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予 作品

第359章 最好的《风暴》

    “古谢娃的技术是真的稀烂, ”安凝思看着第四组的人比完,无边感慨,“太烂了。”
 

    技术动作不行, 点冰跳踩刃太实在了, 3z错刃明显,连3f这次都没压住刃, 不晓得她是哪里来的勇气在短节目里放上两个最容易错刃的点冰跳。
 

    顾示“好像很紧张。”
 

    他俩也是要练习跳跃的,对这方面自然是有所了解。
 

    孙娅然也在说这个“来自俄罗斯的女单选手索菲娅古谢娃,她的技术水准是丛澜之下最高的,号称。”
 

    孙姐这个号称, 就很传神
 

    快笑死了, 号称
 

    孙姐好损我好爱
 

    孙娅然“技术上她的点冰跳并不完善, 勾手三周有着踩刃的大毛病, 点冰跳硬是给跳成了刃跳。不知道裁判会不会判定这个菲利普三周,我看着是有点错刃。”
 

    搭档“比较平。”
 

    孙娅然“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平刃浅刃, 其实我想说的是,尽管国际滑联在用刃方面分了一个用刃模糊出来, 但其实这样的用刃就是错误的。裁判的监视器里对跳跃的分析很清晰, 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错误呢”
 

    甚至于,裁判那里的显示器上,画面不是运动员的整体, 而是跳跃时的脚, 只有那双冰刀在上面。
 

    而且对于一个跳跃的整体分析,裁判看到的不是运动员本身,是一个类似热成像仪构成的画面,等于说裁判见到的,是更明晰的图像。
 

    正如孙娅然所言, 什么用刃模糊裁判能见到起跳瞬间的定格慢放,拍摄角度格外正常,怎么就看不出来是错刃还是正确用刃啦
 

    这又不是十年前,2018年嘞
 

    装什么装
 

    科技的进步可以极大地辅助裁判监测比赛现场,有关的技术规则就应该随之进行更改,被用来挽尊的平刃浅刃,说到底,不就是错刃吗
 

    既然z是个外刃,那就应该跳的是外刃,平刃是踩着冰刀的u型两个刃,这算什么平刃没错在女单就是正常又算什么冰迷说的“其实这个才是正确的技术方式”
 

    浅刃也从原来的10°倾斜变成了只要稍稍地有那么看不出来的两三度,恨不得显微镜去看切片,指着那怕不是一毫米都没有的离冰距离,说这是浅刃没有平刃更不是错刃。
 

    浅什么啊人站不直的时候随便歪两下,都比这个倾斜度大。
 

    孙娅然“我个人认为,用刃方面还是良心一些,呈现的效果更好。现在在只截取脚步动作时,已经无法分辨有些运动员的跳跃种类了。”
 

    这还只是用刃,没算上点冰和刃跳。
 

    一开始练习跳跃,错刃没有关系,后续慢慢纠正就是了。但索菲娅古谢娃之所以放任自己的错误,一是她的教练不在意,二是她没有时间。
 

    她需要疯狂地练习3a,在发现自己出不了这个难度时,就专攻四周跳。
 

    跳出来四周,和维持自己跳出来四周,是很困难的。
 

    安凝思旁边的秦芷看向了大屏幕,上面正在慢放索菲娅古谢娃的2a“说实话,大鹅祖传的背部发力a跳,观赏度一般。”
 

    俞寒接话“天花板也低,3a就会一直出不来。但这样出2a的速度快啊”
 

    舒傲白“是啊。”
 

    快,好像成为了一些“四周跳女单”的宿命,什么都可以为之开道,点冰踩刃踩实、错刃平刃、re180°或者270°,又或者最不健康的存周落冰、跳跃轴乱晃。
 

    舒傲白就很想问,哪怕真的凭借这样的技术拿到了冠军,是真的会开心吗
 

    技术回放结束,索菲娅古谢娃的成绩落定。
 

    她被抓了两次用刃,一个标e,一个标,这是她升组的这个赛季以来第一次被抓用刃。
 

    舒傲白倒腾了一下怀里的黄色鸭子,叹气“就这技术,拿什么跟澜澜比啊”
 

    还敢放话要拿冬奥金牌,她是脑子有坑吗
 

    俞寒“主要还是赛场上意外比较多”
 

