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兄妹


   现在两家来往越发频繁,财务方面已经没分得那么细。

  像以前吴二丫给秦家买的菜和自家都是分开的,每天记账找秦淮茹报销。

  从侧门出来,余光正瞧见刘光天缩着脖子往外走,一见许大茂立马转身,消失在墙角。

  这怂货还以为咱没看到他呢,连打个照面都不敢,起码说一声“新年好”吧。

  唉,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尊老爱幼了。

  说是新年,院里却毫无过节的气氛。

  元旦在燕京人心里完全没有一点地位,撑死了到翻日历的时候念叨一句:明儿阳历年了啊。

  洋节日跟传统节日比起来太没牌面了。

  前些时一直是阴天,还下了场雪,今天天气倒是不错。

  出了抄手游廊,一眼就瞧见易大妈在晾被子。

  旁边一个小男孩在那头帮忙扯着,一个小女孩拿着个木棒在卖力拍打着被子。

  “哟,易大妈,这俩孩子真勤快,您和易大爷算是如愿以偿了。”

  易大妈笑得见牙不见眼,俩孩子受大人教导,这会倒是嘴甜,一起叫了声“许叔叔”。

  许大茂答应一声,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两个孩子都挺瘦的,脸色发黄,明显是营养不良,也没什么精气神,看起来很是自卑。

  福利院的伙食条件连以前的贾家都不如,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想吃的多饱是不可能的。

  俩孩子面上虽然在笑,眼神中却带着些许怯懦,就像是受到惊吓的小兽,小心翼翼的,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乖巧。

  不过这应该是暂时的,时间长了应该会慢慢适应。

  易中海明面上的工资全院最高,这俩孩子能被易家收养也是造化,直接实现了阶级跨越。

  去年12月,易家老两口得了许大茂指点,当天收拾收拾就冲到火车站,搭车去了邢台。

  在邢台县和沙河县转悠了两天,终于选中了这对兄妹,男孩7岁,女孩5岁。

  这对兄妹的母亲生妹妹的时候死了,就父亲和奶奶带,可两人都已遇难,家里只剩两家亲戚。

  这两家都很困难,也不愿意添两张嘴。

  倒是有人愿意收养男孩的,但不想要女孩。

  而兄妹俩互相都是彼此唯一的亲人,男孩被领走了,剩个女孩不是砸在手里了嘛。

  再说俩孩子也不能同意,所以福利院坚决不“单卖”。

  弄得跟买袜子似的,要么不领养,要领养就一起领走。

  这年头都不容易,谁愿意家里一下多两个吃闲饭的,孩子还得上学,常年累月下来这挑费可不少。

  结果俩孩子就在福利院住了大半年,一直到被易家两口子发现。

  易中海有钱,每个月工资99块,多养两个孩子绰绰有余。

  这俩孩子住了大半年福利院,学得特别听话,本身也不娇气,双方当即一拍即合。

  福利院也巴不得早点把这一对兄妹送走,打电话给轧钢厂核实过信息无误后,便派了个工作人员一起到燕京办了收养手续。

  按规定在未来的10年内,福利院每年都会派人来回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