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予 作品

416. 丛澜困境 这是一个名词

    今年的四个项目, 张简方搞了一点小手段。
 

    来c的t裁们,主打的就是一个谁都不要活。
 

    几个t裁全是业内最严苛不给面子的人, 要么爱抓人的错刃, 要么死命抓旋转抓定级,风格就是你但凡有个错我必定不放过。
 

    很烦,有时候遇见了就很无语, 因为一些似是而非可以给过的,他们全都不给过。
 

    且在z和f上, 挑的就是我看见了就得扣分。
 

    但也有一点不好, 那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人, 在运动员分明没出错时, 也会扣人家的错刃。
 

    冰迷为此骂了他不少。
 

    乱抓的情况也发生过, 还死不悔改, 极少数会给自家冰协或isu面子, 放过某个运动员。
 

    要说这几人是个光明正大的良心裁判, 那也不至于。
 

    但在isu的这群乌鸦中, 他们严苛到没人性,疯起来连本国选手都杀的操作, 还是被不少冰迷赞成的。
 

    张简方把这几人凑齐, 也属实是费了一番功夫。
 

    祁寻春知道的时候都没什么话可说了。
 

    说啥呢夸他养蛊快乐吗
 

    陆心怡坐在观众席上等开幕, 就听到了身边有几个人在聊新出的裁判名单一事。
 

    她们还给取了昵称,x铁公鸡、x秃头、x老巫婆什么的, 先是损了一遍,末了又感慨这波搞大发了, 本场比赛一定很刺激。
 

    陆心怡茫然不懂。
 

    她当年比赛时也会去看看裁判组成员,但说实话,由于国籍的优势, 在她这边苛刻打分的情况很少。
 

    就算不水分,陆心怡也不太会得到苛刻待遇。
 

    而美国的国内赛,她家里有钱,俱乐部又是出名的好,教练在业内名气大,所以她的待遇就比国际赛要好很多。
 

    这样的环境里,她对裁判的偏待是了解的,只是没受过苦,所以感触就不那么深刻。
 

    冰迷们对一些不公平打分事件咬牙切齿,是因为她们喜欢的运动员吃过太多亏,所以感受颇深,骂起来的情感也格外真挚。
 

    陆心怡不太行,因为没有把自己放在这样的位置上。
 

    说她冷漠吧,倒也不至于。
 

    她同样为丛澜在sa里的打分愤怒,因为她明白这是裁判给出的不公平,前几年也会如此,但她也没有再去关心t裁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的吗”此时,她想着。
 

    连每个裁判员是什么风格、哪个国家、对中国有没有善意,这群冰迷都清楚地知道。
 

    太厉害了陆心怡不由地佩服,能花精力去研究这个的人,真的太厉害了
 

    热爱二字,足以撑起这许多脊梁。
 

    c开幕式挺好玩的,有很多传统元素在里面,还安排了冰上的喷火。
 

    真人喷火的那种,现场一下子就热了起来。
 

    直播的画面切换也很有意思,从人嘴里喷出来的大火一直延伸,直到隔空延到了墙壁上那个偌大的比赛o,就仿佛将这火注入到了这个o里,留在了冰场上。
 

    男单的短节目在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竞争,沐修竹很卷地用双四3a的高配置,从bv上就言明了他对第一的势在必得。
 

    这也使得来这边的其余男单们,能上双四的,都上了。
 

    不过有的人是一早就准备了这个难度,有的则是被逼着上了双四的。
 

    来自法国的小哥非常崩溃,在赛后的混采里说“我不想这么高难度但是我想赢我好想赢我只能这样做”
 

    他没有,一个四周失败摔倒了,最后拿到了第四名。
 

    很难受,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沮丧。
 

    他的教练没有在事后说什么“早知道你不如按照原来的配置,这样的话就还能到第三名”,因为他与前一人的分数只差了两分。
 

    如果不摔,那么单个动作的e就不会丢了四分多,也不会单独扣一个摔倒扶冰的分数。
 

    哪怕只是一个基础的33连跳,从e到节目完整度的分,加起来的话也能有比现在多上十来分呢。
 

    但这样的马后炮,谁都能说,教练却不能。
 

    学生在开赛前下定决心,更改了他的技术配置,是为了用更高的bv来得到更多的分数,这是他的抉择。
 

    那么,这个后果如何,都应该由他承受。
 

    也许好,也许坏。
 

    好了就庆祝,为他鼓劲,让他有再去拼搏的勇气;
 