    也不一定就靠技术拿金牌的。
 

    其余人瞬间指着他“哎哎哎”
 

    舒傲白更是直接打了他一下,声音倍儿响,毫不留情“不会说话就闭上你乌鸦嘴”
 

    俞寒苦着脸求饶“我的错我的错我不说了不说了。”
 

    索菲娅古谢娃这个发挥,可以说半点优势都无。
 

    她没有3a,在短节目本来就跟丛澜有5分左右的bv差距,更别说丛澜不是索契时候的丛澜,裁判也不是索契时候的裁判,e和分上,索菲娅古谢娃也没有人护航。
 

    如果拿她跟莉莉娅、褚晓彤,乃至于梅山雁相比,那么,她一定是有打分优势的,而且还不少。
 

    但丛澜这边,哪怕满分的神被压了分数,也是比山腰的凡人要高的。
 

    没摔,定级都是满的,最后得分7536,其中分3504。
 

    安凝思挠了挠下巴“感觉女单的不要钱。”
 

    舒傲白“当前出来的选手里,最高的了。”
 

    一共就五组,索菲娅古谢娃排在20,位次比前面的要好一些,打分上也会比较宽松。
 

    只是终究不该有上35分的。
 

    舒傲白撇嘴“我们雁雁比这个好看。”
 

    梅山雁的肢体表现得更好,她狠练了舞蹈,进步很大。索菲娅古谢娃有着十五岁女单常见的稚嫩舞姿,加上为了保体力将所有的跳跃都放在了后面,少了许多的动作。
 

    安凝思“她拿这么高的e和分,真的不会不好意思吗”
 

    孙娅然也是同感,只不过她身为官方频道的解说,不好讲这话罢了。
 

    “啊,分数出来了,20位已经比了短节目的选手里,最高的。”孙娅然沉吟了一会儿,“就,嗯。”
 

    hhhh给我孙姐整沉默了
 

    gf澜澜没去,那会儿她的就这样了,她在jr的时候就能32,我澜当初都世青赛冠军了,第二次去世青赛也才256,跟她第一次去一样
 

    这么惨的吗话说你连这个分数都记得到啊
 

    icu造的每份孽,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冰迷们骂isu给女单的分数通货膨胀,就是因为索契周期丛澜基本都是23起步,现在的小女单里被力捧的都敢30起步了,这两年来也接连有人破了丛澜当初的jr世界纪录。
 

    只是没怎么被人夸,因为当初丛澜是分沙漠的情况下,硬生生用技术动作堆上去的,而不是像索菲娅古谢娃这些人似的,被分捞上去的。
 

    分差六分,短节目哪怕没有丛澜的3a3t,也能弥补这个差距了。
 

    isu的打分逐渐陷入了一个怪圈
 

    丛澜的分数从bv到e到都太高了,与后面的选手差距颇大。
 

    为了减小这个差距,一边压丛澜的分数,一边大手笔抬sr女单少数人的分数,同时为了让jr组的人有成为“下一个丛澜”的趋势,从jr就开始水分。
 

    但这样下来,技术越来越差,再水分也终极赶不上丛澜,被捧的人技术实力不到位,花期也没几年就散了。
 

    但他们偏偏忘记了,想让一个项目活跃起来,最应该讲究的是如何刺激运动员呈现更好的节目。
 

    比如更漂亮的3a,更流畅的连跳,更丰富的曲目。
 

    啊,这就是论坛里讨论热火朝天的,能跟蓝莓一较高下的女单
 

    虽然澜澜当年ogg是15岁,这个世界上也不缺15岁的小女单,港真,古谢娃这样的是真不行
 

    水匪索菲娅再蛮横,技术不行就是不行
 

    这不是还有自由滑吗再说了水货第一又没出来,万一她断腿了呢
 

    急了急了,这人急了,精鹅是吗没办法我们澜澜就是世界第一,二十几个世界纪录在手,从jr破纪录到sr,半个月前才又破了一次r,你不服你喊你水匪上3a啊她怎么不上呢,是不喜欢吗
 

    直播界面的评论区瞬间开始盖高楼。
 

    索菲娅垂头丧气地离开了kc区,消失在了前场,后一位的选手来自加拿大,在场地里准备好了,广播里喊了她的名字,稍后就开始她的表演。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把跳跃放在后面,三个跳跃挨着,真的不好看。”舒傲白叹气。
 

