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过地 作品

第113章 历史文化七色火焰大会


  稍不同于后世全国多数历史人文馆。

  除了关注中华本邦史之外,大明皇家历史博物馆还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文物,展示着大明无坚不摧的雄姿。

  就中华本邦的文物而言,龙山文化以来,各种陶器,玉器等、漆器就已颇具规模,殷商秦汉各朝代的遗迹更不胜枚举。

  可谓稀粥站焊各领风骚、喂糖送圆不拘于形式、各类现代工业残次品竞相争奇斗艳、那就颇为奇妙了。

  不过反过来看,朱富贵就让小二黑整了这几件遗物,也真是扯淡白咧,基本是后人陆陆续续考古大发现翻版。

  许多人认为一个宋人对汉代的认识必须超过后代学者,一个明人对唐代的认识,必须超过后代学者,司马迁对春秋的认识甚至超过了后世学者。

  这个想法不一定成立。

  其实是因为考古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还是庸俗了点,在挖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便于文献流通,到了现代,考古学得到了和很大的改进,后代学者对过去历史的认识,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他们。

  例如司马迁所看到的《论语》就远没有后来学者在古墓里挖出的《论语》更接近孔夫子的原版。

  甲骨文之发现,亦为例证。

  19世纪末以前,中国古人并不了解这三千年前古文字。

  而到了后代,小学儿童就知道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早的文字了。

  无独有偶,秦坑兵马俑也是1974年3月份出土,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的农民,陵东1.5千米处打井,发现真人尺寸陶俑前,长达二千多年尘封已久的无言大军,也鲜为人知。

  陶俑殉葬自然是可知的,可是真的谁也想不到,祖龙,一个老人,竟然丧心病狂地收集这么多东西,这样一支精良、规模庞大的手办军团。

  而且大明皇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秦兵俑坑,规模很小。

  莫白或者是另外几个来访的士兵,也都是如此隔著玻璃和那些二千年前老秦军人面面相觑。

  此刻,似乎穿越悠悠时光,那些悦耳动听的秦腔和远古的战歌就在这些大明军士们耳畔奏响。

  此刻,比起精神上的继承,那些器物的真伪,实际上无关紧要。

  当然,这一切在很多方面是真实的。

  由于真秦俑封存于骊山中,待大明复华后再放异彩。

  那时,再没有人可以怀疑大明皇家博物馆藏品,唯有坚信,这些陶勇,都是大明皇室当年在骊山上所得。

  只是那时候大明皇室觉得,这件秦俑,是中华瑰宝,在发掘技术还不够齐全之前,无法进一步挖掘,以免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藏遭受损失。

  其实,这是后人从事考古工作的遗憾之一。

  七十年代出土的秦俑,实际上具有绚丽多彩的面貌,但是,由于那时文物保护技术较差,导致秦俑在出土之后,其表面色层很快被氧化破坏,最后变成灰不溜丢,泥俑样子。

  虽无色秦俑亦壮观、亦美、亦摄,但是,这终究不可能是这些秦俑最初的模样,失了始皇帝扫六合时,大秦的华丽光华。

  因此,也就是为了证明其假文物的真实存在,还为以后挖掘那些真正的文物打预防针,展板上,朱富贵上将将这一细节原封不动地介绍给参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