    坏了就反思,为他分析,让他不失去这样的勇气。
 

    如果只是一味的埋怨,那就糟糕了。
 

    故而,在这个选手开始说“如果我不”的时候,教练立刻打断了他。
 

    “不要这样说,比赛是一时的,短暂的落后并不代表什么。但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因为这个在你往后生涯算不得什么的东西,使得你缺乏了比赛的勇气。”他说着,“你的勇气太珍贵了。”
 

    赛前临时冒险,它不是一个很好去下的决心。
 

    人们喜欢冒险精神,是渴望它带来的巨大收益,但与此同时,人们又是焦心忧愁的,因为它同样伴随着极大的失败可能。
 

    而这个后果,是非常难受的。
 

    可有的决定,不该被悔恨,尤其是运动员。
 

    临时的拔高难度故而是冒险,是一次冲动,可它也代表着一个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望,这份渴望压倒了他的焦虑,这才有向前迈出一步的可能。
 

    可能,天底下最有希望的两个字。
 

    教练“你不要被后悔束缚,你要自由自在的,这样才能滑得更远。”
 

    我要是不这么做就好了。
 

    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说上无数遍,所以才会有“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法国小哥愣了愣,他苦笑,又变得严肃“多谢老师的教导”
 

    如果没有这样的对话,也许今夜在酒店里直到入眠的前夕,他都会在脑内反复地想着,若我没这么冒进就好了。
 

    这对于明日的比赛,是很不利的。
 

    教练“忘记你已经比过的,明天我们还有机会。”
 

    要忘记荣耀,忘记失败,就像是重新开始那般,继续自己前进的步伐。
 

    沉稳,谦虚,自信。
 

    沐修竹这次的短节目还是第一,他其实没有很多信心给出一个优秀的节目。
 

    不知道为什么,在昨天和今日上午的训练里,沐修竹的表现都差强人意。
 

    于谨甚至皱起了眉头。
 

    出冰场的时候,沐修竹还差点踩到那个门槛上,幸好往前多迈了一点,踩着地毯出的冰面。
 

    跳跃失败率很高,跳一个摔一个,别说4z和3a了,连4t都能跳空。
 

    之后回去看了看,是前一个在热身的选手用了点冰跳之后留下的坑。
 

    一般都是一个小坑,但这个选手的技术比较生硬,他的坑就大了一些,刚巧在沐修竹的起跳滑行路线上。
 

    这也不是他的错,顶多算是时运不济。
 

    后面的几个跳跃则也是失误颇多,就只能算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沐修竹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太对劲,他已经尽量去调整了。
 

    临近o结束,才表现得稍稍好了一点。
 

    这种总体干啥啥不顺的状态里,他上了男单的赛场。
 

    没有,3a翻身了,两个四周跳也完成得一般,e加得不多,分给得也还算凑合吧。
 

    勉勉强强排在了第一名,与第二名只差了不到05分。
 

    好消息是t裁抓得严,这十来个男单的错刃和点冰跳踩刃都被扣了分数,第二名也刚好有着这两个毛病。
 

    是以,后者虽然上了两个四周跳,分别是4t3t和4s,但e都是负的。
 

    而且他的旋转和接续步定级都在三级,只有一个旋转四级。
 

    这一场男单被抓得非常惨烈,小分表里一堆标记,特别是不足周的那个小q,简直了,让观者落泪。
 

    gs这次也实时记录,对接了裁判的分数显示,而且是那种直接给出小分表的。
 

    像是这种小标记,必须全部展示出来。
 

    就连后面等分时的裁判复核,也一一地给了展示。
 

    观众们在现场就可以看到那一溜九个j裁的分数修改,特别是什么3改成了4和5啊,4改成了2啊。
 

    要的就是一个当众处刑。
 

    当时就有isu的人来找姜意了,说中国冰协这是侵犯。
 

    姜意“呀,这还算呐赛场成绩有什么好的”
 