    俞寒“因为这样可以多一点分数,三个加起来也差不多两分了。”
 

    后两组的连跳基本都上的是3z、3f加3t、3o的,比较少是3t3t,这样一来多10就等于多了一分,加上其余两个跳跃,确实能在两分左右。
 

    很关键的分差,最主要的是你不上,其余人也会上。
 

    这样一来,很多有能力的选手不上也得上了。
 

    舒傲白“可她们又不像是澜澜,能很好地平衡掉跳跃与节目的割裂。”
 

    跳跃一定是会影响到节目表现力的,大部分人是拖垮节目,所有人都认可长待机的跳跃像是滑蹦滑蹦,没有半点吸引力。
 

    少数人可以做到加进衔接和肢体,但在之后也大概需要至少2s3s的空挡来维持固定重心,时间很短,就数字来看也不过是眨几次眼罢了,落在赛场上,却已经够选手滑出十米远了。
 

    丛澜的衔接后立刻起跳,1s左右的时间,中间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停滞感,这是极难做到的。
 

    男单跳三周的话,可以做到吗
 

    不行。
 

    四周跳最难是没错,三周也是不简单的,只是在很多人的努力之下,显得它没有那么难而已。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失误在三周跳上了。
 

    舒傲白几人在观众席上等待着,后面还有褚晓彤和丛澜,他们抱着一堆应援物,等着给两人加油。
 

    褚晓彤打了封闭上场。
 

    跟腱太疼了,止不住的那种,她实在是忍受不了,在这样的疼通之下,甚至脚踝跟膝盖都没有那么疼了似的。
 

    随队的医生迅速就位,卡着时间给她上了封闭,打完针后,他看着褚晓彤的眼神里满是心疼。
 

    长年累月在眼皮子下面训练的孩子,队内的医生对她们的感情都很深,跟带自家孩子似的。
 

    褚晓彤笑了笑“谢谢李医生。”
 

    李医生“嗯”了一声,让开了位置,低头把东西收好。
 

    重新穿上冰鞋,褚晓彤走开两步,矮矮地蹦了几下,找找脚的感觉。
 

    药物还需要一段时间起效,马上就六练了,褚晓彤是26位次,第五组一共六人,她是第二个出场。
 

    丁教练“很快,十几分钟就行。”
 

    队医别的不说,配止疼药和打封闭,着实是一把好手。从封闭疗程到赛前封闭,要什么种类和效果的,他都能给配好。
 

    褚晓彤“嗯。”
 

    她反手摸了摸自己的背,很疼,但是没办法,脊椎关节不能上封闭,只能靠止疼药。
 

    第五组结束,第六组的人从选手通道里走出,第一位是莉莉娅,后面排了两个其他国家的选手,最后的两人才是丛澜和褚晓彤。
 

    一个黑金色的考斯滕,一个白色的考斯滕。
 

    颜色鲜艳夺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她们的崽。
 

    低声嘈杂的现场顿时爆发了一阵狂喊。
 

    “澜澜澜澜加油澜澜”
 

    “彤姐崛起澜澜崛起”
 

    “啊啊啊”
 

    有加油的,也有不知道喊什么就干脆嗷嗷两声的,外语里更多是为了丛澜发声的,汉语的观众倒是两个人都会提到。
 

    舒傲白跟旁边的人疯狂摇晃起来了手里的小国旗,哗啦啦的声音混入了庞大的声音群体内,汇成了汪洋大海。
 

    工作人员打开了挡板上的门,厚厚的围栏显得笨重,露出了一道纤细的口子。
 

    前面的选手顺次进入,褚晓彤推了一把丛澜,后者在她之前进了场地。
 

    两人的冰刀踩上冰面的霎那,又是极大的一声欢呼。
 

    丛澜面无表情,漫不经心地朝着右侧看去,那边的观众就兴奋到不行,声浪猛地增高。
 

    这让其余方向的观众不乐意了,顿时也扯着嗓子抬高了音调。
 

    不知为何,现场硬生生比起来了哪个方位声势最庞大。
 

    看着丛澜跟褚晓彤来到了场中,与其他四人排成一条线,再听着耳机外面隐约传来的现场呼喊,孙娅然笑了起来。
 

    她自私地,没有先介绍六人,而是说了一句“现场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主场。”
 

