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龄 作品

第 131 章 十天,怎么也来不...

 沈持接过那根刀绳拿在手里看了看:“爷,这根刀绳,送还于史家吧。”

 沈山:“我这次怕人家以为咱们要挟要结亲,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还回去了,我心里也轻巧多了。”

 “嗯,”沈持说道:“两家很快要走动起来,爷找个机会还了吧。”

 沈、史两家结亲的意愿明朗之后,便要行六礼了。

 古人敬慎婚姻,讲究“敬兹新姻,六礼不愆。1”,在《礼记·士昏义》、《弘律》——当朝律例中规定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行毕,姻亲才算既结。很有仪式感。

 头一礼“纳采”,其实就是说媒,婚由媒妁,两家要成一门亲事,必须有媒人,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一般都是提前通过气的,两家都有意之后才正经上门的,不会随随便便去,纳采时要带一只雁作为礼,男方的媒人到来后,女方要到家门口迎接,接受媒人带来的雁,表示正式接受这门亲事。

 沈山问沈持:“阿池,谁来做媒去史家提亲?”

 “我已打听到京中的风俗,”沈持说道:“最好是与两家都交好的人。”

 记得之前在黔地开矿的时候姜蘅姜道长曾说他多年前曾到过史家府上,听着与史家的关系还不错,想着就找他了,于是说道:“爷,这个人我来找。”

 沈山:“雁的话,听说文官娶亲用木雕的?”只有武官才会亲自去猎。文官他想猎大雁也拉不动弓箭啊。

 沈持:“大雁……京城有人养专门用于行六礼之数的雁。”

 沈山:“……”京城真是好,他发现这里就没有花银子买不到东西。

 “提亲的时候,”沈山握着那条刀绳,说道:“把它还给史家吧。”

 沈持“嗯”了声。

 家中张罗着去买大雁,沈持则去玄都观中寻姜蘅,姜道长跟师弟邱长风不同,他比较宅,几乎不云游,很顺利就找到了人,说明,史家三娘是个福气绵长的女娃儿,这不沈大人你这位贵婿就找她来了。”

 沈持:“……姜道长的相人之术真厉害。”

 姜蘅凑近他耳边说道:“沈大人日后必能儿孙满堂。”

 沈持:“借道长吉言。”虽没再脸红,但声音有点发僵了。

 媒人找好了,大雁寻来了,择了九月十九去史家纳采。如今是九月初,还得等上一阵子。

 沈持照旧每日上朝、上值,不过添了夜里在家中后院舞剑的事,而史玉皎则还未解甲归来待嫁,她常在操练兵马之余巡视长满蒹葭,野鸭鹳鹤占据着杂草丛生的丘陵、山间,夜间归营,写了在黔地戍守的所见所闻,菖蒲覆盖所行之山路,水流冲刷山下之石床,流若织文,响若琴操……

 一日兰翠看了说道:“原来将军还有这般文采,一点儿都不逊色京城才女,日后必然与状元郎出身的沈大人花开并蒂,琴瑟甚笃。”

 史玉皎淡然说道:“我这两日看了些

 杂书()?(),

 新学的。”

 她的书案上面立着几本文人士子爱看的诗赋?[(.)]???#?#??()?(),

 有宋玉的《高唐赋》、庾信的《枯树赋》、江淹的《别赋》……

 “学学好()?(),

 ”兰翠笑道:“总不能日后结成夫妇()?(),

 沈大人在那边吟诗做赋,将军听不懂也搭不上话,那日子是没办法过下去的。”

 史玉皎笑了笑不说话。

 “将军,”兰翠双手撑在书案上俯下身来:“你的婚事将近了,咱们是不是上表给陛下,请辞镇西将军,不再领兵守边了?”

 史玉皎十三岁代兄出征,桃李春风年光冉冉,至今已七余年,对得起朝廷也对得起史家,该回京了。

 她正在思索此事,忽然外头响起尖锐的号角声,随之而来的是苏瀚将军的一句“最远处的烽火台有狼烟升起。”

 狼烟起战事至。

 探子随后飞快有一股大理国纠结南夷诸小国的敌军来犯,五六千人。

 史玉皎眸中立地寒光凛凛:“速点兵。”

 身披铁甲来到戍军大帐,她先遣另一名副将周胜去前头迎敌,又命怀武将军苏瀚以为后援,调兵遣将后,端坐于帐中:“兰副将,命各路探子日夜打探前方军情。”

 “是,将军。”兰翠领命退下。

 这一仗打得拖拉,三日还未击退敌军,史玉皎只得又点了兵马,亲自上阵。她一上战场就是不要命的打法,手执长矛反复冲杀敌方的敌阵,矛落弩起,根本不将杀上来的敌军放在眼里,彻头彻尾杀疯了,敌军被她的气势镇住,苏瀚、周胜他们又被她的狠劲儿唤醒士气,从而一鼓作气打得对方尸横遍野,胜了。

 “又是她,”侥幸活下道:“史玉皎那个女人。”

 这些年,无论他们怎么挑选精兵良将,如何布阵,回回都要败在这小女子手里,她在战场上太猛了,他们比不过她。

 ……

 打完仗,整整四夜没合眼的史玉皎脱下铁甲,泡在热水里沐浴,她凝视着手臂上一簇一簇的新伤旧疤,陷入沉思。

 她忽然很想见见沈持,让他看看这些难看的伤疤,问他在不在意,告诉他现在反悔,两厢作罢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