    对接显示屏这种东西太简单了,他们压根就不用去考虑要怎么把isu裁判组的设备系统权限搞到手,场地是自己的,简单接一下设备而已,没什么困难。
 

    这个实时显示对于t裁,其实也是一个弊端,因为他们负责的是判定一个技术动作到底是否符合标准,复核阶段也是对之前的判定进行二次修正与确认。
 

    j裁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打分的。
 

    所以,当t裁说这个4t不足周,是个q,那么j裁就不能给正的e。
 

    反过来,哪怕这个z是错刃,要扣分,只要t裁说没问题,那么j裁就会给面子地甩出正e。
 

    自然,如果这个跳跃有其他的大毛病,该给负的也是要给的。
 

    特别是旋转与接续步的定级,这完全就是t裁的一言堂,要么怎么叫做技术裁判呢
 

    主管的就是技术嘛。
 

    然而这次的t裁就比较狠了,也让很多人注意到了,原来这群人抓技术这么靠谱,只要显示了黄色待定,在后续的复核阶段,十次里得有八次都是真的有错的。
 

    待定得不亏。
 

    出丑的就只有j裁了,一是他们人最多,二是他们偏待最显而易见。
 

    所以,被骂得最厉害。
 

    选手们在kc区等分时,观众就盯着那个gs专属大屏幕,看裁判组作妖,不管是技术组还是数据,或者是别的人,只要分数离谱改变了,那就骂j裁。
 

    至于会不会骂错
 

    好像是没这个可能性的,这群人里差不多都是丧良心的玩意儿。
 

    第一个选手出分还行,第二个也能不在乎外界的唏嘘,第三个裁判组整组就坐不住了。
 

    全场都在喝倒彩,明晃晃的骂声,这些声势以往是给运动员的,现在被指名道姓地给了场下这一袭长桌。
 

    任谁都不能忽略。
 

    张简方还在后面感慨,就该这么治他们。
 

    唯一不太好的是,把isu得罪惨了,不晓得这群人后续会怎么搞事。
 

    张简方也不在乎了,反正脸都撕破了,谁管这群混蛋玩意儿啊
 

    只要2022冬奥在北京举办,这群靠着ioc吃饭的,就没用。
 

    解说们也乐得搞事,在这个热度下聊了好多逗趣观众们的话。
 

    孙娅然也是在这种透明化的打分环境中,进行的解说活动。
 

    她在第二组结束了以后,感慨道“好惨啊,这群人的小分表看来没一个干净的了。”
 

    抓得好严,瑟瑟发抖
 

    看着老是错刃的运动员被扣分,爽死了啊,爽得我天灵盖都要飞了
 

    感觉我们的dd也被抓得快哭了
 

    同归于尽都给我同归于尽
 

    沐修竹之外,本场的国家队选手还有应答和殷英千。
 

    当时看到这个名单,很多国内的冰迷都在笑,说是不是排比赛场次的人恶趣味,把俩名字这么像的塞在了一起。
 

    两人也是在国家队里待了两年的,去年的成绩虽然一般,但也是梯队之二。
 

    应答本次短节目的配置是4f3a3z3t,他的表现平平,摔了一个3a,他的刃跳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3a这种跳跃,非常苦恼。
 

    本场排在了第五的位置。
 

    殷英千则是因为临场发挥过于紧张,三个跳跃失误了俩,其中一个还是33连跳,节目的分也不太行,四周跳又被抓了一个存周,所以最后排名在第八。
 

    后者的名次很不占优势。
 

    有人就在网上问,既然说现在的梯队建设不错,为什么除了沐修竹这少数几个,其余的咋还没有冒出头,成为世界一流呢
 

    这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有天赋的,也都是非常努力的运动员,可是排名就那么几个先后,竞技水平肯定一直在起伏变化着。
 

    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结果,也不是谁认真学习了,在最好的师资力量下,全班四十个人全部都能上最好的学校。
 