    本来因为离得近,韩国留学和工作的中国人就不少,为了看丛澜,为了看国家队,来这里的中国人就更多了。
 

    连a席都是遍场的中国红,整个场子放眼望去,应援的中国国旗满目皆是。
 

    当初买票的架势着实吓人,花滑是所有赛事里第一个卖空了票的,后续还有人十倍加价在卖票,居然还被人抢着给拍走了。
 

    这也上了韩国的新闻,团体赛和女单门票卖得最好,其余运动项目里还能挑个位置,到了女单这边,能挤个门票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蓝莓卫冕奥运冠军的一战,如果不是没钱,我也想去现场看
 

    怕毒奶我就不说什么了,总之,女单加油
 

    冲冲冲
 

    广播挨个介绍在场的选手,从第25签位到第30,轮到褚晓彤的时候,声量是一个高度,轮到丛澜又是另一个。
 

    吵到孙娅然的解说声音都有点听不清楚了。
 

    “我们的国家集训队女单,褚晓彤和丛澜。两人的世界排名分别是第二和第一。”
 

    照例介绍了一下大概的成绩,褚晓彤的世锦银、丛澜的索契金,每到这个时候冰迷就很高兴,有了一种自豪的感觉。
 

    六练唰地散开,六人不约而同地避开了彼此的方向,绕着逆时针开始滑行。
 

    丛澜一开始的速度比较慢,后来才快了上去,照旧是飞速的两圈,滑行后适应了冰面,她没有跟以往似的慢腾腾练单个跳跃,而是直接按照意象训练,脑补了曲子,快速地过了一遍技术动作。
 

    只是旋转没有认真转,简单地以右脚刀齿为中心在冰上蹭了两圈。一些步法也没做,主要还是到了中间某一段和声与沉重三拍子,也就是跳接燕式之前,她才细致地做了一段衔接内容。
 

    丛澜要更改的,就是这里。
 

    镜头给了丛澜,孙娅然看着画面里的她,抬头扫了一样场下,见到了豆丁大小的丛澜。
 

    “好像是在尝试什么,”孙娅然道,“这是风暴里的一个部分,3a之后,她有两个小跳,再之后有一小段步法,就会跳接燕式转了。”
 

    孙姐别太爱了,没音乐都能认出来位置
 

    我就说没人能逃得过澜澜的坑
 

    解说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真爱与专业技能的结合
 

    孙娅然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花滑解说专家,她之前还比请来的退役运动员、教练都要专业,后者甚至有些亘古不变的老旧观念,但她就会随着花滑的发展而进步。
 

    解说词通俗易懂,会讲专业性内容,也会描述感想、抒发情感,是很受欢迎的一个解说。
 

    近些年来随着花滑的推广,孙娅然也逐渐被更多人知晓,特别是央视曾经让某两个男性人员解说了一次花滑,那油腻和男凝,差点让冰迷钻进电脑里顺着电线过去揍他们一顿。
 

    自此,人们终于知道了,孙姐的可贵。
 

    但是,靠着一段这么远的镜头,还没几个动作呢,你就分辨出来是风暴的哪个部分啦
 

    还没完,下一个镜头移开给了褚晓彤。
 

    白色考斯滕的彤姐宛如精灵,刚刚好找到了一块位置。
 

    她做了一个捻转,接了个弓步,原地转了半圈再向后滑走。
 

    孙娅然“是3z3t前面的衔接部分,这里是一个情绪爆发点,她仰视转俯身的时候,动态是与音乐结合的,有一个转变在这里。”
 

    很好,孙姐着实专业
 

    那可太专业了,佩服
 

    看的次数多,不代表就能熟知选手的编排动作了,有这样的印象除了孙娅然做了很多功课之外,还有两人的曲目演绎绝佳的原因存在。
 

    正是节目好看,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否则,再高难度的技术配置,再的版本,节目马马虎虎只为了完成动作而完成,编排稀烂,滑行差劲,又哪里能令人记住这些细节呢
 

    孙娅然犹豫地道“好像好像两个人在做一些尝试性的东西”
 

    诶什么尝试,我怎么看不出来
 

    镜头拐走了,我不想看莉莉娅也不想看其他人,给我蓝莓或者彤姐,哪个都好,求求了
 

    摄像师快点干活啊啊
 

    孙娅然是从两人的动作上看出来的,她们在不断地重复和调整,所以她才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