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说午后 作品

159. 第 159 章 《四海志》(第2页)

 

    宋寻月坚定点头,接过他的话道“我们一家人直接入土吧。”
 

    辰安愣愣的看着,夫妻二人说相声般,一人一句,说的他哑口无言,只好行礼道“是臣思虑不周,失言了。臣这便去为王爷和王妃准备上香的供品。”
 

    还是祈求陛下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实在一点。
 

    谢泽站在爹娘中间,眨巴着眼睛,看看爹,又看看娘,年纪虽小,但爹娘的担忧和意思,结合之前爹娘的告诫,他完全明白了,并得出一个结论绝对不能争权夺势,阿翁一定得长命百岁
 

    谢尧臣和宋寻月当天便去了寺院,认认真真礼佛,布施添钱,礼佛后还去买生放生,所求只有一桩,皇帝长命百岁
 

    因着要抓紧回京做准备,夫妻二人不敢再悠闲的游玩,在临潢府呆了几日后,便启程南下。
 

    临潢府附近多草原沙漠,如今谢泽也大了,这一路上,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骑马,而谢泽,就坐在父亲怀里,被爹爹用宽大的布兜着,一路上着实开心,所到之处,都有谢泽的笑声和尖叫。
 

    六月,夫妻二人行至大同府,在此地见到皇帝派来的人,催促他抓紧回京,谢尧臣将家书带给前来的太监,并对他道“还请公公转告父皇,七月底,最晚八月上旬,我们一家便会抵达京城。”
 

    本打算谢泽五岁生辰的时候回去来着,但眼下京中变故如此之大,他俩得抓紧回去做准备。
 

    太监应下,先一步带着谢尧臣的家书,快马加鞭的回到京城,去给皇帝回话。
 

    勤政殿里,皇帝刚吃完午膳,正在殿里走来走去的消食,太监风尘仆仆的赶来,传话后,被宣召进殿。
 

    皇帝走过去在罗汉床上坐下,问道“见着老三了”
 

    那太监行礼道“回陛下的话,见着了,三大王说,七月底,最晚八月上旬,便会抵达京城。”
 

    皇帝满意点头“看来最多两个月就能见着了。有家书吗”
 

    太监点头“有的。”
 

    说着,那太监将家书呈给了福禄,福禄转呈皇帝,皇帝打开家书,复又含笑看了起来,看罢后,皇帝看向福禄道“还有两个月抵达京城的话,应该就没有家书了吧”
 

    福禄想了想,回道“许是没有了。”
 

    皇帝看着手里的家书,展颜一笑,起身往书桌前走去,顺道跟福禄吩咐道“去,去朕书架上,将老三这些年给朕写的流水账,全部给朕取来。”
 

    福禄应下,即刻去办,皇帝到了书桌后,随手点了一个太监过来研墨。
 

    皇帝取过一张先前裁好的如信件大小的纸,铺在面前。
 

    而就在这时,福禄将装谢尧臣这些年家书的鸡血玉匣子搬了过来,放在桌角,然后将其打开。
 

    将近六年的功夫,谢尧臣的书信装满了这个匣子,且他当年给陛下送的那些特产,还有比如苗服等一类的东西,皇帝都命画师画下,和家书一起放在这匣子里,几乎满溢出来。
 

    福禄行礼道“陛下,取来了。”
 

    皇帝看着那一匣子家书,笑笑,随后提笔,在眼前的纸张上,提笔写下三个字四海志。
 

    福禄见此一愣,好半晌,方才恍然大悟
 

    是啊三大王给陛下的家书,虽然看着像流水账,但详细的描绘了各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陛下还将那些特产全部画了图,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不就是一本详细描绘大魏风光的四海志吗
 

    皇帝写好“四海志”三个字,握着毛笔,站在桌边欣赏,随后转头看向福禄,问道“朕这三个字如何”
 

    福禄赞道“陛下的字极好想法也极好臣怎么就没想到,三大王这些年的家书,正好是一本四海志呢。”
 

    皇帝闻言朗笑几声,再次看向那一匣子家书,笑道“朕本来也没想到。他一片孝心,给朕写家书,朕则一片爱子之心,不忍那些特产吃完用完之后就没了,这才命人画下。时日一长,朕有时便想,朕的大魏如此风光,便是朕自己,都得靠着他的家书,才能知道大魏各地的模样,大魏百姓见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若是能有更多人看到该多好”
 

    福禄跟着补充道“于是陛下您便想到将三殿下的家书,全部合在一起,编纂成一本四海志”
 

    皇帝笑着点头,放下毛笔,将自己提的字放在匣子最上头,亲手盖上盖子,吩咐道“送去翰林,叫他们整理出来,排版刊印,各地发行”
 

    “是”福禄喜极,抬起匣子便走出了勤政殿,看着手里的匣子,福禄满心里感叹,三大王怕是所有皇子里,最有造化的一个吧,此番这本四海志着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若说他著书辛苦,他痛快玩了将近六年,若说他不辛苦,这本四海志他写了将近六年。
 

    六年光阴,三大王对陛下和母妃的惦念之心,终成一本四海志。
 

    这不仅能叫如今的人们看到大魏的风光,更是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瑰宝,哪怕千百年过去后,世人通过这本四海志,也能见到如今的大魏,到底是何等多彩绚烂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