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冰舞十六

    沐修竹在小绿屋里哭成了傻子。
 

    比他拿到了jgf金牌的那天哭得都大, 比他拿到了c的金牌时都要激动。
 

    是的,第三,一枚铜牌。
 

    仅仅是一枚铜牌罢了, 但这是他努力多年的回馈, 像是在说,孩子, 你做到了。
 

    于谨在场外等着沐修竹,他感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太”
 

    太意外了
 

    太好了
 

    还是,太骄傲了
 

    并不算意外。
 

    按照沐修竹最近两年的情况,他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而且沐修竹有丛澜没有的一点, 那就是他是男的。
 

    这话好像是个废话, 但却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尚未发育的沐修竹, 他现在肌肉含量不高, 力量未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现在的跳跃依靠的是舍掉一定的高远度来实现四周, 并提高转速,来确保跳跃的成功率。
 

    这也是大多数女单在练习的技术方式。
 

    但就成年男单来说, 沐修竹面对着他们是不占优势的。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一个力量感十足的跳跃是非常漂亮的,也是加分很高的。
 

    沐修竹现在受身材影响很大,他的跳跃高飘远, 不缺力量感, 但不稳定,也没有那么高的成功率。
 

    他很需要有更多的肌肉。
 

    男单的发育关好过,除非他一口气长到一米八以上,或者骨架迅速扩大,否则, 沐修竹一定会受益于发育带来的影响。
 

    女单的发育期在长胖、三围、激素导致的身体变化,这些对女单都是拖后腿的。
 

    就性别差异而言,男单在花滑上的发展要更明朗。
 

    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女单选手困扰于发育关的影响,从而不得不退役。
 

    练习花滑的人太多了,从novice到jr到sr,每一次升组都是一个坎,每一年每一个赛季都是一个挑战。
 

    但因发育关而退役的男单,并不多,十个女单对应的可能只有一两个。
 

    孙娅然现在反复重复着的“未来可期”并不是一句空话,有着于谨的教导和整个花滑部团队的协作,无大伤、强跳跃的沐修竹,未来真的很宽广。
 

    有人在遗憾,觉得如果表现得更好一些,了两套节目,说不准这次的第一就是沐修竹了。
 

    但竞技场上没有如果。
 

    这也是为什么,竞技体育总是能吸引人沉浸其中。
 

    丛澜“小沐你是最棒的”
 

    褚晓彤“对我们小沐就是最棒的”
 

    声音混到了其他观众的呐喊中,后台里坐着的沐修竹听不见,但他能感受得到。
 

    此刻,全场都在为他呐喊。
 

    沐修竹走上冰场的时候,脚下都是抖的。
 

    以前上场比赛发抖,是害怕。
 

    现在,他是高兴。
 

    小时候很喜欢这块冰,东北的冬天太长了,随处都有野冰可以玩,就连路上都能打个出溜滑。
 

    他豆丁大小那会儿,在哈尔滨跟人玩拉雪橇,还去穿短道的冰鞋,跟着冰场浇冰的大桶来回蹿,冻得鼻子发红都不想回家。
 

    爸妈给他找了教练,是一个很好的大姨,会做好吃的,就是教课不太行,跳跃马马虎虎。
 

    但沐修竹练出来了。
 

    他一年就出了各种两周,2a出来的时候姓曹的刚巧来看学员,就点名要了他,之后就将他带到了省队里。
 

    十岁出了五种三周跳,十二岁的时候出了3a和4t,四周跳是跟着3a同一时期出来的,只是当时有着踩刃和转速快、跳跃不稳的毛病。
 

    姓曹的笃定他能行,所以逼着沐修竹练高难度跳跃,忽视了他在滑行和表演上的不足,连体力训练都被搁置了。
 

    唯一有的大伤也是在训练期间出来的。
 

    那一阵子,沐修竹一度灰暗到自卑,觉得自己在花滑上兴许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厉害,什么十二岁的天才,男单的丛澜,都是假话。
 

    高昂的音乐中,沐修竹舒展了双臂,他脖子上青筋耸动,眼眶了含着未曾消退的热泪。
 

    吸了吸鼻子,沐修竹再次认真地向着四面观众致谢。
 

    他不是男单的丛澜,他也不是什么废物。
 

    他是沐修竹,是丛澜的师弟,是喜欢花滑的人。
 

    一直都喜欢,特别喜欢。
 

    沐修竹跳上了第三的领奖台,背影小巧,拉远的时候去看压根就分不出来这到底是个男单。
 

    他活泼地在台子上蹦跶着,转向了前方,看着对面围栏后的于谨,笑着跟教练呲牙。
 

    于谨“傻子。”
 

