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我很高兴


  有了易儒的提醒,丛澜和褚晓彤在六练的时候特地注意了边缘的冰面。

  确实挺糟糕的。

  丛澜在原地转了两圈,感受着脚下的触感,冰刀切开冰面,带来尖锐的声音,里面藏着干裂喑哑。

  太软了,丛澜很不喜欢。

  冰面软,不好刃跳。

  丛澜点冰跳和刃跳都不错,最好的阿克塞尔三周是刃跳,最好的辣子三周是点冰跳,除此之外用得多的,似乎还是点冰跳。

  刃跳其实对冰面质量要求高、依赖性大,至少丛澜是这样的。

  她在现实里的刃跳成功率,与意念空间相比,那真的是差距跟鸿沟一般。

  丛澜在空间里,能一次性连上五个3a呢,现实里也就偶尔能连上两三个罢了。

  毕竟空间里的冰面数据依照她的喜好制定,而现实中,不管首体还是特训场地,再怎么照顾运动员,也不可能只为了丛澜一个人去调节各项数据。

  更何况,现实的冰场技术,与意念空间里的那个体育馆相比,挺不够看的。

  丛澜在冰面溜达了两圈。

  比赛的各个场地,就要看主办方的良心程度了。

  有的冰面好,有的一般,有的差。

  第一圈是她的习惯,第二圈滑行则是特意溜着边边角角过去的,等她回到于谨跟前找抽纸,就被关注她的教练询问了。

  “有什么问题?”他道。

  丛澜擤了鼻涕,嗓音有点瓮声瓮气的:“边缘处不是很舒服。”

  为了冰面覆盖率,边缘是一定要去的,所以很多时候会看到选手在定级步伐和编排步伐过程里几乎擦边滑行。

  要是覆盖率达不到,定级会出现问题,p分也会降低。

  跳跃方面的话,大家也都会有个人习惯,有的就爱在边缘起跳,有的连跳不留神就会到边缘里才接上。

  丛澜也有这个毛病,这个赛季还吃过亏,后来改了一点。

  但也不可能将跳跃全部放在场中,所有区域都要覆盖的。

  于谨皱眉,他想了想:“你一会儿去试试连跳,不行的话临时改一下路线。”

  短节目三个跳跃,这个倒是好改。

  丛澜点头应下。

  她把垃圾扔到袋子里,转身离开,在不那么靠近边缘围栏的地方做了3lz3t的连跳。

  质量不错,滑出很顺畅。

  落冰的时候,场边传来了一阵呼声。

  丛澜甩了下左脚,还是有点不太舒服。

  于谨在后面看得担心。

  一周的休养让这伤好了大半,可还是没有痊愈,这两日上冰训练,丛澜一开始确实有点不太适应,不过两小时后就差不多了。

  她日常冰上训练也就两到三个小时,赛期会加大训练量,但她本身的训练量就很大,时间短质量高罢了,于谨也不敢像是别人那般让丛澜练到六个小时,多加了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而已。

  两天的时间,丛澜恢复到了七七八八的程度,效果还是可以的。

  于谨庆幸的是,这一次gpf不用打封闭上场,不然真的是要让他揪心死。

  “嗙”的一声,丛澜抬头,看见褚晓彤在短边处摔成了大马趴。

  她龇牙咧嘴地站起来,揉了揉自己摔痛的屁股,走了两步滑冰离开。

  丛澜感同身受,心疼地摸了摸自己的屁股。

  哎,真的好疼哦!

  不远处有观众见到,善意地笑出了声。

  六练很快结束,原来丛澜都是随意地在三个跳跃大概位置做尝试,今日因为易儒的提醒,她专门加了之前的进入步法,尤其注意了要在边缘处的跳跃。

  也还行,反正没摔。

  三个连跳和三个单跳,全都完成得不错。

  gpf的出场顺序是按照积分倒序,不用抽签。丛澜两个分站赛是第一和第二,积分15+13有28分,褚晓彤两个第二是26分。

  积分之外还有小分,也是在相同积分的情况下,哪个选手可以进入总决赛的另外规则。

  丛澜综合下来是六个人里第三的名次,所以也是倒数第三个出场,褚晓彤则是正数第三个。

  她俩刚好一前一后。

  第一次参加成年组的总决赛,丛澜挺兴奋的。

  她在后台数次按捺自己的激动,将呼吸调匀,又抓紧时间维持自己的竞技状态,希望一会儿可以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但她有点遗憾,大鹅的v、e二人是她们女单最高水准,可由于伤病原因,比赛至今,丛澜跟任何一人都没有同台竞技过,这实在是太让人难过。

  与强大的对手对战,于个人而言,是很好的刺激,能够帮助丛澜激发更好的状态。

  敌强我更强,她从不畏惧高手。

  太可惜了,她抽空想着。

  coc没遇上,gpf也没有,等到过了十二月,她又没办法参加世锦赛和欧锦赛,就更没有跟ve撞上的机会了。

  看来,只能等到明年了。

  不出意外的话,至少冬奥,她们一定会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