。

  首领虽然是名士阎忠,但实际的掌权人确实韩遂,马腾等人。

  刘俭虽然势力强大,但他的根基毕竟还在河北。

  就算是董卓死了,他想要顺利的入主朝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此,朝廷之中,必须要有他的小伙伴。

  刘俭原先在雒阳时,认识很多朝中的贵胄大臣,彼此之间关系也不错,但刘俭可不认为那些人会成为他的内应。

  毕竟当年那都是袁基介绍给他的。

  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和以袁氏为首的世家高门深刻绑定,刘俭如今在冀州所执行的政策,令他们深恶痛绝,这些人在利益出发点上就和刘俭是背道而驰的。

  他们不可能成为刘俭的臂膀。

  吕强,这是一个人选。

  但是,你若是让吕强在天子和刘俭自己之中做一个选择,吕强估计也比较难以抉择。

  毕竟在感情方面,吕强或许也不知道他应该偏向谁。

  而且最重要的是,吕强虽然执掌内宫,但他没有兵权。

  刘俭若是要入驻长安,进入关中,不论是函谷关还是夏阳巷,关中方面都是有巨大的天堑可守,这不是光靠兵多将广就能轻易解决的,不论是谁执政,只要扼守关东关西的险要之地,那不论是对于刘俭还是袁绍,袁术,都是巨大的难题。

  当然,要是鼓足兵力,一鼓作气强攻,也未必拿不下……但问题是,只要稍稍掰一掰手指头,就会发现,这笔账实在是太亏了。

  河北的人马是足备,钱财也多,但这并不代表刘俭就能把河北儿郎们的命不当命,用人命向关中堆积。

  想要成功的掌控朝堂,在刘俭看来,一定有比硬碰硬更好的办法。

  也肯定有更合适的,可以遴选的人。

  牛辅高矮胖瘦,看起来就很合适。

  ……

  随后这几日时间里,刘俭并没有着急送走牛辅,而是留下他一起在营中参观。

  这样做一则是为了跟牛辅联络感情。

  二则也是让牛辅看一看河北军之雄壮。

  当然,很重要的军事机密,那刘俭是不能够让牛辅看的。

  他只是“有针对性的”请牛辅参管。

  在观看了刘俭的大营之后,牛辅心中除了惊艳之外,更多的还有敬佩。

  河北军士果然雄壮!

  而且他们的军械之多,甲胄之多,战马之多,也是让牛辅大为惊异。

  纵然是以目下长安朝中之力,恐怕也未必能够河北军如此装备精良。

  除了参观军营之外,刘俭每晚都请牛辅吃饭,同时还让自己麾下的诸将作陪。

  刘俭事先告知诸将,不要跟牛辅谈论政治军事,只要谈论河北这些年的发展就行。

  把你们看到的关于河北的变化,原封不动的,用你们自己的话告知牛辅就行了。

  虽然众人都不解其意,但他们还是按照刘俭的要求去办。

  牛辅这几日在军中与冀州诸将沟通,听到的都是他们说这几年冀州的变化。

  由于刘俭事先并没有编词,都是让他们自主发挥去说,所以在牛辅听来,才格外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