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转变

    于谨对这一站的成绩还是非常有期待的。
 

    丛澜她们的日常是训练和恢复, 教练的日常就是训练和复盘。
 

    五个g分站赛的视频,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主要还是看单人的,毕竟他目前重心在单人的两项上。
 

    冰舞实在是不搭嘎, 双人的话他带队练单跳, 只不过跳跃一方面也不全然是他们这群单人教练负责, 因为双人的跳跃规则细节与单人的有一定区别,他们只算是打辅助。
 

    张简方前两年ki考核一波又一波,到最后, 双人组的跳跃教练换了五轮, 现在是一个名叫陆司娜的担任了双人组主教练。
 

    以她为核心, 双人组构建了全部的教练团队。
 

    在单人这边,于谨是老大, 去双人那里支援他只能是个侧边站的。
 

    这很正常, 术业有专攻, 于谨在冰舞组连话都说不上。
 

    不过, 茱迪是例外,因为她是所有项目的滑表教练,如果与其他教练有冲突, 在曲目方面她可以一言堂。
 

    张简方这次被举报, 其中一点也是队伍冗余支出庞大, 因为他们发现, 现在的花滑部整个教练组比四年前要多出一倍的人, 比索契之前要多两倍有余。
 

    而这已经是他裁撤了不少人,替换多次,才达到的现状。
 

    于谨没觉得人多,他挺喜欢现在这样的组合,想要什么就能来什么, 这边他打算给孩子们筹谋发育关,那边体能教练、各个专项教练、营养师、器材组等等,全部能在短时间内到位。
 

    非常有效率,根本不会出现曾经那种计划都搞半天了,落地处处掣肘的惨淡情景。
 

    论人数,现在太多了;
 

    论效率,称得上一句如臂使指。
 

    最贴近他的丁教练,两人这边说着要给景筱曼改动作,第二天就能直接在训练场实现。
 

    这种想要就有的,根本是梦里的场景。
 

    除了看比赛以外,于谨他们有时间的话也会关注一下外界的舆论。
 

    以前是不在意的,现在不行了,原因很简单时代在发展。
 

    拿京张周期去比温哥华周期,别说花滑了,整个世界都是截然不同的。
 

    差距太大了,不跟随时代就会被抛下。
 

    看,isu没跟,这不就被迫滚下去了吗
 

    他注意到有人说,选站方面还是太倾向出名的女单,对新升组的小女单不在意,特别是跟着丛澜的,竞争压力这么大怎么就不知道避避呢
 

    于谨他们当然考虑了。
 

    丛澜没参加去年的世锦赛,但她依然世界排名第一。
 

    规则不变,上赛季世界积分排名的前六名具备优先选站权,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分批选的,其中三和六等于没有选择权,只能挑前者留下的两站。
 

    这种规则可以尽量地保证每个分站赛的激烈程度相当,也能把种子选手留在最后,避免出现世界第一和第二竞争唯一的gf名额的情形。
 

    丛澜霸榜之后,褚晓彤积分成为世界第二的短暂年份里,两人就没一起参加过同一站的g。
 

    所以大多时候,g的分站选择中,一和六或者五,会在同样的一站、乃至于两站。
 

    六名开外,一些运动员也会避开丛澜,一些则是考虑到了赛时情况,特意跟丛澜选择同样的分站。
 

    但在技术分析之上去看,领奖台的争夺这方面,丛澜在的两站里其实并不会比其余四站要难。
 

    世界排名不是技术实力的唯一显示,但它肯定能侧面反应一些什么东西。
 

    一个分站赛里的第一和第六,一个分站赛里的第二和第四,相对地,竞技难度不会太高。
 

    虽然也不一定会低。
 

    最关键的是,有丛澜压阵,女单的赛场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种花家主场氛围。
 

    这是非常非常有利于自家孩子发挥的场合。
 

    这么一算,慕清晖跟着丛澜,是要比跟着桑莹更合适的。
 

    相反,与桑莹一起的墨仙,她反而会吃亏一点。
 

    这类的分析也有,可是,流量当道的时代里认真看事实的网友们太少了,最多的还是一知半解就跟着跳脚最高的人嗷嗷,立刻加入最易挑动争执的队伍中。
 

    他们只挑了一点丛澜带队,慕清晖绝对拿不到第一。
 

    慕清晖都没有第一的可能性了这难道还不严重吗
 

    绝对是国家队选站失误,她实力这么强
 

    流量就是生意,花滑市场扩大之后,乌烟瘴气也多了起来。
 

    可不管怎样,于谨他们被埋怨被谩骂得再厉害,实际上他们也已经做出了当前最好的安排。
 

    偏心
 

    这两个字,国家队的教练们,没有一个不被砸过。
 

    甚至让于谨自己来说,他都不能摇头否认自己不偏心。
 

    资源就那么多,位置就那么几个,真要“不偏心”,还比什么赛测什么试排排坐发果果就是了。
 

    墨仙去其他分站说不定就能进gf了,慕清晖去别的分站指不定现在就拿了第一了
 

    假设没有意义,因为它根本就不会发生。
 

    而发生在眼下的,就是丛澜带着慕清晖与单诗兰,预备在nhk分站里成就属于自己的主场。
 

    于谨“我很喜欢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展意思是,把世界都发展成中国人遍地的国家。
 

