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小师妹

    丛澜在研究云南基地里新增加的体能训练馆的时候, 于谨拿着文件夹从外面走了进来,揉着眉头。
 

    见到了丛澜的身影,他边走边道“来了”
 

    丛澜“不然我是鬼吗”
 

    于谨“客气一下, 你还得寸进尺了。”
 

    丛澜“所以你为什么要跟我客气”
 

    于谨捏了捏自己的腮帮子“刚才跟一群人吵架, 想转变一下心情。”
 

    丛澜猜测“开会不顺利”
 

    于谨“有点。”
 

    新规则变动太大了,刚才那场规则研讨会开得他筋疲力尽。
 

    里面一些人是国家队的, 前不久刚开了这个会。
 

    但张简方之前派了一部分到省队,这些人是没来得及在北京那边开核心会的,这次就跟着省队的众位教练一起研读了新规则。
 

    中文版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发给了各个省队,翻译是队内的人做的,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只是英译中, 按照字面意思来的话,难免会出现语意不详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趁着队员们夏训,大老远地把那么多教练都薅到云南来的原因。
 

    怕的就是跟当初一样, 规则修订了,翻译版也发了, 可就是不看,教课也还按照很早之前的内容。
 

    这样是不行的。
 

    基层建设很重要, 而且没有人能知道下一个紫微星会在谁的手底下出来。
 

    如果丛澜在北京的时候没有挑教练到甚至不要教练,那么,她的技术还会跟现在一样正确么
 

    教练是关键的一环,有一个好教练几乎可以决定运动员的生涯进展。
 

    在国家队的教练还行,都比较积极,省队的那群人里太多混子了,这次拿着补助来免费进修,有的人还老大不乐意。
 

    丛澜同情地看着他“累得眼都黑了。”
 

    于谨“我这是气的。”
 

    丛澜“哈哈哈”
 

    还有人觉得这个规则影响不到自己,因为他手底下又没有丛澜沐修竹, 无所谓啊
 

    于谨骂骂咧咧。
 

    这个研讨会不只是在讨论规则修订后都有什么内容,还对isu否决和通过的提案做了分析,研究了一下他们的倾向。
 

    为什么这个可以通过,为什么那个就不行,这些都是态度的。
 

    家长不会挑食,因为他们买的就是自己爱吃的。
 

    所以最后,挑食的只有小孩子。
 

    于谨从e和bv入手,去分析这个新制度会对运动员、对大家造成什么影响,再深挖背后的isu的意思,目的是想引导教练员们不要只看浅层,多学学,多进步。
 

    教练也得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啊
 

    运动员的成绩不是只靠其天赋和努力就行,教练废物,哪怕一个丛澜塞他手里,也得给练废了。
 

    国内很缺教练,最缺的是优秀教练。
 

    张简方知道这点,于谨也知道。
 

    要不然干嘛每年花这么多钱,请全国上下的教练们随着青训营一起学习
 

    冰协钱多烧得慌吗
 

    于谨“队友带不动,烦。”
 

    一场会开了五个小时,他跟丁教练邝玉海等人累得够呛,一堆人还不接受,觉得是于谨没事找事。
 

    “我以为来这里就是转转,看看,没想到第一天就这么多事儿。”
 

    “他说那么多跟我有关系吗我带的人又比不了国际赛”
 

    “省队连送出去比b级赛的钱都没,轮也轮不到我啊”
 

    屋外走道上传来高低起伏的声音,听上去不是很友好。
 

    里面的两人循声望了过去。
 

    丛澜“哇哦,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于谨“别骂了别骂了。”
 

    丛澜给他建议“你找领队录视频吧,解析新规则,做成中文版和英文版,分集对外播放。”
 

    如果有的教练态度是不在意的话,那,运动员总不会这样吧
 

    但孩子们是没有机会得到于谨他们这群人的教学的,也不可能都拉到基地来训练。
 

    再者就是,从十岁到二十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太多了。
 

    丛澜“可以督促一下家长,很多冰娃的父母都特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会格外喜欢来自国家队主教练的教学视频的。”
 