    若四周跳那么好练,花滑竞技水平那么容易就提升了,又怎么会有层出不穷的人去做技术毒瘤,抄近道练那些不好的技术呢
 

    因为正确的做不到啊
 

    父母再好的学习环境,学渣学不会就还是学不会。当然,能进国家队的不至于是学渣,只是相比沐修竹,相比丛澜,他们显得不是那么优异而已。
 

    实际上放出去在国内赛、b级赛,也是非常够看的。
 

    就像是褚晓彤,丛澜不在的比赛,她是很可能得到第一名的。
 

    与丛澜一起参加的比赛,她最好也就是个第二。
 

    可她的那些银牌,谁人敢说是废物不具备含金量
 

    张简方也想让世界一到十的排名全在自己麾下,问题是这压根就不现实,做梦都梦不到。
 

    他能做的就是更好的环境,让运动员心无旁骛地发挥出她们最佳的水平,得到更好的成绩。
 

    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想明白。
 

    他们顾自地在网上针对这次的成绩,肆意点评,乃至于谩骂,说沐修竹发挥不行不过起码能拿个第一也还是没辜负他们,可另外两人就真的太垃圾了,怎么能享受了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给出跟沐修竹一样的成绩呢
 

    老生常谈的“浪费纳税人的钱”,又出现了。
 

    这些黑暗性质的言论也引发了不少对骂,反正哪里也少不了争吵。
 

    被没收了手机不让去看网络信息的三个男单,则是找了个地方聚集,头对着头的。
 

    沐修竹一脸苦闷,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应答小声地道“我不是很想这么说,但是站上领奖台这件事情”
 

    沐修竹打断他的话“你得做到,死也要死在前三”
 

    殷英千“”
 

    啊啊啊啊沐哥好凶啊啊啊
 

    沐修竹“我们自家的比赛,领奖台上双人能站三个位置男单要两个不能少”
 

    这种不是传统但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东西,在每年的c里,都被参赛者形成了共识。
 

    应答快难受死了“我这个水平”
 

    沐修竹“你不比任何一个人差”
 

    应答“”
 

    不,你听我说,沐哥,我真的比你差好多
 

    我没你那么多四周
 

    你除了4o都快全了
 

    殷英千更为凄惨“我连这个边儿”
 

    沐修竹打断“不到最后一秒不能放弃从第六第七第八,靠着自由滑翻上来,我们队里好多人都做到过”
 

    像是楼翎易儒,像是沐修竹,像是更多的人,都有过短节目落后的情况。
 

    自由滑奋起直追,那样的刺激与孤绝,是任谁经历过都不会忘记的感受。
 

    为此,有冰迷配上了振奋磅礴的bg,把这些重新剪辑,出的视频播放量非常高。
 

    还有人在评论区说,每次失落低沉了,就会来看一看,从中找到奋起直追的动力与勇气。
 

    沐修竹想去找自己的手机“要不你们瞅瞅”
 

    应答aa殷英千“”
 

    也不是不行。
 

    两人拿第二第三的可能性,不是说完全是零,但殷英千的就比较渺小了,应答还行,他的名次不算太落后,跟第三四名的分差也不是太大。
 

    这样一来,自由滑能稳住,是很可能超过去的。
 

    男单只要追求高难度,赛场失误摔倒什么的,就非常多。
 

    现在应答有两个选择,要么也多一个四周跳进去,他是可以跳两种四周的,分别是4t和4f,现在配置也是自由滑双四一个3a,因为他的3a太容易抽风,所以连重复的3a都不能放。
 

    但他日常练习的其实是三个四周和一个3a,就是完成度没有双四配置的好,所以这次赛前报名时,给的配置就是双四的自由滑。
 

    夺冠是有点不够的,排第三的话,在短节目不失误的前提下,可能性倒是很高。
 

    结果他这次失误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照着双四去滑,因为他在这种配置下的可能性能到60与70之间,这个概率很高了。
 

