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4A落冰 突破

    丛澜去年那场腰伤很严重, 是多年的劳损加在一起返还的难以忍受。
 

    时好时坏,又因为没办法完全放弃训练,所以好得非常的慢。
 

    特别是今年年初又脚踝受伤, 也是因为状态问题训练出了差错。
 

    这两个伤的叠加,让她上半年过得很是艰难。
 

    每次运动员有无法上冰的长时间养伤出现, 就会导致技术的回退。
 

    这个时候, 之前技术越厉害, 并不代表伤后恢复越快。
 

    有时候反而在恢复阶段,捡拾技术会比普通运动员更难一些。
 

    竞技这方面的人体研究有很多空白, 个体的情况不足以成为普世原理,只能当做特例。
 

    以前丛澜jr出3a,升组出四周跳,这种难度让世人惊叹, 他们夸她是跳跃天才,从而忽略了她在滑表上的天赋。
 

    实际她是全才。
 

    由她衍生出来的“花滑女单标准”, 离谱中又带着合理, 那阵子,对身高体重骨骼甚至头围、脚码、手长、腿部比例等等,都有数据总结, 不少俱乐部照着这份数据去找学生。
 

    他们觉得,身体条件越接近丛澜, 天赋可能就越接近。
 

    于谨这边,也收到过很多人投递的资料卡, 上面对身体的详细数据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遇到过跟丛澜索契周期比较接近的数据, 但相反,这个孩子的水平连桑莹都比不上。
 

    队内之前倒是有人想要复刻丛澜,朝着这方面努力过, 于谨收到的那个资料后来转给了他。
 

    于谨没在这方面去努力过,他曾经是想有个丛澜第二的,只是在教学过程里,他很快就明白了,不可能。
 

    没有丛澜第二,因为丛澜就是丛澜。
 

    丛澜的身体数据确实格外适合花滑,但起作用的不单单是这些外在条件,还有独属于她、无法割裂的东西。
 

    意识、智慧、学习,或者简单总结成为,天赋。
 

    这些无法被复制的,共同造就了丛澜。
 

    伤病之后的复冰训练,于谨很急,又没那么急。
 

    他总觉得,卡在三周跳上的丛澜不是恢复不了她原本的跳跃水平,而是还没到时机。
 

    一周跳很简单,二周跳也简单。
 

    三周跳的时候,丛澜能跳出来的3t很丑,根本就不像她的水准。
 

    然后她说,我试试4t吧。
 

    于谨就让她试了。
 

    结果摔得很惨,龇牙咧嘴的丛澜在冰上爬起来,没急着往于谨这边去,而是低头看着那个痕迹在思索。
 

    于谨也没急着喊她。
 

    他很多时候都由着丛澜发挥,给建议给指导,但不会要求丛澜所有的都必须听他的。
 

    对如丛澜这样的天赋者,严格规范所有不如给她一定的自我反思发挥空间,后者的效果会更好。
 

    旁边有人在练冰,时而传来摔冰声,时而又从她身边滑过。
 

    丛澜就站在那里,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之后,她抬头望了望于谨。
 

    于谨眯了眯眼睛,他这会儿离得比较远,又没戴眼镜,不太能看清楚丛澜的表情。
 

    只是他莫名地觉得,丛澜陷入了一个神奇的状态。
 

    这个状态他曾经见到过。
 

    那次结束后,丛澜出了4f。
 

    她跳出来过,只是后续没再打磨,专注练她的4z了。
 

    后来编排到节目里的四周跳要跟两个3a一起,难度也不比四个四周差到哪里去,就没再针对4f进行过多练习。
 

    丛澜再次起跳的时候,跳的是5t。
 

    一个很神奇,几乎不可能被人跳出来的跳跃。
 

    五周跳,已经超越了人体极限,在不偷周抹冰缺周的情况下,就算t跳天然re180°,它也不可能被跳出来。
 

    丛澜练过,练它的原因是想练4a。
 

    a跳的困难从3a发展至今没多少女单能跳出来,以及在男单角度依旧是难关,就已经可以看出来,4a会有多么艰难了。
 

    四周跳跟三周跳是两个完全不相等的难度,那么,4a和3a的区别可以形容成两个次元的难度。
 

    为了提高转速,丛澜练了很多次5t,摔得非常厉害。
 

    四周跳的摔冰可怕,5t的摔冰就是可怖。
 

    后来加了钓竿,陆地和冰上训练都有。
 

    前者终归不是真正的冰上状态,所以效果甚微,于是就多了很多冰上的训练。
 

    纵观丛澜的整个花滑生涯,她用到钓竿的次数屈指可数。
 

    于谨也难得有这样的体验。
 

    一开始两人配合不是很好,两三次之后就还行了,于谨用钓竿吊着丛澜,完成了很漂亮的5t。
 

    那个时候周围的人都在喝彩。
 

    于谨和丛澜也高兴,只是两人明白,这个用处不大。
 

    钓竿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运动员提前感受高难度的跳跃,从轴心到空中、落冰,擅于感悟的运动员进步飞快。
 