    到时候孩子们不想看,家长也会逼着看。
 

    甚至,懂一点技术的家长会翻来覆去地看。
 

    加一个英文版的翻译,放到外网,也是表明中国冰协态度的意思。
 

    其实这次开会,尽管知道面对着的不只是自己人,八成有反对张简方、反对于谨的,但衡量过后,于谨丁教练还是决定按照原本的想法来设计内容。
 

    就像是他们两人阐述的“bv降低了,e高了,带来的后果是不利的”这一条,冰迷之间有人意识到了,教练之间也是,不过他们没有掰开了揉碎了去探讨。
 

    这一点是没必要对外人讲的,于谨大可以直接说结论,而不是用丛澜举例。
 

    他举例,造成的影响或许是有人腹诽,“啊对对对,就你们丛澜一直吃亏,就你们的人是最委屈的”,再对外一说,只要匿名顶着“业内人士”的形容词,到时候就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更别说于谨是分析了整个规则的,后面还有一堆复杂繁琐的内容。
 

    男单的自由滑从四分半缩减到四分、分的标准再度细化等等,这些猛地一看是很不错的修改,实际上按照isu的执行能力,并不会如此。
 

    所以才要分析和挖掘。
 

    然则,他推心置腹,别人不见得会接受。
 

    于谨恍然大悟“对哦,还可以这样做。”
 

    冰协之前录制过队内成员的基础技术动作教学视频,教练们也参与了进去,收到了很好的评价。
 

    这是一条新的路,但于谨他们还是没有这样的新潮观念。
 

    视频博主最近风头正盛,人们都说现在是风口,察觉到这点并去做的,还是少数人。
 

    于谨能够接纳新鲜事物和想法,只是,他的时间紧张,就没有精力去想这些。
 

    宣传组的詹吟他们倒是会提出这类意见,可他们没有资格管教练组啊
 

    有时候就是这样阴差阳错。
 

    要是能对花滑的发展有好处,于谨很乐意去做,哪怕没有钱。
 

    但队内的教练们,说句实话,年纪都挺大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世界的认知,已经落后小年轻们了。
 

    有新思维和新能力的,却是没有资格给他们意见的人。
 

    詹吟不可能知道于谨的困扰,他也不可能直接找到于谨,说于教练我们来拍个视频吧
 

    就算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只能先提交方案去找领导,等到领导确认了,才能继续下一步。
 

    林悦和陈嘉年今年被张简方扔去地方队了,学习时间够长,也该贡献贡献,所以他俩这次没来这边。
 

    丛澜不提这个,于谨还真的不能在短时间内有这样的解决方案。
 

    而且他去跟祁寻春、张简方说这件事,远比其余人提要迅速、有效,毕竟他是主教练。
 

    联想到于谨的性格,丛澜又叮嘱“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开说透的,你可以婉转的、讽刺的、明人说暗话的,但不要直接说哦”
 

    于谨摆摆手“知道知道,我又不傻。”
 

    会议上对isu的无数吐槽,什么脑子有坑、吭哧瘪肚、两脚踹出来个臭屁,一群东北人骂人的时候,远远没有止境。
 

    还有拿着丛澜成绩去分析,这个环节也可以省了。
 

    “那我得好好写写稿子,”于谨越想越觉得这个招儿不错,“要比较的官方,有我们国家队的正气,又能充分表达我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争取做到文化人骂人。
 

    丛澜“加油,看好你哦”
 

    于谨“行,那我去不是,我去什么啊去,我来找你有事儿。”
 

    丛澜“啊”
 

    手都挥了一半,你不走啦
 

    于谨左右瞅瞅“你师弟呢队里进了新人你知道吧都见了吗”
 

    丛澜点头“昂”
 

    于谨“给你找了个小师妹,今年才十岁十岁半应该是。”
 

    他回忆了一下,孩子是07年11月的生日。
 

    丛澜“”
 

    于谨“所以你师弟呢”
 

    师弟正跟小师妹一起。
 

    沐修竹之前跟桑莹开玩笑,说来云南是因为要接新人。
 

    真正的原因是张简方想在南方发展花滑,结束之后他们需要顺道在这边转一转。
 

    新疆离得太远了,而且说实话,那边的人比较稀少,南方的人多且就各方面来说更适合花滑,张简方就拍板定了云南。
 

    刚巧,新疆让给短道去忙活,他们也要去那边找人。
 

    小师妹在南方,这次也趁机让于谨拉来夏训了,跟着大家适应适应。
 

    于谨“我去找找人,你继续收拾。”
 

    丛澜“哦”了一声,看着他风风火火地离开了训练场地。
 

    沐修竹正在练软开,顺便玩手机转移注意力。
 

    他今年快要到发育关了,男单的比较好过,目前来说他的个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体重上有点明显,力量感也上来了,整体方向还是让人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