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桨声灯影


  8月8日,星期一。

  许大茂一到轧钢厂,就发现公告栏前围了很多工人。

  挤进去一看,原来公告栏上贴了一张大篇幅的告示。

  通篇差不多有700来字,大概意思就是轧钢厂即将成立接待站,要腾出20个车间供小客人休息,后期再酌情增加。

  第五、第六食堂即将作为小客人的专用食堂,第7食堂会作为后备。

  同时轧钢厂生产计划会大幅度缩水,有些工人暂时停职留薪,再就是购置大批木板、草席、毛毯等生活物资...等等。

  总之全文就突出一个精神,全力以赴,铺砖修路。

  工人们在公告栏前围得水泄不通,都在那议论纷纷。

  这天这么热,大家自然都想回家休息,不用干活还有钱拿,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年头的人思想淳朴,如果不是看着这白纸黑字,根本不相信还有这种美事,就像周清雅之前不相信会有人吃饭睡觉还不用给钱一样,属于天方夜谭。

  可这偏偏就是事实。

  许大茂来到招待所,已经有辆大解放停在门口,正在卸货。

  这是后勤部采购的毛毯、褥子、凉席等生活物资。

  招待所的住宿环境自然比工厂车间好,洗漱方便,等到11月入冬后,还有煤炉,伙食也比大食堂好。

  不过这里是留给体弱生病的客人住的,一间房间可以住四到五人。

  分管住宿的副所长张涛嘴里叼着根烟,眯着眼看着招待所的职工往里搬东西,许大茂凑过去问道:“木板都准备好了吧?”

  张涛点点头:“还是找给咱们做转盘那个木工师傅弄的,总共200块木板,都放在餐厅了,需要随时可以搬过来,怎么也不会让那些学生直接睡在地上。”

  随即又道:“咱们燕京从10月底就差不多进入冬季了,到了11月末就进入严寒期,日平均气温只有零度,夜里气温经常能到零下十度,那些南方孩子受得了吗?”

  “到时候再说,现在不还是夏天嘛。对了,跟招待所的人说,让大家今年尽量早点去买煤球,今年燕京会供煤不足,咱们所也尽量多囤积一些。”

  张涛也明白这话里的意思,答应了一声。

  来到以前生产部的办公小楼,这里已经划出了10个办公室,改为接待站的办公地点。

  从10号一直到离京,许大茂都要在这里上班了。

  接待组、政工组、生活组、供应组、财务组、安保组人员名单基本都已经定下,各种物资也已经到位,只等着10号红星轧钢厂接待站正式成立,再由接待总站划拨接待人数指标。

  现在的来的人虽多,却没到后来那个地步,等到8月20号以后,人数才会井喷式增长。

  下班回到家,秦京茹正在做饭,看起来心情很好,一脸的开心。

  居然还在哼着歌,听这音调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秦淮茹今天请假去街道接批评教育,把秦京茹也带上了,完事去给贾张氏送行,下午带她去做了备孕检查。

  这时候还没有b超,宫腔镜等高科技的东西,就只能做一些血、肝、激素、妇科病、不孕抗体之类的检查。

  下午去拿了结果,自然是一切正常。

  秦京茹继承了他们老秦家“能生”的优良传统,按她的原话,她的姐姐们都是“照着四五个的生”。

  不过这事她自然不会交代,只说去探视了贾张氏。

  许大茂来了兴趣,问起这事。

  “看守所的没让我进去,我姐一个人见的,说她婆婆才几天没见就老了好多,看着就像70多岁,哭的那叫一个伤心,边哭还一个劲地骂人,我姐出来的时候都被骂哭了。”

  “你姐也是,明天就被送走了,还去看个什么劲,那不是找骂嘛!”特么的老虔婆,都到这步田地了还敢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