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WINGS2.0

    陆心怡从美国回来, 去深雪俱乐部当了一名教练。
 

    她站在这个新开的商业冰场旁边,抬头望去,前方大屏幕上正在播着丛澜的一场比赛。
 

    周围有人驻足观赏, 零零散散的, 大空间内粗粗数去应该有二十多人了。
 

    2017赛季的b级赛短节目, 陆心怡记得这一场,丛澜携经典节目开启了她的冬奥赛季, 一露面就破了她创下的世界纪录。
 

    也是在那一刻, 网络上人们纷纷表态, 认为这次的冬奥会第一肯定还是丛澜。
 

    这样的呼声达到了最高, 甚至没有第二个可能争夺冠军的人选。
 

    陆心怡当时也果断地在一个投票页面选了丛澜的名字。
 

    “陆教练是吗哎你好你好,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叫邢寄风。”不远处跑来一人,边跑边喊着, 冲陆心怡的方向过来。
 

    来到陆心怡身边,他又小心地问了一句“是华裔,可以听懂中文对吗”
 

    陆心怡笑着点头, 与他握手“对, 会普通话。”
 

    邢寄风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听说国外回来了一个教练, 他还担心对方不会中文,以后不好交流。
 

    邢寄风“那个, 我给您介绍一下这边的情况”
 

    陆心怡爽朗依笑“好呀”
 

    两人往右边走,刚巧路过了一个放置在商冰挡板外围空地上的几个展示板,陆心怡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第一张展示板独属于丛澜, 是她白金色考斯滕的照片,在冬奥赛场的抓拍,仰天望去的丛澜舒展着手臂, 眼睛里是认真与坚韧。
 

    右上角写着拍摄地点和赛事情况,特意标注了丛澜的冬奥连冠,以及“俱乐部成员”几个大字。
 

    邢寄风注意到了陆心怡的视线,也跟着站定在展示板跟前,笑着介绍道“这位曾经是我们的学员,北京商冰的。”
 

    他们现在在武汉。
 

    陆心怡知道这个“现在也是吗”
 

    邢寄风摇摇头“现在是挂个名头,不是国家队和俱乐部联合培养吗丛澜念旧情,黄教练去找她的时候就同意了。”
 

    陆心怡来了兴趣“国内的花滑也在职业化发展吗具体是怎么个章程”
 

    邢寄风摸了摸脑袋“那这说起来就长了要不到办公室里说刚巧我给你讲一下比赛和学员的情况”
 

    陆心怡立刻道“好”
 

    路上见到了从热身区域走出来的小冰娃,还不到大人的腿高,奶呼呼的,但穿着冰鞋走路却很稳当。
 

    “邢经理,诶这位是新来的教练吗”家长还跟邢寄风打招呼。
 

    邢寄风招招手,回应道“哎你好对,是我们俱乐部新请来的教练,国外回来的以前也是运动员”
 

    一听到是国外的,家长热情了起来,上前跟陆心怡握手“你好你好”
 

    一通介绍,让陆心怡躲都没地儿躲。
 

    还是邢寄风解了围,终于带着陆心怡来到了办公室。
 

    “现在国内的教练资源少,”邢寄风给陆心怡解释,“俱乐部每年定期请外训教练到国内,组夏训营、秋训营、大师班,一般来讲水平是要比我们国内教练好很多的。”
 

    陆心怡“我看外面的人也不太多”
 

    邢寄风“工作日上学日的,到了晚上比较多,孩子下课了会来练冰。周末的话场地是按时段放人进去的,不然人挤人滑不开。”
 

    陆心怡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来滑冰。
 

    邢寄风“我们这个地方是新开的,所以有人会来试课,当下还有一些学生没找到合适的教练,陆教练之后一周有得忙了。”
 

    陆心怡“我很喜欢带课,没有关系。”
 

    她这两年在美国读书期间,也在周边的冰场当过教练,带的大多是小萝卜头,很可爱。
 

    邢寄风去找了找准备好的资料,抱出来了厚厚的一叠,放到桌面上的时候,还发出来了一声“咚”。
 

    吓了陆心怡一跳“这么多”
 

    邢寄风“还好还好,里面有宣传册,所以看上去多了一点点。”
 

    二十多厘米高,似乎不是多了一点点的问题。
 

    在陆心怡的怀疑目光下,邢寄风笑着开始扒拉几本最基础的资料。
 

    “我先给你说一下赛事情况,今年有变动,后续你得去跟一下比赛,熟悉熟悉。”他说道。
 

    国内举办的赛事系列目前来讲非常丰富,从八月底到次年四月底,jr和sr的专业、业余比赛层出不穷。
 

    陆心怡坐在那里翻看绿色宣传册的时候,邢寄风在旁边滔滔不绝。
 

    “我们的学员一般是从六岁到二十岁不等,走偏专业性质的呢也不少,一般来讲,能参加的都是标注了业余的比赛,还有就是一些报名不太讲究ts的比赛。”
 