    当然,也有用了很多次都没什么进步的。
 

    丛澜的目的不是5t,是4a。
 

    她也试过钓竿4a,怎么说呢,很丑。
 

    许多人都喜欢丛澜的3a,不管是哪套节目里的,能看出来的共同感受都一个特点自由。
 

    她的3a不是硬挤出来的,也没有战战兢兢的胆怯,抬脚就来,随意就上。
 

    像是看见一颗种子的破土而出,又像是清风掠过了山岗。
 

    她是一个强大的战士,是古祭里的神巫,有着令人不由臣服的魅力。
 

    但与之相关,丛澜的a跳没办法用不自在的钓竿去完成。
 

    哪怕她缺了这么最后一点点的“力”。
 

    兴许多出一毫秒的滞空、一毫米的高度,就差那么一丁点,就够她完成这一跳了。
 

    可就是缺了这么一点点。
 

    滞空时间靠高远度,足周靠转速,所以她练5t以弥补转速的缺失。
 

    4a的摔冰太严重了,宛如数吨的卡车朝她撞来。
 

    说要练出所有的四周跳,她就真的在练。
 

    于谨控制着她对4a的练习频率,赛季时绝对没有这个跳跃的训练,不是他不想看到这个跳跃出现,而是他知道,丛澜不能因为4a放弃所有。
 

    她不练4f,不把更多的四周跳放进自由滑,并非她对跳跃的打磨速度太慢,而是她需要将这些时间和精力挤出来,去给4a。
 

    于谨可惜过“你一个4a,够你练二十次4f了。”
 

    那个时候,丛澜捂着肋骨缩在椅子上疼得话都说不出来。
 

    不知道的人以为于谨现在的生活就是看着丛澜训练再参赛然后拿奖走人,他轻轻松松什么都不干,等着丛澜的成绩送自己直上云霄。
 

    不是的。
 

    他在延长丛澜竞技生涯以及维持训练平衡上,努力得跟当年考大学似的。
 

    4a很难吗
 

    当然难。
 

    如果当初练4t和4s是为了索契出奇制胜,练4z是因为丛澜天赋异禀,至少这些时候,于谨能看到四周跳的影子。
 

    但在4a上,他看到的只有一个运动员对极限的追求。
 

    女性运动员在这方面,实在是太难了。
 

    于谨没看见4a的影子。
 

    直至今年年初,丛澜在伤病复冰后,从失败的4t直接跳5t,那道凌空的身影里,他见到了属于4a的色彩。
 

    丛澜不偷周,她不会这个。
 

    t的re是180°,她能在4t和3t里减少这个数字,但在5t里她会接近这个数字。
 

    但没有超过,因为数万次的t跳早已经让丛澜固定了这个跳跃的肌肉记忆。
 

    5t成了。
 

    却又不算太成功,她落冰后不足周,差了三分之一,滑出后双足落冰,否则就直接摔了。
 

    三分之一的缺周其实足以让一个运动员摔倒的。
 

    神奇的是,丛澜这一跳确实没摔。
 

    真的不好看。
 

    但它成了。
 

    分数不高,按照新规会标记小于号但不超过180°所以不降组,跳跃质量差兴许e还是个负的。
 

    丛澜可能再也跳不出来这个5t。
 

    但她跳出来了一次。
 

    就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她转身看着那个痕迹,听着周围倒吸冷气的声音,再转过头时,没有说什么,而是向后滑行进入4t的弧线。
 

    刚才还失败的4t,这次跳得很漂亮。
 

    这一日,她的4a缺周落冰了。
 

    而八月的这一天,钻石表演赛里的跳跃大赛的最后的最后,名次出来之前的最后一跳,原本要跳4z的丛澜,突然选择了4a。
 

    她用了长长的一段滑行来做准备。
 

    这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这又不怎么正常,因为丛澜很少如此。
 

    太长了,这个滑行不单单比她赛事里的要单调,还比她ga之后炫跳跃的预备要长得多。
 

    她几乎滑了大半个场地,从一侧的长边尾部越过短边,继续顺着另一个长边往前,再次来到最后的短边。
 

    人们以为这是个4z。
 

    于谨在她刚起步时也这样以为,但他随后没有看到丛澜的z进入曲线。
 

    越过短边,丛澜脚下做了一个转三。
 

    很简单的花滑步伐,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
 

    于谨嚯地就站了起来。
 

    “你干啥呢”
 

    “站着干啥,显得我们多不合群似的。”
 

    “于谨”
 

    但于谨没工夫跟他们斗嘴。
 

    他直勾勾地盯着丛澜,连眨眼都不舍得。
 

    他怕自己眨的那一下错过了什么。
 

    丛澜转身向前了。
 

    a跳
 

    卧槽
 

    a跳向前,这是最容易被辨认的一个跳跃,哪怕初次接触花滑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认出来。
 

    a跳永远向前,它给人的感动最多,尽管只是三周半的圈数,依然有无数人最为喜爱。
 

    在观看者们脑子里尚未完全闪过“丛澜的3a好像不用这么长的前摇”时,那道黑色训练服的身影,就已经起跳了。
 

    3a当然不用几乎满场的滑行准备。
 

    因为这是4a独有的。
 

    丛澜的a跳进入速度极快,得益于ed的起跳方式,这份进入速度给她带来的好处就是3a看上去格外轻盈、有力。
 

    两个有些反义对比的词汇,轻盈之中,不失力量。
 

    她的4a与3a差别却很明显。
 

    丛澜的这个4a,爆发力极强,进入之后一气呵成,ed不像skid那样会有一个细微的卡顿动作,给人的感觉就流畅得如同点火起飞的火箭一般。
 

    一瞬,破入云霄。
 

    如果是skid起跳,或者任何一种横刀制动式的起跳,都达不到这种效果,因为为了制动而多出来的这个动作,势必要破坏掉进入的速度,太快就会失败。
 

    a跳永远向前,skid却自带“不敢”二字。
 

    横刀制动起跳又快又高的不是没有,现今大多数运动员却做不到。
 

    所以他们达不到丛澜的3a效果,跳不出令人惊叹的完美3a。
 

    就算同样是满分e,别人的3a与丛澜的观赏度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