    傻子的教练鼓掌鼓到手都疼了,却还是不想停下。
 

    男单的第三名,开心到成为了这个场地里最兴奋的人。
 

    沐修竹结束颁花仪式后,下场绕行,再拍照,等出了冰场的挡板就跑去找到了于谨。
 

    “给你”沐修竹看向于谨。
 

    因为穿着冰鞋冰刀,直接拔高了十厘米,原本只有一米六的沐修竹也可以微微仰着头去看于谨了。
 

    “谢谢教练,”他将手里的白老虎吉祥物塞到了于谨怀里,“谢谢教练。”
 

    重复了一次,是沐修竹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太感谢了,因为有于谨,他才能在jr时期抓住机会更正技术,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减少伤病,树立信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曲目。
 

    他才能站到这个冬奥赛场,拿到团体金,拿到个人铜。
 

    就连爸妈见到他,都会说比以前开朗了,孩子笑容多了。
 

    一个好教练真的太重要了
 

    有一个好的花滑环境,也太重要了
 

    于谨摸了两把吉祥物“哎呀这孩子这么客气,不用不用”
 

    沐修竹腼腆地笑着“我还有一个。”
 

    于谨“对吼”
 

    还有个团体的。
 

    台子上,丛澜喊累了,坐在那里回回神。
 

    她看着大屏幕上有拍沐修竹的镜头,看了两眼后,蓦地笑了笑。
 

    褚晓彤好奇询问“怎么了”
 

    丛澜“小沐可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褚晓彤“诶什么恶气”
 

    大屏幕上的沐修竹锐在于谨面前笑得很温和,看上去很是乖巧,但终究从低眉的刹那泄露了一丝锐气。
 

    有人诋毁过沐修竹,有人骂过他不配成为于谨的第一个男单徒弟,有姓曹的诅咒于谨倒霉沐修竹断腿骂沐修竹没有良心
 

    其实小沐什么都知道。
 

    老师、家长、教练、心理教练,他们说,你要看好的一面,不要关注坏的言论。
 

    但怎么可能看不到呢
 

    人都有沮丧的时候,也有心里不舒服的时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不就是尖锐恶意所带来的伤害吗
 

    沐修竹很想证明,于谨选择他没有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练。
 

    因为那段时间他在训练过后的深夜里,于手机上见到了太多不看好他的内容。
 

    也许里面有人只是出于客观进行的探讨,看在沐修竹眼里,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否定。
 

    沐修竹跟褚晓彤心态脆弱的原因不一样。
 

    褚晓彤曾经心态崩到不行,临战怯场,是她在刚进入jr的两年还没有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就已经被整个队伍寄予了厚望。
 

    在这样的日子里她逐渐被压垮,每一次训练状态不好、比赛成绩不佳,都是累积到她肩上的稻草。
 

    冰迷们恨铁不成钢,却忽略了一点褚晓彤那个时候也才13岁,也只是一个刚上初中没多久的女生。
 

    13岁,放在普通人身上,连站上讲台面对着三十多个同班同学,都会紧张的吧
 

    而她已经在被人算着日子,等两年后升组后拿更好的成绩了。
 

    最终的崩溃也正好是15岁升组。
 

    褚晓彤抗拒中带着惶恐,就这么的越来越严重,不是丁教练的劝解就能消弭的,也不是她胆小不能扛事,是她真的年岁太小了。
 

    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人带到了国家队,领到了所有人跟前,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女单断代后的新未来。
 

    是以,丛澜出现了以后,她的3a让褚晓彤看见了“新未来”,无形之中就已经卸掉了一半的担子。
 

    这些轻松让褚晓彤变得越来越好,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每一天起床都在接近丛澜升组的日子,期盼、渴望,这跟褚晓彤当年是不一样的。
 

    当然,队内请来了心理医生,丁教练和整个团队的耐心开导,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褚晓彤是在不该承受重担的年纪里被迫接受了所有人的目光,又在几乎绝望之际见到了丛澜,从浓厚深沉的环境里找到了属于她的喘息缝隙,并来到了裂隙之后的广阔天地。
 

    这是褚晓彤的心态不稳。
 

    沐修竹不一样,他十岁就被所有人夸奖必成大器了。
 

    可在之后遇到了姓曹的,被奇货可居似的带到了省队,又被严苛但没有科学系统地训练,教练对他并不好,每一次的失误都会发脾气,体育生被体罚再正常不过了,队内随随便便都有人被罚跑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