    先是八月份jr和novice组别的国际邀请赛,基本每年冰协都会申请举办一场。
 

    可能“xx杯”的名头不一样,但大多一期一会,针对的是年龄偏低、性质偏业余爱好的选手。
 

    邢寄风“这类国际邀请赛的竞争强度不大,也是冰娃家长们在十岁上下的关键时期,为孩子决定后续是否要走专业的尝试性比赛。很受欢迎的,国内比赛方便嘛”
 

    陆心怡“嗯。”
 

    邢寄风“但有时候也会出国比,一般来讲比个两三次,他们就有把握了。”
 

    他见陆心怡翻了一页,又特别自豪地说道“往后,我们八月就多了一个自家的b级赛了。”
 

    jr和sr都可以参赛的夏日杯,只要冰协注意把控好参赛选手的国籍数量,这将会成为国内运动员刷ts的最好机会。
 

    陆心怡抬头看了他一眼,见到的是这位经理脑袋上就快具象化来的自豪、热情。
 

    她在美国参赛的时候,b级赛就没少过,北美地区赛事不少,那里虽然职业市场经过多年的isu造作给搞得快没了,但正经比赛是不缺的。
 

    加上陆心怡家里还比较有钱,这方面就没愁过。
 

    邢寄风这副模样,她确实没在谁的脸上见过。
 

    一场b级赛,至于吗
 

    邢寄风觉得至于。
 

    因为这场比赛的意义不同,它让很多人看到了冰协的努力,和未来的希望。
 

    最初大家都以为会是国家队专属,没想到张简方没让一队出面,补的是二队和三队,余下的名额大批地放给了地方队伍,俱乐部成员也可以参加。
 

    这个信号是很不一样的。
 

    不去国家队、没进入地方队,照样可以参赛,张简方抢来的机会,也照着他曾经许诺过的样子,开始整合资源放给领域内的所有人了。
 

    蛋糕要做大,也要在后续做好分配,不然在这个环节会有很多龃龉发生。
 

    “马上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比赛,”邢寄风喝了一口水,叮嘱道,“非常重要。”
 

    对专业运动员来说,这个赛事没什么含金量,但对于他们这些商冰品牌,是一年里最关键的系列比赛。
 

    陆心怡“俱乐部联赛”
 

    她刚巧翻到了这一个赛事的资料。
 

    邢寄风狠狠点头“对,俱乐部联赛。”
 

    他们都戏称,这是未来一年资源分配的“大蛋糕”。
 

    业内也有人叫它“蛋糕赛”。
 

    从九月份开始,俱乐部联赛就陆续在各地进行了。
 

    之前的分站都在北方,从哈尔滨到青岛,前年已经向着南方延伸,到了武汉、杭州、深圳等地。
 

    今年的话,冰协给出六个分站赛的举办地,基本上一半是北方一半是南方。
 

    邢寄风“每年的分站赛场地都不一样,因为最近几年在朝着南方发展,所以比赛场地也有了变化。像是这个冰场,原先谁乐意来武汉啊这么热。”
 

    陆心怡笑了笑“确实挺热的。”
 

    十月份了,一出去都热得要命。
 

    邢寄风“我们也是跟着国家走的,冰协发布什么我们就配合着。”
 

    从在云南建立冰雪中心开始,张简方联合了俱乐部品牌,不只是支持高原基地建设,还有云南县市里的商冰发展。
 

    最南都跑到海南去了。
 

    邢寄风随口提了一下“有个新场子正在海南那边建设,今年应该会多不少出来。”
 

    初步估计,深雪这两年在全国有一百多个冰场处于建设计划中。
 

    都是配合着冰协的需求,朝着祖国各地拓展的。
 

    陆心怡“投资很大。”
 

    邢寄风“冬奥嘛北京冬奥”
 

    说到这几个字,他不仅振臂一呼,还直接站了起来。
 

    陆心怡发现,这个负责人的情绪非常有起伏,而且格外的积极。
 

    邢寄风“不好意思哈,一提到这个就有点小激动”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是出于热爱,邢寄风则是因为梦想。
 

    “我以前学过滑冰,没到国家队,进市队没多久就骨折了,好了以后就跟不上了,再加上长个子,哎这一米八几啊,真的是愁死了。”
 

    他叹气“后来看着我同学一个个在赛场上出现,心里那个羡慕啊”
 