    看,偌大的体育馆里,飘在空中的全是中文。
 

    连最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单诗兰,于谨都从她身上看到了满满的安定。
 

    丁教练欣慰极了“漂亮啊”
 

    不知道说的到底是来霸占场子的中国观众,还是跃跃欲试的单诗兰本人。
 

    孙娅然看着分组,觉得有点意思。
 

    这一站说是国际赛,不如说成三国的k。
 

    在这场无硝烟的k中,不是三国争霸,因为默认的规则是丛澜第一,而是三国争抢gf入场券。
 

    孙娅然说了一句“这个分站赛里对第二虎视眈眈的人好多。”
 

    卓铮“因为第一虎视眈眈不了一点儿。”
 

    孙娅然“”
 

    哥们儿你缓着点儿说。
 

    所以啊为什么qh要跟澜神一起啊,她参加别的比赛就能拿第一啊
 

    两个第一多好,稳进gf,到时候六个第一我们占一半多
 

    慕清晖怕是都不知道,你们觉得她妥妥拿第一吧
 

    烦死了能不能不要在直播里吵,要撕出去撕
 

    慕清晖选站失误,是这场比赛里仅次于丛澜相关话题之外的内容。
 

    孙娅然当然也看到过这类的讨论,她在赛前说出了18个分站赛名额一事,本就有安抚冰迷们不要急,我们国家队自有布置的意思。
 

    结果被带的节奏变成了“名额这么多却还要抛弃种子选手”,开始造谣其他的运动员使了绊子,被安排去容易的分站赛,让没有势力的慕清晖来了这么难的分站里。
 

    这个时候,谁家稍微有点钱了,谁家的父母亲戚里有从事教师、律师、体育行业的,又或者谁家八竿子打不着的某件事,都成为了“证据”。
 

    混乱一片。
 

    连丛澜,都被骂仗着前辈身份想给小女单一个教训,所以故意打压最优秀的jr升组小女单,她就是想立威,让后面升组的人都知道她才是女单第一。
 

    这个言论目前正在发酵,丛澜的粉丝纷纷表示“你们真以为我们是死人啊”。
 

    再看不出来有人操纵舆论,就显得她们以前在索契和平昌周期为了运动员们的公平赛场,和当时国际针对性的舆论战经历,是白给的了。
 

    一种阴暗的想法,可能会被某些人提出,但短时间内是无法被推送到绝大多数人跟前的。
 

    只有别有居心的人刻意营销,才能达成现在这个效果。
 

    图穷匕见,原来对慕清晖选站的讨论,最后的目的是捅丛澜的刀子。
 

    孙娅然暂时不知道网络战场伴随着nhk赛场的进行,已经升级成了冰迷之间的团结对外大家的嗅觉还是很敏感的,平日里可以自己打闹,遇到这类熟悉的氛围立刻就能攒成一团。
 

    孙娅然“下面是俄罗斯选手。”
 

    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
 

    她2014年升组,错过了索契冬奥,之后发育关和伤病沉湖,在2016年又出来比赛,那年欧锦赛她还拿到了第二的好成绩。
 

    2016年,大鹅女单里出名的几人要么伤病要么沉湖要么濒临退役,新冒出头的索菲娅古谢娃两人发挥不好,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抓住机会,稳稳发挥,拿到了全俄第一。
 

    那也是她近年来成绩特别好的三场比赛全俄,欧锦,世锦,2017年的成绩就不尽如人意了。
 

    但去年,她不知道为什么一年都没出来比赛,只比了俄罗斯的国内赛。
 

    在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的准备时间里,孙娅然简单介绍了一下她。
 

    “她真的很美,跟莉莉娅一样又不太一样的风格,”孙娅然说道,“女单赛场上很少有这么丰腴但同时兼具轻盈的表现力了。”
 

    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与大多数大鹅女单一样,或者说,她与俄罗斯人一样,十多岁与十八岁、二十岁,不同的年龄恍若换了一个人似的。
 

    曾经的纤弱在年岁中不断丢失,余下的是奋力与雌激素抵抗的转变。
 

    她很美,性感,明艳,比2017年看上去要丰腴,滑表也不再是那一年的情感叙述娓娓道来,而是更成熟、更性感。
 

    卓铮“女单的表现力变化很大,她们受发育关的影响是很严重的,能闯过来的,都是极为坚毅的人。叶琳娜当年瘦得像是纸片一样,我还记得有次遇见她,外面正巧在刮大风,她整个人差点被吹走,抱着墙壁才站稳。”
 

    当时她还没升组。
 

    把现在冰上的叶琳娜与卓铮记忆的那个小女单进行对比,几乎是两个人了。
 

    孙娅然“都说俄罗斯女单容易沉湖,其实每个女性运动员在短暂的竞技生涯里,都时刻面临着来自身体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莉莉娅当年的沉湖再起,沉湖再出3a,之所以能被人们敬佩,就在于她每次出现,都证明了她在这场挑战里的胜利。
 

    可这样的挑战里,对手将会一年比一年强大,与之相对的是运动员本身,却会成为此消彼长的劣势一方。
 

    但不论如何,当年有莉莉娅,现在有叶琳娜,她们的出现是一种宣告,告诉世界,这里还有属于女性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