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笔丹青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瑶姬复苏,白龙探城


   从玉帝这里得知了天奴的来历,杨戬便也没在天庭多留,匆匆下界而去。

   玉帝顿身,忽心有所感,身形在原地消失不见。

   下一刻,他的身形却出现了在了埋藏在欲界最深处的昊天塔之中...因为他感应到了原本十分虚弱的瑶姬的神魂,似乎有了些要复苏的迹象。

   玉帝缓缓将自身的法力渡入瑶姬的神魂之中,助她一臂之力。

   片刻之后,玉帝收功,就在一旁静静守着瑶姬。

   “二郎——!”

   忽听一声惊呼之后,瑶姬基本上已经凝实的神魂,勐然惊起。

   而当她看到站在自己身边的是玉帝之后,先是浑身一紧,似乎带着十分的警惕,而后回神之后,瑶姬的神情依旧没有半分放松,纵然只是剩下一道神魂,在面对玉帝的时候,依旧是双目直视,不见丝毫妥协。

   看着这个从小到大就极有主见的妹妹,玉帝也心中也难免生出许些复杂之情,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能狠心动手一次,已经叫他心如刀绞...

   “这就不认我这个兄长了?”

   兄妹二人对视之间,最终还是当哥哥先开口。

   瑶姬沉默不语,她只记着当日玉帝以十大金乌结成金乌大阵将自炼出原形,而后自己更是在太阳真火之下被烧得魂飞魄散...

   可如今自己却能从一片混沌之中复苏醒来...这显然不对劲。

   而后她的记忆中出现了许些片段,正是自己的神魂在即将溃散之时,却被一片清光笼罩...而后便陷入黑暗之中,再没有了感知。

   但是那清光的气息,瑶姬非常明确——正是皇兄的灵宝之一,昊天塔。

   是皇兄救下了自己?

   想到此节的瑶姬,神情虽有了些舒缓下来,但依旧没有什么好脸色。虽然自己活了下来,但自己的夫君与儿子大郎却...

   “唉——”

   玉帝心中轻叹的了一声,她知道瑶姬对自己成见很深,若杨天佑与杨蛟之事,没有个交待,恐怕兄妹两个难以和解。

   至于十大金乌被杨戬砍死了九个...其实玉帝并不放在心上,他们虽然称呼玉帝为父皇,但并非真正亲生父子。

   当年初登至尊之位,天庭可谓是百废待兴,文臣不见,武将无踪...天庭之中哪有什么正经的文臣武将?

   别说是文臣武将,就连寻常的仙女仆役也没剩下几个。

   这十大金乌,也正是玉帝感悟天道,自太阳星上以自身精血演化而生,正也是对应了上古十大金乌。

   或许这就是十大金乌的宿命,上古十大金乌被后羿射死了九只...而如今天庭的十大金乌,却被杨戬杀死九只...

   玉帝之所以不将此事太过放在心上的原因是...这十大金乌乃受天道感悟演化,因而在瑶姬被压在桃山之下之后,他们便被天道逐步同化,除了小金乌依旧保持本性之外,剩下的九只已经成为了天道傀儡。

   便是杨戬不收拾了他们,玉帝这里也容不下他们。

   当然了,此事玉帝自然不会往外说。

   “你还在怪我。”

   “瑶姬不敢。”

   “你有什么不敢的。”

   瑶姬直视玉帝目光,“我心已死,陛下何必要救我?”

   “因为你是朕的亲妹妹。”

   “呵...”瑶姬一声冷哼,显然到此还时并不认他这个亲哥哥。

   “自二郎噼开桃山至今,下界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玉帝看着瑶姬笑道:“你难道不想知道二郎与婵儿,如今在三界是怎样一副景象么?”

   “我儿学成本领,竟能活得千余年...”瑶姬这才笑出了声。

   “灌江口杨戬,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天庭敕为显圣二郎真君,受封三界司法天神,执掌天条。”

   瑶姬闻言神情大变,还不等他说话,就听玉帝接着说道:“杨婵,执掌宝莲灯,受封西岳圣母,人间百姓称她为三圣母娘娘,深受爱戴。”

   “杨家兄妹如今在三界好大的威势...连朕也要仰仗他们。”

   瑶姬神情愈发阴沉:“你卑鄙!”

   玉帝见妹妹情绪激动,出言安抚:“你神魂才刚刚凝聚,若不能稳定情绪,小心让引得神魂震荡...朕还不至于以亲妹妹为要挟,叫两个小辈替朕办事。”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瑶姬显然不信。

   “二郎的脾性你是知道的,若朕只是救下你一个,你觉着他会跟朕和解么?”

   到此,瑶姬才眼前一亮,显然她听懂了玉帝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玉帝终究是不忍心瞒着瑶姬,“杨天佑与大郎具在人间,只是时机未到,不能叫你们相见。”

   “皇兄!”瑶姬立马就改口,一副恳求之态,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缘由,但似乎皇兄此刻承认了他们一家五口。

   所谓长兄如父,若非当年皇兄那般绝情,难道瑶姬不想得到皇兄对自己的祝福么?

   玉帝见状,只把脸一黑,“朕却不知那小白脸究竟有何可取之处,若非看在你的面上,朕定然降下神雷,叫他日日挨雷罚。”

   ......

   自火焰山的火焰被熄灭。

   小白龙与敖摩昂两位龙太子在杨戬这位司法天神的敕令之下,又是好一顿兴云布雨,总算是浇去火焰山一带的燥气。

   如今一路向西,也是水火既济,本性清凉。

   师徒一众走过了深秋,踏入初冬时节。

   起初路上也见些萧瑟如“野菊残英落”之景,还有些伤感...

   可转目便见得“新梅嫩芯生”之象,或也是本秋好丰收,更是村村纳禾稼,处处食香羹,此前秋末寂寥,顿时扫却一空。

   地气下降,天气上升,松竹凝寒色更青。

   前方便是一座好城,小白龙已经探得前方城池来历,不是别处...正是那祭赛国的国都所在。

   众人观瞧城池景象。

   见得龙蟠形势,虎踞金城。

   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玉石桥栏排巧兽,黄金台座列贤明。

   真个是神洲都会,天府瑶京。

   法海瞧见了也忍不住赞叹一声,“以往所过之国,皆不如此。”

   大圣也在一旁附和道:“这城池不愧是一国帝王之所。”

   八戒最喜欢打岔,在一旁故意跟大师兄打别:“大师兄,要说这天下底下,府有府城,县有县城,此地怎么就见是帝王之所?你怕是听了小白龙之言,才这般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