    但话说回来,不代表高分和高e。
 

    像是书法作业,卷面干净无错字的,不一定就是写得非常优秀的。有涂抹痕迹的,也不是书法非常差劲的。
 

    兰亭集序原贴那样多的涂改修正,也不妨碍人家是天下第一行书啊
 

    后续誊抄得再干净整洁,终究比不上那一时的意气抒发。
 

    分全名是节目内容分,它不单单是艺术性,也对整个节目的不同维度进行评价。
 

    只能说,应该得到了他可以得到的基础分数。
 

    不精彩但是也不落后,这就是教练组对应答的的评价。
 

    至于殷英千,他既然已经这么落后了,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拼一把。
 

    将他的低配置双四,改成三四。
 

    尽管很多人从前两年就开始用三四和四四了,但今年的规则更改了以后,四周跳只能重复一种类型,所以有两种四周跳的就只能三四,而不是四四了。
 

    这也稍微降低了男单自由滑内卷的程度。
 

    不过也没降到哪儿去,因为很多人开始疯狂追求四周跳的种类,导致现在不规则跳跃越来越多。
 

    以前不想上的,现在迫于无奈也得上了这是有些人在采访里为自己作的辩解。
 

    反正借口总是随手就来。
 

    沐修竹嘀咕“怎么感觉今年的三四格外多”
 

    好像sa里也是,自由滑配置难度好高的。
 

    其实不是这样。
 

    沐修竹但凡跳出来前三的位次去看,就能发现,自由滑配置的提交表格中,十二个人里只有三个人是要上三四的,再多仨二四,然后是四个一四,在之后就是俩没四周跳的。
 

    但这群人根据过往成绩,没四周跳的一个男单他的表现力很强,e和分给的比较高,这些抵消了他没有四周跳的劣势,是可以在自由滑排名里达到前五的高度的。
 

    且,一些二四以及只有一个四周的人,若是发挥正常没有太大的问题,也是可以战胜那些三四失误的人的。
 

    说到底,花滑赛场的成绩,要看发挥。
 

    写在纸上和训练场上的bv,没半点用处。
 

    是以,沐修竹觉得应答与殷英千在短节目成绩落后的情况下也依旧有着超越的机会。
 

    不然全看报名表上的bv,那他就把两个4a写上去了。
 

    “可以的啊加油啊”沐修竹伸出手。
 

    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可能不太行,但另外两人下意识地将手放了上去,三人小小声用力地给彼此鼓劲。
 

    沐修竹拍拍他们,小碎步跑走了。
 

    应答看着自己的手,抬头“习惯了。”
 

    殷英千摸了一把自己的下巴,傻笑着“嘿嘿,我也是。”
 

    他俩也勾肩搭背地离开,打算去找教练商量自由滑要怎么做。
 

    但三人不清楚的是,他们找的这个角落,是有直播摄像头的。
 

    拐角那里有一个高处的全景,它因为要拍整个空间,就布置得比较高。
 

    虽然不是在三人的脑袋正上方,但也大概可以拍到他们仨的动作,只不过由于距离和角度,镜头拍到的人的形状有一丢丢的变形,给拉胖和拉歪了。
 

    收音的话质量还是蛮好的,哪怕比较远,也依稀能听到一点沐修竹他们刻意压低的话。
 

    又因为三人说着说着就会提高声调,意识到了以后再降下去,收音就会忽然清晰忽然低沉。
 

    这么一来,看到这一段直播视频的,大概可以猜到他们几个人在聊什么。
 

    还有冰迷靠着模模糊糊的声音,利用只言片语,反复去听,最终拼凑起来了整个内容。
 

    这也迅速席卷了冰迷们的热度话题。
 

    她们正在为男单的结果感到高兴和伤心,没想到,三个人居然这么励志,目标是两个领奖台
 

    一个id是舒星白文的人,发了一段话。
 

    ta说我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沐修竹,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换教练,也不曾在比赛场上展现过半分自信。我当时以为他可能要不行了,但后来,他越来越自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我知道很多他的粉丝认为,总是用“丛澜师弟”去称呼他,是一件不尊重沐修竹本人的事情。
 

    可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要承认,正是丛澜的接纳与鼓励,于谨的教授与陪伴,让沐修竹成为当前我们的国家队男单一哥,他改正了错刃的毛病,有着平昌铜牌,未来可期。
 

