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她是紫微星


  练习3a的过程很困难。

  “你起跳时重心不对。”

  “摆动腿要快速上摆,起跳腿要快速地蹬冲。”

  “轴歪了,你看看这都扭成麻花了。”

  “你再找找感觉。”

  老黄每一次出声之前,都有一阵巨大的“啪”,那是丛澜的身体重重地砸在冰面上的声音。

  每一个上冰的人,先学的不是基础动作,而是如何保护自己摔得安全。

  丛澜揉了揉几乎快要摔麻了的屁股,脸上的表情不算好。

  身体太废了,她想,还要加大体能训练。

  丛澜起身,完成了两组3a后,没有继续再跳。

  跳跃对膝盖和脚踝的压力太大了,三周跳落下后要承受己身体重三到五倍的冲击,她确实很想赶紧找回自己曾经学会的技术,但丛澜也深知,她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地保护自己。

  丛澜在冰面上静静地滑着,脑子里对自己刚才的一组跳跃进行意象回放,构建一种奇特的第三视角全面解析。

  意象训练,这是体育运动中很多人都会多多少少掌握些的技术,也称作念动法。

  丛澜脑海中回想的是她看到的视频中别人怎么跳3a的,赛场上有360°的拍摄,并不会因为运动员哪个角度不好看而避开,只要寻找的电视台够多,拼在一起的话,就能有足够丰富的拍摄视角。

  与此同时,她尽量寻找着自己曾经跳成功时候的确切感受,再与这段失败的跳跃进行对比。

  不过这方面有点难,毕竟那是很久很久之前了。久到丛澜想忘记又无法忘记,所以这辈子有了新生,她还是选择了花样滑冰。

  在意象构建的过程中,丛澜习惯性地在冰场上慢悠悠滑着绕圈。

  老黄教她了俩月,也差不多摸熟了这个小徒弟的性格和偏好,此时没有去打扰她,而是继续在自己的那个本子上写写画画。

  于谨讨人嫌地凑近,探头探脑地看:“老师,你怎么不管她了?”

  老黄头都没抬:“孩子在反思检查错题,一会儿我再给她纠正就行。”

  他斜着睨了眼于谨,道:“你想要她?”

  于谨老实点头:“想的。”

  太想带她去国家队了!

  老黄:“她这会儿还不到12,要等过了六月的生日。就算参加青少年组的比赛,也得等明年了。”

  于谨惊奇:“她生日在六月?今年12?那岂不是98年出生的?”

  老黄得意地笑了起来:“小丛澜的生日可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花样滑冰的国际赛事中,有一些大型比赛对于年龄的卡线是很严格的。

  这是冬季运动,一般下半年八月份左右,各项赛事陆续开始。b级赛交钱报名即可,a级赛事却有着严苛的规则。

  最关键的是,7月1日是年龄的分界线,在这个日期之前过了13岁,才可以参加青少年组的国际赛事,比如jgp系列、jgpf、世青赛等。

  而在7月1日前过了15岁的生日,才能升组参加成年组赛事,比如gp系列、gpf、世锦赛、四大洲、欧锦、冬奥、wtt等等。

  花滑的赛事不算少,一连能开到第二年的三月下旬。

  四月到八月的时间,则是休赛季,给运动员修整、排练新节目、练习新技术、参与商业冰演等。

  丛澜的生日是6月17日,还是1998年出生的,有多占便宜呢?

  她完美符合各个赛事的卡线条件,并且——

  于谨:“她可以赶上索契冬奥!!”

  今年是2010年,2月份结束的冬季奥运中,我国双人滑摘取了金牌,也是花样滑冰四大项里,我国历史上的最优成绩。

  关于双人滑的运动推广方案火速通过,体育总局那边给了较之以往更大的力度来支持。

  目前来说,根据冬季运动中心那里的数据,全国双人滑的组合疾速增加。

  金牌就是金牌,更何况是跟夏季奥运会一样四年举办一次的冬奥,这是荣誉的象征,非常有利于在全国进行冬季冰雪运动的宣传推广。

  女单项目的最好成绩是十多年前的世锦赛金牌,和一枚冬奥银牌。

  自那以后,国内女单再没出现过这样傲人的成绩了。

  2014年2月份,下一届冬奥将在隔壁邻居家举办——俄罗斯索契。

  参赛时,女单运动员需要在2013年的7月之前满15岁并升组,丛澜堪堪符合这个条件。

  女单会有发育关,14、5岁恰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能提前一年比,远比推迟几年要好得多。

  老黄感叹:“是啊,娃娃生得真好,没有晚几天,也没晚一年。”

  如果丛澜是7月之后的生日,那她会错过自己15岁半的冬奥,只能等到19岁半的时候再参加。

  这个年纪对女单而言,算得上大龄了。

  于谨:“15岁,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

  年纪小,体重轻,身材还没有发育,跳跃方面就会稳定许多。一旦开始长胸和屁股,整个人的重心都会偏,想维持住成绩就难了。

  于谨想哭:“真是天降紫微星啊!”

  老黄哼哼:“一个生日和年纪,就够你说这句话了?”

  于谨:“啊?”

  老黄点了点他手里的硬纸壳本子:“小姑娘还差二十来天满12,姑且算她就是12了。前年,她1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