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游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帝同治,不封天子



 祥兴四十七年九月十二日,天元界与青墟界在域外战场发生激烈对抗。


 战舰横空,仙舟阻截。


 千余真仙殒命,星辰印记归于虚无,青墟界五百余艘小型战舰,成功降临天元界凡间。


 九月十三日,在天下极其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大旭十二岁的太子登基为帝,改元同治。


 给祥兴帝上的谥号为平,尊的庙号为仁。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平这个谥号比较中庸,按照祥兴帝前三十到四十年的治政来说,说一句海清河晏、天下升平不为过,起码也要上文、宣、昭之类的谥号。


 可后面这几年朝廷末期的矛盾渐渐爆发,加上祥兴帝为了身后名和龙庭的排位,一昧的捂盖子。


 导致在受到外界、天灾等因素影响后,大旭国势江河日下,不可挽回。


 平,也算是对祥兴帝前半生功绩的认可了,超出三百年国运,大旭走过来不容易。


 至于庙号为仁,主要是文武大臣,对祥兴帝在位期间所采取的宽松的政策,和对人宽厚、仁慈品德,给予的高度评价。


 说实在的,对于天下百姓有多仁不一定,可无为而治,却是士大夫阶层最喜欢的。


 同时为表对仁宗的尊敬,暂时沿用祥兴四十七年,新年一月才为同治元年。


 同治这个年号在历代王朝出现过几次,在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或者有摄政王辅政的情况才有。


 当然,这种都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一般王朝最多是留下几个辅政大臣。


 大旭眼下就是第二种情况,摄政王辅政,皇帝和摄政王共治天下,以求稳住这行将颠覆的“破船”。


 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地方上的士人豪强,别对朝廷失去信心,并没有所谓的主少国疑。


 以周柏的气运视角看,这就是另类的稳固龙气之法,可以尽量减少气运外流。


 立摄政王,使皇子移封大旭本土,表面上看是分散了龙气,为将来埋下祸患。


 但在改朝换代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此举同样也是增大了大旭延绵国祚的机会,中央有摄政王,地方上有十一位皇子。


 哪怕四十八州最后出四十八条真龙种子,那他们大旭皇族,也可能最多有十二次机会。


 龙气转来转去,还是在自家人手上转,这就是大旭皇族宿老和祥兴帝商议的办法。


 祥兴帝本是想着平平安安改朝换代,自家在龙庭继续享个几百几千年的福。


 三百多年的积蓄,足够阳世皇庭灭了,龙庭还能继续长时间存续。


 然而皇族宿老提出的条件,却是让他决定赌上一把,龙气他尽量少带到龙庭,换来十一位皇子和一位“兄弟”的未来机会。


 历史上的那个煌煌大汉,之所以名传万古,除开其建立的丰功伟绩,还有其连开两朝四百多年的国朝记录。


 至于同治皇帝,就是皇族内部默认的“弃子”,末代皇帝总得有个人当。


 不过即便是末代皇帝,也是在龙庭有把龙椅的,祥兴帝自认为没有辜负,他这个最宠爱的小儿子。


 除开改元上尊号之外,同时登基诏书的内容还有很多,也能从里面看出朝廷的诚意。


 如宣布大赦天下,以安民心;尚未押送京城的夏税,准许地方截留,用于赈灾;开恩科,再录超过百名同进士;拣选各州及边军精锐,组建新军……


 登基诏书一经发布,马上通过各州郡县的通讯阵法闻达天下。


 哪怕域外之敌正在地方搅动风雨,可大旭的国运居然暂时稳固下来。


 那要褪化第五趾的人道真龙,也在天下万民的翘首以盼下,得民愿撑住真龙真形。


 要知道,一般的王朝到了末期,真龙往往都会褪去第五趾,从此失去慑服天下潜龙的威势。


 真龙在,则蛟龙蛰伏。


 九月十四日,新帝携百官万民,于南郊祭天。


 这本是常制,因为正统王朝的皇帝,是要向天庭求封的。


 当代值守天帝,也就是赤帝要给同治帝加封天子,此为凡间的最高天爵,意喻天下之主。


 没有天帝加封,就是不被天庭承认,非正统也。


 当同治帝祭天时,赤帝确实有降下化身,见证这场盛大的典礼。


 可奇怪的是,这位天帝化身对于敕封天子一事,闭口不提。


 反而正式于神京城天坛,告知天下万民,开启两界战争一事。


 为保天下太平,天庭将会倾出天兵天将,于域外战场血战,同时号召各道宗、官府、地方势力,对抗降临凡间的域外邪魔。


 当下重点,就是摧毁域外战舰,否则一旦等外敌站稳脚跟,再想铲除就得花费十倍百倍的代价。


 天旨明诏,立天功碑于大旭四十八州,周边诸属国番邦。


 四十八州州城及属国番邦国都,设主碑,以下各郡设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