    现在,他能这么果断地,为了一个新的荣誉而奋斗,这样斩钉截铁地说“领奖台上至少两面国旗”,我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我内心的激动,就好像我的孩子长大了,他真正成为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
 

    有人在骂,说沐修竹好高骛远,现在这样的排名要怎么去站两人,我想回答的是,所以你们只能在网络的另一端泥泞地、打断脊骨地趴伏着。
 

    而他,在为了国歌响起、国旗升起,卓绝不断地努力着。
 

    这一段话没有太多的溢美之词,也不是夸张得让人如何的用语,可就是这样的平静,显得尤为真挚。
 

    许多人在兴奋和欣慰,觉得三个孩子没有放弃,还有着这样一个目标,真的太惊讶了,也太好了。
 

    一些人在嘲讽,说沐修竹异想天开,应答与殷英千也是半分不知道自己的厚薄,怎么还敢应下呢太不自量力了,瞅瞅那个技术,瞅瞅这个得分,拿什么跟另外的选手比较呢
 

    可为什么不能比呢
 

    落后就要自暴自弃,那才是真的完蛋。
 

    这个播出意外算是直播带来的负面,因为很多人是不太适应这种全场馆大范围都有直播区域的,组织者也忽略了,不是圈定的那个明显范围就是真正的隔离空间,捎带着的周围环境也很可能被摄像头扫到、拾音器录到。
 

    这些是后者的经验不足的问题,赛后的反思总结估计要写上不少字了。
 

    宣传方面紧扣着“运动员争先精神”,针对此事作了一场营销。
 

    对沐修竹三人言辞的解读,可以说是自不量力,但更多的,应该是他们三人的不屈不挠。
 

    这个热度发酵得极快,里面有着不少推手,本意是想黑一把,没想到反被利用了一番,极快地翻转了舆论走向。
 

    结合沐修竹的过往经历,卓铮、楼翎他们出来发声,用过往的成绩来证明“翻身仗”是真实出现过的。
 

    阴谋诡计落于璀璨阳光之下,这道舆论战没打起来,嘲讽被一边倒地按下了。
 

    被骂作给明日结果找补的一段话,有了极多的共鸣
 

    我们的生活里,欠缺的就是落后时奋起直追,哪怕他们的成绩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期,我想着,他们的努力也足够证明他们的实力。
 

    这边热闹着,现场的双人比赛进行着。
 

    来比赛的三组里,跟sa的重复了两组,余下的一组是老将邱瑜文亦。
 

    他们的成绩出得也比较快,邱瑜文亦第二,那新语何叙第四,郭予诗王鸣第六。
 

    丛澜过来的时候他们几组刚巧出来,表情看上去都不是很好的样子。
 

    有人还说着如果舒傲白俞寒还在,安凝思顾示也到的话,那现在肯定稳能上领奖台c位了。
 

    而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舒傲白从外面走来,拉着邱瑜跟几人搭话,很快就把几个低落的人给搞得正常了起来。
 

    退役运动员的离开会带走一定的机会,老将们的伤也会导致他们没办法像是以前那样高强度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这样的阵痛期,成绩有下滑是非常正常的。
 

    没有谁能确保,梯队建设完美到一直在巅峰。
 

    之所以要老将带新人,让老将拖着不退役,直到后辈们能扛起来,就是因为想做到传承二字。
 

    传下去,承到什么境地,就得看后者了。
 

    安凝思顾示尚未退役,他们在养伤,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此同时,队里的人也不是多么差劲,他们得成长而已。
 

    一开始就赢的,那是丛澜,极少数人。
 

    双人组合的成绩一步步提升,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所以张简方和教练组们也不怎么焦虑,只要在计划范围内有起伏,都是可以的。
 

    冰舞的话,宋茗茗古意,以及秦芷贺舒扬都回来了。
 

    肉眼可见的,后者组合要强过了前者。
 

    也许是天赋本来就是他们要更好一些,组合间的默契也数一数二的好,再就是,秦芷贺舒扬出国外训的时机太好了。
 

    在他们的基础还没有那么的固定,在他们需要更好的老师来辅导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外训的机会。
 

