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 作品

第九百八十三章 收获满满

    国潮1980正文卷第九百八十三章收获满满这一趟小酒馆不白来,宁卫民绝对是收获满满。

    实事求是的说,无论是大酒缸的经营状况,还是张大勺给出的建议,都让他受到了极大启发。

    这天回去之后,宁卫民的心头是别有感触啊。

    甚至都过了好几天了,他还依然在反复消化着这一天的所见所得啊。

    首先他是觉得这京城独特的酒馆太有意思了。

    实际上他和张大勺坐在一起没喝多久,也就刚刚把一杯酒喝完吧。

    差不多就有顾客登门了。

    那是三四个上岁数的老人结伴进门,嘴里都是一个腔调。

    “掌柜的,毛三,来一个。再来个豆豉豆腐。”

    “掌柜的,毛七,来一个。来盘炸花生米。”

    大酒缸的酒论“个”,一个就是一杯,一杯就是一两。

    毛三和毛七,则是烧酒种类。

    散装二锅头一毛三一两的叫“毛三”,一毛七一两的叫“毛七”。

    而接下来,都到不了十一点半,整个酒馆就爆满了,几乎全是这样的酒客。

    别说那正中间的六个大酒缸了,连酒馆周边贴墙的几张八仙桌也坐满了。

    真等到了正午,好,连想拼桌儿都没地儿了。

    而且直至下午一点,在店门口儿排队的人始终都有。

    为什么这么热闹?

    怎么这大酒缸就这么受顾客的欢迎啊?

    都不用谁来告诉宁卫民,他凭自己一双眼睛就能看明白。

    最重要的一个理由——这个小店儿的性价比高啊。

    既能解馋,还能管饱,而且好吃不贵,那谁不来啊?

    别忘了,张大勺的小菜儿可是能让人流口水的珍馔,那是让人**的东西。

    而且康术德卖酒不兑水,斤两也足实,喝酒的人对这样也很在乎。

    再加上灶头上那张师傅地道的山西刀削面,还有在别处已经吃不到的京城烂肉面。

    这总共五六毛钱就能让一个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地方,满京城哪儿找去?

    更别说这儿的气氛也好啊。

    这里并不是看人下菜碟的地方,穷人进的起,富人不跌面儿。

    而且不同于饭馆子都闷头傻吃,各桌客人没有交流,在这酒馆里,各桌的客人是能够一起聊天的。

    因为来这儿的酒客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的主儿。

    互相本就是熟脸儿,酒杯再这么一端,再没有不开面儿的了。

    随着一口酒一口酒的小抿着,山南海北,天上地下,云山雾罩,一通神侃,个个如同神仙。

    就在大家伙嘻嘻哈哈逗闷子里,在恍恍忽忽的酒酣心热里。

    什么忧愁烦恼,什么恩怨情仇,都被酒给冲得没了影儿。

    尤其康术德还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掌柜,时不时总还跟客人说笑,酒馆里就更是笑声不断。

    比方说吧,遇到这么一位年岁大的客人落座,冲柜上要东西。

    “掌柜的,来个毛三,一碗面”。

    康术德也许就会用特别的方式跟后厨打招呼。

    “张师傅,来一碗牛头马啊”。

    然后把酒打好给伙计,让方滨端上去,他兴许还会站在柜后跟客人再逗上一句。

    “这位,您的六七八来了”。

    这样的话呀,叫做“借词点尾”。

    第一句隐去了“面”,第二句隐去了“九”。

    客人如果是懂行的,听了自是会心一笑。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客人兴之所至,故意也逗上一句呢。

    “老板,咱可是有钱不买拖泥带啊”。

    康术德便会更加幽默地作答。

    “咱买卖实在,您放心吧。金木火土咱不掺和。”

    如此一来,就更会引发更多的笑声。

    还有呢,在客人结账时,康术德总是故意把五毛钱以下都说“钱”,五毛钱往上便报“款”。

    这样同样唱账,却用不同的字,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便会被旁人发现他藏着的“段子”了。

    像有的人因为好奇,就要问上一句。

    “哎,您这有意思啊,钱少了您说‘交钱’,钱多了您就说‘付款’,您这儿还区别对待啊?”

    康术德听了立刻挑起大拇指来。

    “您这耳朵是好啊,不过您别误会,关键是怕您几位听着枯燥。其实交钱,付款还不是一回事啊?要紧的是一视同仁啊,让您喝着高兴,聊着满意就成。是不是您哪!”

    这叫什么?

    这就叫会做买卖。

    所以来这儿的客人,就冲这儿有个能说会道,懂得活跃气氛的掌柜,待在这个大酒缸里,就能够感到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虽然不是推杯换盏,也没有划拳行令,但仅凭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谈,酒客们就能其乐融融泡上多半天。

    大家伙杯中的酒就像是精灵,让一个个来这个大酒缸跟它亲热的爷们儿,都成了自由自在的活神仙了。

    这是多么平和,多么散漫的心态啊。

    宁卫民甚至情不自禁的有些感动,不免这样去想。

    同样作为大众平民的公共消费场所,可三十年后的人大多只熟悉从西方社会传入的酒吧,真没几个还了解咱们过去曾经盛行的本土酒馆了。

    要是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刨除崇洋媚外、找刺激泡妞和小资情调的因素。

    单纯仅从喝酒和聊天的角度来说,这京城的大酒缸恐怕比西式酒吧更有意思,更健康,更有益于社交与放松,也更人性化。

    但最难得的,还是这大酒缸,绝不存在把顾客当韭菜割的做法,绝不是成天变着法提价让顾客交智商税的。

    反倒是愿意为了顾客让利,做一些看起来不是那么划算的买卖。

    因此也就透着真诚,能积攒下人情。

    只要这份初衷不变,永远都会是附近居民们的第一选择。

    这简直就是国产的萨莉亚啊。

    不,这甚至比萨莉亚还牛。

    因为京城的大酒缸能提供给顾客的已经不仅是实惠的吃食了。

    这里还有娱乐、文化、交际和人情的精神享受。

    你说牛不牛?

    恐怕谁都得承认,买卖只有做到这个份儿上才算是圆满。

    开买卖的能挣钱,合法纳税不说,还能挣人情,挣口碑。

    更能给顾客们带来一份幸福感,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对比记忆里满街全是连锁快餐店的京城,对比上辈子连买个小二都得六块钱的京城。

    宁卫民是真心希望,这一世的京城能多几个像这样卖散酒的大酒缸。

    他也真心觉得,这买卖其实很值得一干。

    虽说日后的房租高涨对会是这样的买卖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可康术德今天也跟他说了。

    过去京城的大酒缸门外左右全是买小吃的。

    往往这么一个小店,能把卖烤白薯、卖包子的、卖馄饨的、卖炮羊肉的、卖烧饼的,全给招来,养活一大票的人。

    这也就是说,真要琢磨透了这大酒缸的道理,也就是牢牢掌握了流量密码啊。

    之后拿流量变现的事儿,对他还是个难事儿吗?

    经历过网络时代人都懂得,剩下的无非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戏法了。

    总之,正是因为来了这趟大酒缸,宁卫民忽然明白了,原来想让一个商业区或者是旅游区繁荣起来,一点都不难。

    如果现在再让他重活一回,再次替天坛公园出谋划策的话。

    他一定会用更聪明,更轻松,更容易的法子去增加天坛的游客数量,提供公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