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项元丰的规劝(第2页)

  “我当时非常痛苦,只能咬牙练武,我今天很庆幸当时的选择。他们几人先后离开了武馆,有的已经死了,没死的也过得不如意。

  “我说这个,不是吹嘘我现在的生活有多好,而是希望你别被眼下的琐事干扰。好好练武,将来才不会后悔。”

  傅衍有一种感觉,这个故事是项元丰现编的,因为他讲述的时候毫无情绪起伏。

  不过他还是很感谢项元丰的规劝,师父一定是注意到学徒对他的排挤,才出言安慰。

  项元丰作为教习,一来不好直言其他弟子的不是,二来强行干预可能适得其反。于是他只能说个故事,让傅衍自行体会。

  傅衍确实体会到了,他很感佩师父的良苦用心。

  “师父的叮嘱,弟子一定谨记于心。”

  他发现武馆里的成年人对他都很友好,不友好的都是同龄人。

  想想也对,成年人都是武馆的人,当然希望弟子们不要内耗,好好习武。孩子们则是为了各人的利益,自然看不惯傅衍这种弯道超车的。

  傅衍理解每个人不同心理的形成原因,不过理解不代表不介意。

  他收起心思,走向领早饭的地方。

  项元丰作为教习,没有在演武场吃早饭,他走向了伙房。

  演武

  场上的人,吃的是笼饼,跟傅衍记忆中的包子差不多。笼饼的馅料有荤有素,傅衍他们作为学徒,自然吃的是素菜馅。

  吃完早饭,学徒们继续练习。

  傅衍一边练拳,一边琢磨着。

  刚才项元丰教他的时候,他的视野里并非只有项元丰,余光能看到其他人练武,却没有增加进度。这让他对系统有了新的体会。

  一是不同的人帮他增加的进度是不同的,跟他人的武学水平有关。二是他需要凝神观看他人练武,才会增加进度,随便瞟一眼是不行的。

  因此,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进度,他得观看那些练得好的人,身边的学徒自然不在其中。

  最好的选择自然是教习、教头等人,可他们很少出手。

  比如项元丰,吃完早饭回到演武场后,就没什么事了,只是四处走动观察,偶尔纠正一下学徒们练得不对的地方。

  教习们肯定也是要练功的,傅衍猜测他们应该有专门练功房和练功时间,他是没机会去瞧的。

  对他来说,眼下最合适的选择,则是正式弟子。琇書蛧

  他们占据了演武场的中心区域,好在场子不大,即便傅衍处在边角区域,也能看清他们的一招一式。

  于是,傅衍一边寻找合适的目标,一边仍旧练着拳。只是,他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这样不用怎么动脑,看起来又像在苦练某个招式。

  有了穆铁和项元丰的指点,他对于如何辨别练武水平的高低,有了一点门道。

  招式狠辣、力道十足,是为力量。身形灵动、步法迅捷,是为速度。这两点是傅衍优先考虑的。

  最后,他选择了一个清秀的弟子,正是昨天劝解吴理那位。

  青年果然没有让傅衍失望:

  

  收获两点进度,傅衍没有贪,而是借着这新的感悟,专心练拳。

  半个时辰后,他才开始挑选新的工具人。

  可惜这次看走眼了,一个看起来魁梧的弟子,却只带来一点进度。

  而后,他如法炮制观看练刀的弟子,都只收获一点进度。

  

  

  

  

  傅衍满意地看着面板上的进度,按照目前的进展,一个月之内,他就可以全部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