    宋茗茗古意相较于韩宛曾绍唯,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外训,时间也还算早,但相较于秦芷贺舒扬,两人又好像不那么幸运了。
 

    秦芷贺舒扬这两人,配合度一日比一日好,哪怕是外训的教练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俩的潜力是无穷的。
 

    冰舞太吃基础和天赋了,能穷此一生找到最适合的舞伴,不亚于去买一张能中一个亿的彩票。
 

    那是万万千人里的一次相遇,是刚好彼此都在学滑冰,又都适合冰舞。
 

    适合二字,在此时,比最好都要好。
 

    喜欢冰舞的观众在现场热泪盈眶“我不曾想过”
 

    我不曾想过今日。
 

    这一站的冰舞组合竞争强度不高,强手就来了两个,秦芷贺舒扬顺利排在了短节目的第三位次。
 

    如果能继续下去,他们当会,当会再拥有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教练抱着二人,就差哭出来了。
 

    秦芷攥紧了贺舒扬的手“一点点。”
 

    她的胸腔在震动,视线不由自主地朝着高处望去。
 

    如果c上能有一面红旗,不管在什么位置,都是她的梦。
 

    秦芷很想告诉大家,冬奥会的那一枚团体金,他们是蹭的,可这也是他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他们没有什么都不做,躺着功劳簿蹭上去。
 

    他们从未敢停下脚步。
 

    时间向前,夜幕降临之时,最被人关注的女单赛事正式展开。
 

    就连疲惫的解说都在这个时候变得亢奋了起来,尽管当前只有第一组的六人出现在了赛场。
 

    “花滑的明珠,我们最不能错过的女单项目,即将开始”
 

    后台直播的观看人数自丛澜出现后就激增,甚至超过了前场的比赛,微博上各种热搜不断上去又下来,“丛澜热身”都能成为久居不下的“爆”。
 

    让人沮丧的是,接近百分百的人都认可,丛澜参加的比赛就没有第二一说,她一定会是第一。
 

    为此,很多人还创造出来了一个新词汇,叫做“丛澜困境”,指的是但凡有她的比赛就真的很让人绝望。
 

    不单单是第一名的归属,还有她的节目高度,这些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如果说技术还可以追逐,那么艺术造诣,就真的是没办法去试图比肩了。
 

    太多与丛澜一起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后采访中苦笑着,表示了对丛澜的敬佩。
 

    有的运动员还疑惑过,这样的人在一开始比赛那会儿,她的同期怎么办啊岂不是要受打击到连训练场都不想进因为压根就超不过去啊
 

    还好,当年的丛澜不是完成体,那会儿娜塔莉也自我怀疑过,但被自己的热血给盖了过去,一直坚持滑冰到了现在。
 

    遗憾的是受伤之后,她的竞技水平下降到连三周跳都出不来,后续在慢慢捡拾技术,可是因为大鹅女单的风起云涌,导致娜塔莉目前没有拼出全俄。
 

    就像是她之前的v、e两人,倒在伤病之下后,没有再站起来。
 

    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莉莉娅倒是挺给人惊喜的,也许是她在自己这短短的职业生涯里起伏数次,使得她对这样的状态有了应对的方式,哪怕是到了现在,很多人觉得她该退役了,她依旧想滑下去。
 

    今年她也选择了别的分站,没来c不是不想,是被大鹅冰协拒绝了。
 

    他们想让新人过来,一是领教丛澜,二是营销推广。
 

    蹭着丛澜和中国市场,好处太多了
 

    而且卓雅塔蒂亚娜与西妮娅库里科娃两人的技术水平也不错,尤其是后者,大鹅对她还是很期待的,吸取了近几年好苗子都避开丛澜,导致遇到时十有九崩的教训,这次算是主动把刚升组的苗苗送来见世面了。
 

    在这个方面,卓雅也有点算是来见世面的,她伤后重新练回来的技术,需要一块磨刀石。
 

    只是不太清楚,拿丛澜磨刀,他们真的想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