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文 作品

第二百九十四章 那一类人



    面对舅舅与皇叔,房相所言的种种话语,他们说了很多,李承乾也听了很多。

    舅舅说有一部分原本能够用来耕种的荒地,京兆府却将其用来建设作坊。

    现在京兆府还未开始占用耕地,他们却开始占用那些将来可以成为耕地的土地。

    那现在京兆府占有的土地属于谁,京兆府吃的是将来的田赋,未来的人口会失去田地的分配,甚至等西征的府军回来之后,田地要如何分?

    江夏郡王说京兆府都是按照朝中规章发展的,如果一直掣肘,一直被朝中限制,关中的发展势必要减缓了,顾前顾后。

    还要顾及朝臣的感受,那么原本的三年计划,要延迟到十年才能完成。

    棉麻布的作坊还没起来就要被腰斩,这是一笔无比巨大的损失。

    李孝恭说的都是宗室内部的事,听一耳朵都行了。

    李承乾吃着馄饨,听着他们的讲述,耳朵听着,但一概没有在意,全当听了就忘了。

    用罢馄饨,李承乾起身道:“上早朝吧,今天大朝会一定很热闹。”

    几人也不再言语,一齐走向太极殿。

    还未开朝,朝堂上就站了不少人,五品以上的官吏甚至一路站到太极殿外,这是上官仪第一次上朝,看得出他很紧张。

    李承乾与舅舅,房相来到太极殿时,人已都到齐了。

    看到殿外站着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使者,李承乾又瞧见了禄东赞。

    对方行礼道:“恭贺太子殿下。”

    李承乾停下脚步笑道:“大相还是吐蕃的使者,还以为松赞干布会另派人来。”

    禄东赞道:“外臣是吐蕃的大相,外臣在长安就一直是吐蕃的使者。”

    “听说你想去京兆府效力,被许敬宗拒绝了。”李承乾在太极殿前停下脚步,面朝此刻还空荡荡的皇位,揣着手与他说道。

    见他低着头,李承乾又道:“之后你又在京兆府讲学的街巷,每天都在听,甚至一边听一边记录。”

    禄东赞道:“若殿下不允,外臣往后就不这么做了。”

    李承乾笑道:“无碍的,崇文馆会证明我们唐人的治理理念比你们吐蕃人更好,而且远在吐蕃的牧民们都会知道。”

    见太子走入太极殿,禄东赞还想再说又将话语咽了下去,青海已开辟了崇文馆,并且一直在吸收青海以南的人口。

    换言之,何必呢?

    “恭贺皇兄。”

    “青雀,你近来如何?”

    李泰回道:“还在整理括地志的编撰,近来都挺好。”

    等太监的一声高喝,大殿内终于安静了下来,皇帝一步步走到太极殿内,在皇位上坐下,群臣行礼之后早朝就开始了。

    李承乾依旧与往常一样,听着群臣的依次向皇帝禀报各项事宜。

    从各国使者进献的财宝来看,贞观一朝的帝制,在天山一战之后又一次站在了巅峰,各国使者向这个强盛的帝国进献了他们最大的诚意。

    李唐的根基也更加稳固,帝制的统治力也得到了彰显。

    父皇的权力与威望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巅峰。

    李承乾侧目看向此刻坐在皇帝,处于人生巅峰的父皇,壮年得了孙子,又平定了天山。

    如今,父皇的帝王制已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架构,三省六部制下的集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随后皇帝的旨意颁布,大概就是大唐以后要侧重文治,坚持以农为本,加强选官制度,尤其是在科举之策上,对外则是威服四方,稳固边疆。

    再次说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之类的话。

    讲述前朝灭亡的原因,并且引以为戒,望朝堂团结不要互相猜忌的一些话语。

    大抵上,零零总总可以归结为一种现象。

    李承乾暗想着,这种现象以及如今朝中的种种朝章政令,也就是史书所言贞观之治。

    这是最直观的印象,现在就是贞观之治正在走向最强盛的一个路线。

    用图表画一张图,那就是一条向上的曲线。

    各国使者觐见之后,舅舅便站出朝班说起了早晨时在东宫说过的话语,因此又与郑公争执了起来。

    殿外的诸国使者都还在恭敬地站着,听着郑公正在殿内朗声言语。

    这一刻,禄东赞心中隐约有些明白了,放眼太极殿的文武,天可汗的手中还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些人都是前隋末年,战争中筛选下来的。

    可恰恰吐蕃没有这么多的能人,也没有如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或者他们身后的一众能臣,如张行成,岑文本,于志宁,褚遂良这些后继而来的年轻之辈。

    还有更年轻的一辈,那些人……禄东赞都认识,有许敬宗,上官仪,颜勤礼,还有那位还未从天山回来,就已威名传遍长安的薛仁贵。

    强人如林的大唐,令人艳羡不已。

    郑公朗声道:“陛下!赵公所言,休养生息是不错,可人不能总是安逸,当关中习惯了安逸,习惯了粮食自然成熟,习惯了得天独厚,人就失去勇气。”

    “就如当年没有燧人氏取火,人不会烹煮食物,茹毛饮血的人不会长寿,就如没有大禹治水,人们只会一次次在水灾中失去所有,没有神农氏就没有现在的百草药经。”

    声音在大殿内掷地有声,郑公接着道:“更不会有现在,人可以休养生息,但不可安逸,臣依旧劝谏陛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关于这些话语,李承乾觉得在建设还是在休养生息的问题上,舅舅与郑公缺少一份免责声明,闯祸了不关我事就行了。

    可这是大殿,免责声明对皇帝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下朝的时候,朝中很多人还在为了大殿内的争论而纷纷议论。

    “今日大殿之内的争论事关京兆府,青雀见皇兄似乎并不在意?”

    李承乾道:“有争论是难免的,有些事争论的越早越好,反倒不是坏事。”

    李泰疑惑道:“皇兄是要乐见其成?”

    “开朝之前孤去见过李道长,李道长说过,即便是他据理力争还是有人反驳他,因谁也没见过这个世间的真相,这个世间的真正面貌没人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