    邢寄风有点羞赧“学习一般,勉强上了个二本,毕业之后看着我同学要么退役当教练,要么去做其他的,我就有点遗憾。”
 

    遗憾他未曾站到梦想之地,遗憾他羡慕的人也终究走向了职业末路,遗憾他触不可及的地方变得更加遥远了。
 

    邢寄风的同学其实没有得到过非常好的国际赛成绩,他那一届的人比卓铮还要早上一个周期,当时中国队在外的名声就是“艺术不佳、技术绝对”,靠的就是拼命苦练。
 

    其实邢寄风也算是,被练废的一个运动员。
 

    不合理的训练方式,水平不足的教练,跟不上的后勤团队,连冰鞋都不合脚,训练冰面都不能做到符合赛事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伤病找上门似乎是必定的结局。
 

    可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后退。
 

    市队里与他关系最好的一人,曾经得到过全锦赛的男单第三。
 

    这也是对方职业生涯里最好的成绩。
 

    邢寄风当时在赛场给他加油,那个时候,全锦赛观众席还是免费,却依旧没有人来观看。
 

    然后这位男单就进入了国家队,可惜的是后来参加国际赛时成绩不佳,可以说在国家队历年运动员里查无此人。
 

    陆心怡听得入了神“之后呢”
 

    邢寄风“之后没过两年他就退役了,我去看他的时候是在手术室。原是要转去练双人的,但训练中出现了意外,他把女伴摔了,对方的冰刀划过他的腿,血流了一地。”
 

    陆心怡脑子里有了画面,一个哆嗦“咦”
 

    邢寄风摆摆手,又说道“很正常,当时都这样。”
 

    单人不行了去练双人,双人不行的话就退役。
 

    女伴人数多,缺的是男伴,加上当时双人的奖牌多训练有章程,转双人也确实是一条路子。
 

    陆心怡难以想象那种场景,她学滑冰是因为好玩,教练夸她有天赋,所以就继续走了一段。
 

    滑冰,音乐,舞蹈,她好像对什么感兴趣,就做过什么。只是没有非常精通罢了。
 

    学习的地方是一家老牌俱乐部,里面从陆地训练到冰上训练再到康复理疗,准备得都很充足。
 

    邢寄风“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原来训练完是要做那么多东西的。”
 

    没有理疗,只有彼此的不标准按摩。
 

    哪儿像现在,连深雪都有专门的理疗师,每天就属他们的工作最受欢迎。
 

    “时代变了。”邢寄风感慨,“真好。”
 

    陆心怡好像有点知道,为什么邢寄风提起比赛,提起冬奥,会这么兴奋了。
 

    他曾经走在这条路上,因为现实,被迫停下了脚步。
 

    多年以后,他见到这条崎岖小路变得宽阔平坦,冷清的氛围变得热闹起来,从孤单到同行,身边影影绰绰,名为花滑的树木枝繁叶茂。
 

    邢寄风低沉了十几秒,恍然,连忙道歉“对不起啊扯远了,我继续跟你说比赛。”
 

    俱乐部联赛以业余选手为主,分作两个年龄段,同时也分成了业余、专业两类组别。
 

    归属在俱乐部名下的滑冰爱好者,交了报名费之后,也可以选择作为业余选手里的“业余”来参赛。
 

    该赛事举办的第一届,国家队和省队的人去参加热场了。后来,冰协改了参赛制度,只要是记录在册的运动员,都不能参加这个赛事。
 

    邢寄风“最初是三站,现在已经扩到六站了,最后会有一个总决赛,差不多就是全锦赛前后举办。”
 

    陆心怡好奇“怎么界定这个业余的标准呢”
 

    邢寄风“大多是半学习半读书,冰协也是前年出了一个规定,让走业余的孩子们去做一场考核,到时候给发一份证书,也将名字记在了冰协那边。”
 

    确定走专业的话,再到市队考核就行,到时候会转成专业运动员。
 

    业余选手的水平不一定很差劲,深雪内部也有十几岁的四五种三周都掌握的孩子。
 

    全国赛事里,他们也拿到过不错的排名。
 

    陆心怡“那为什么不走专业呢”
 

    邢寄风“男单这样的水平不够,只会三周不会四周而且滑不下来整个节目,走不了专业。说白了,会跟精通,是两回事。”
 

    训练里偶尔出了一个3z,就可以高呼“我跳出来了”,也能够在之后对外宣扬“我很厉害”,但她们自己也知道,这是不作数的。
 

    就连专业运动员里,也分为丛澜的3a、其他人的3a,可见这技术水平在不同人之间的差别。
 

    邢寄风“有的是各种原因吧,不想让孩子那么辛苦,要不就是家长作妖反正水平最好的肯定在国家队,这个是没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