袤一 作品

第138章 借口


  “姐夫,不会吧,这些仕途中的道道,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听伍吉顺这么说,李哲吃惊的看着他,问道。

  “你以为我只配喝茶水、吹大牛吗?和仕途里的人一样,就算是坐在办公室里聊天,也在无时无刻不寻找着入圈、站队的机会呢。

  话又说回来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有机会。”伍吉顺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

  “有机会你为什么还原地踏步呢?”

  “因为入圈有风险,站队需谨慎。跟你讲一段历史吧,想当年,李鸿章与翁同龢,两人各为其主。李鸿章慧眼老达,看好慈禧太后,因为这个老女人,虽说头发长,但见识更长。

  而翁同龢则是个死脑筋,对光绪皇帝寄予厚望。也是,光绪人年轻,思想活跃,又手握权柄。

  可最后呢?一场智斗下来,一个官场不倒翁,一个身首异处。

  为什么会是这样结果呢?原因很简单,两人所选的圈子不同。

  因为圈子不同,结局自是天壤之别。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机会也不敢进的原因了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说它难首先难在如何挑选。选圈子难就难在选群主难。选群主,当然是要看看对方的能力了。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就是组织力、号召力、影响力。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的生命力,看他是不是代表正能量,看他是不是顺应时代潮流,看他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行,看他能不能符合社会的普遍的需求,能否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看他上面是不是有人,看他有没有可能得到重用。

  仕途里的人,没有谁会一开始就去选一个终将会被千人唾、万人骂的混蛋,没有谁会自甘坠入万丈深渊的,没有谁会选一个没有前途的群主。

  这就需要众多的想站队的仕途中人,能够有一双睿智的慧眼,来识别谁是真正的英雄。

  这种事儿,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说得直白一点,这些群主,不可能是如我这样的简单人,大多是一方诸候大员,手握权柄,呼风唤雨,权势熏天。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大员中肯定会有不义者。但是,在东窗事发之前,那个又不是一身光鲜的呢,那个又不是代表着正能量呢。如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根本就看不出来一、二、三来。所以,入圈子的这些人,一旦发现站错队,想转队,想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说是那些新入仕途中的人了,就算是我这样的,也难免雾里看花,一头的雾水。

  这就难免一些人稀里糊涂的进了圈。可是,时间一长,有时发现此圈子非自己心中所想之圈子,并不是自己心中所愿的那个。很自然的就会萌生退意,想转会。

  不过,想想可以,但实际真要退出,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旦你真的退了出去,肯定会被人所唾弃,背上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这座大山,那你这个人就废了,以后没有人会用你;还就是是,既然已经入了圈子,早就被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所困,白布已染色,白壁已非无瑕,怎么可能安身而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