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倭国阪城


  6月11日上午,海珍珠号邮轮进入了倭国阪城的港口。

  倭国阪城,在倭国算是历史悠久的名城了,早在公元5世纪就成为了倭国重要的港口,在江户时代,阪城和京都、江户并称为“三都”。

  华夏人对阪城有一个特殊的印象,那就是阪城有一支部队很出名,即第s师团,又称阪城师团。

  倭国侵略华夏时,倭国陆军实行地区后备役兵员征兵制,每个陆军师团平时戍守的地区,又是该师团官兵的家乡和补充兵源的地区,第s师团平时驻守在阪城,该部官兵全部为该地区人。因倭国陆军称呼某师团名称常冠以地名或师团主官名字,故第s师团又称“阪城师团”。

  众所周知,倭国人凶狠残暴,毫无人性,但阪城师团却有些不同。/

  阪城曾是日本的首都,自古都是繁华、先进的商贾贸易之地。因此应征入伍的阪城军人,绝大多数都是做生意的商贩,鱼龙混杂,军队中的风气就更市井油滑一些。

  他们并不把武士道精神奉为圭臬,也就不愿意将“勇”、“武”这类的字,作为自己部队的代号,而是用流经自己故乡的淀川的“淀”字,作为代号,一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二来祈求“淀”字旁边的三点水,能继续保佑大家升官发财。

  如此看重财富的小商贩们,即使加入了军队,也改变不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

  “无奸不商”的他们,从来不会傻乎乎地将自己用来赚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有赚头的买卖,他们从来都不会积极参与。

  为此,他们为自己定下了三条“不要原则”:第一就是不要出现无谓的牺牲;第二就是不要参加不合理的战斗;第三就是不要追战败逃走的敌人。

  第s师团也因此被称为窝囊废师团。

  当然,这只是调侃,实际上倭国人的军队都不是怂货,华夏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又是站在六层的甲板上,陈晋看着眼前的阪城港心情很是复杂。

  眼前的阪城港一片忙碌的景象,作为倭国名列前茅的港口,现在正是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因为漂亮国的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漂亮国转移到倭国,使得阪城港的进出口业务非常繁忙。

  这种场景在华夏,哪怕是吞吐量最大的沪市港都看不到。

  要知道,二十年前,阪城也是一片废墟。

  作为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阪城也是漂亮国轰炸的重要目标,仅仅一个晚上,阪城20.7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被焚烧成废墟,13万栋建筑物完全被毁坏,55万阪城人沦为难民。

  仅仅二十年后,这里又是一片繁华了。

  “这里就是倭国阪城吗?”魏晓芳走过来震撼地说道。

  陈晋道:“对,这里就是倭国阪城了。”

  其实震撼已经不足以形容魏晓芳此时的心情,她是一个从山区小村庄走出来的小女孩,一步步从赣省省城到京城,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大,但是和站在六层甲板上看阪城港,以及远处的坂城市区,她觉得自己以前见过的世面还是太小了。

  这个年代的华夏,就算是大城市,超过五层楼的楼房都很少,城市建设很落后。

  看到魏晓芳眼里羡慕的眼神,陈晋笑着问道:“魏晓芳同志,羡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