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火 作品

第325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第2页)


爷孙俩吃着从猴群里抢来的桃子,开始叙述起各自在遗迹里的这些天经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里林子太多,分散了更多生机的关系,这里的桃子并没有像寿桃那么神异,除了能快速恢复体力,身体暖呼呼,不惧阴风阴气入体外,并没有太大神异。

通过相互叙述经历,晋安也得知了老道士比他早一天到这个河庄,他朝老道士问起了这河庄的情况,问这河庄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道士比他早一天到,了解到的情报肯定比他多。

当说到眼前这个河庄时,老道士脸上神色顿时变得严肃,他朝晋安微微摇头,这里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

此时外头的天色越来越昏暗了,家家草屋升起炊烟,村子里开始传来娘亲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还有腰大膀粗妇人手里提着木棍,满村子撵着调皮捣蛋顽童追打,最后顽童被捏着耳朵领回家,等吃饱了再接着揍。

村外的田野里,有越来越多农夫扛着锄头,推着独木轮回村。

在几个被捏着耳朵领回家的小孩里,晋安看到了他刚才在村外问路的那名牧童,小孩嘴里嚷嚷着有道长说他是蛤蟆仙转世,他蛤蟆仙被捏着耳朵领回家很没面子,他是蛤蟆仙,是仙人,神话故事里的仙人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凡人见了仙人都要下跪磕头。

结果牧童反而被揍得更狠了,被他娘拎起来一顿揍,顿时哇哇大哭,哭得老惨了,刚才叫嚣得有大声,现在哭得就有多大声。

“我让你蛤蟆大仙,我让你蛤蟆大仙,你是蛤蟆大仙,那我就是蛤蟆大仙他娘,天大地大,爹娘最大。”

牧童被他娘拎耳朵回家,一路上揍得大哭,当路过晋安身边时,牧童认出了晋安,忘了哭,鼻子挂着一长串鼻涕泡泡的朝晋安破涕为笑的高兴喊道:“公子!公子!谢谢你的桃子!等我以后成了蛤蟆大仙,我还你一百个,一千个桃子……”

牧童还没喊完,被揍得更狠了,顿时哭得更凶了。

“笑,笑,我看你是皮越来越厚了,我下手还是太轻了,回家让你爹继续揍你。”

这时,牧童他娘亲看到了老道士,朝老道士客气打招呼,然后继续拎自家儿子回家。

晋安看到带青子赌骰子的那个堂哥,也被一对夫妇拿着扁担狂揍,责骂他这么大人带着不懂事的堂弟聚赌,真的丢他们老宋家的脸,嘴里骂着要打死你这个不孝子。

那青年也不敢反抗,被揍得抱头鼠窜。

这还是真是生机勃勃的村子啊,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这就叫人味,这是自进入遗迹后再未见到的人味,跟外面的寂灭废墟形成鲜明对比,晋安看着充满人味的村子,饶有兴趣。

“小兄弟,你认识那牧童?”

老道士抬手一指被老娘揍着拎回家的牧童,吃惊说道。

于是晋安把刚才进村的事大致说了下,老道士听完后,啪的一拍大腿,一惊一乍说看来今晚住处有着落了。

牧童一家都是淳朴好客的老实村民。

当老道士带着晋安上门借宿时,牧童父母早就认识在村里晃荡一天的老道士了,他们热情好客的让两人住下来,还准备了一顿丰盛晚饭。

不过老道士没让晋安去吃这些晚饭,他客气说来的路上已经吃过,只需要安排一间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就行。

然后跟对方天南地北的聊起来,老道士越聊越上头,各地的风土人情见闻,以及一些惊险经历,把世世代代窝在一个小山村里从未见过世面的乡下夫妇,听得连连惊叹。

就连一边的小牧童,抱着晋安送他的桃子,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听得如痴如醉。

这颗桃子是晋安又送给他的。

农村人晚上休息得早,随着夜深,河庄村民们开始逐渐熄灭烛火睡下,一开始叫宋直的小牧童,吵着要跟老道士一起住,说要继续听老道士讲故事,自然少不了他娘又一顿揍,这才老老实实自己回去睡觉。

随着百家灯火熄灭,河庄百姓逐渐睡下,村子变得很安静,安静得没有狗吠声,没有夜虫鸟叫声。

太安静了。

沉寂得没有一丝声响。

直到两人独处后,晋安才终于打听起这村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哎,黑夜里发出一声叹息,老道士并未立马回答,而是带晋安眼见为实,当老道士带着晋安来到厨房时,锅里放着的原本剩菜,居然变成了河泥,房梁上挂着的腊肉条也变成了河泥。

接下来,老道士带着晋安往河庄外一条绕村而过的河水走去。

夜里,有河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此时已经来到后半夜,一条陈旧的小船,一位蓑衣斗笠老人,逆流而上,就如逆天而为偏要为。

那老人抬起枯瘦手掌,抓起一把河泥,捏出一个小土人形状,他对着小土人吹出一口气,那小土人居然活了过来。

那赫然今天刚在河庄里见过的一名村民。

老人还在继续捏着土人。

每次他吹一口气给土人,土人就会复活过来,变成村民上岸。

一个又一个土人被捏出来。

吹出一口又一口仙气。

那些土人都活了过来,然后上岸走进村子里,变成河庄村民。

其中就包括了牧童、牧童的父母。

捏完村民后,老人又开始捏出飞鸟、虫蝶、猴子…这些仿佛就是老人的儿时记忆重现,明知逆天而行依旧偏要为。

只为弥补心中遗憾。

“小兄弟,这就是老道在这个村子里发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