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文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从来就不为自己(第2页)

 见这个太子惭愧一笑,狄知逊也愣愣地跟着一笑。

 颜勤礼道:“这是京兆府给的地图,崇文馆需要在关中各县开辟学舍,并且通过讲学来吸引关中乡民?”

 李承乾道:“孤确实是这么想的,就做这两件事,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走。”

 温彦博叹道:“老朽会与府尹商谈的,但殿下舍弃士族,而选择乡民,少见一朝太子会这么做。”

 “以后,有劳老先生。”

 “殿下不用与老朽客气。”

 李承乾又看着一旁正在与狄仁杰说着悄悄话的李治与李慎,道:“回去了。”

 “皇兄,这就走了?”

 “嗯,如果以后还想来,可以自己出来玩。”

 两个弟弟听到这话,眉开眼笑地跟上皇兄的脚步。

 孩子的需求是很简单,只要有了伙伴,他的童年就正式开始了。

 不过东宫的孩子很特殊,他们所学所听的与其他孩子都不同,他们的认知能力比这个时代的孩子还要高出一大截。

 李承乾道:“稚奴,慎儿。”

 两个弟弟抬头看着皇兄。

 “往后孤还会加深东宫的课程,要是学不好,就不用出来玩了。”

 李治如今有了十足的动力,为了出来玩,他不会再倦怠学业了。

 李慎道:“皇兄放心,弟弟一定好好学。”

 翌日,尚书左仆射与右仆射是不上朝的,现在的李靖大将军虽说还会来朝中走动,但不参与朝政,尚书左仆射温彦博老先生也是一样。

 尚书省是朝中空置的,许多与尚书省有关的官职,也都是虚衔,只领受俸禄,没有具体的职权。

 自从父皇登基以来,尚书省便是这样。

 李承乾看着朝堂,众人又在为了派谁去监理河西走廊的工事而争吵不休。

 昨天李义府向朝中递交了河西走廊建设的近况,敦煌郡已建设好了,原本的敦煌郡已经废弃多年,但修建之后,依旧是一个可以收容数万人的城郡,许多散落在外的民户,也都迁入了敦煌郡。

 一开始河西走廊的工事没什么关注,但眼下来看,李义府在河西走廊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朝中众人都觉得需要有人去监理工事。

 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方争论不休。

 李世民看这场争论起因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当今太子,这小子最近很少在朝堂上讲话。

 凡事都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是一心建设关中了,可看最近的东宫起居注,这个太子平日里很清闲,清闲得可以与李卫公下棋一整天。

 李世民侧目看着儿子,越看越不爽利。

 总觉得这个儿子肚子里有货,可他又不想说出来。

 “去年开春,李义府科举及第入仕,朕听闻是太子派出李义府前往河西走廊修建河西四郡。”

 殿内又安静了下来,众人纷纷看向他太子。

 李承乾呼吸平顺,缓缓睁开眼,道:“父皇,儿臣只是让他去河西走廊建设,至于往后的事,儿臣从未对他吩咐过。”

 李世民沉声道:“太子行事应该有始有终才对。”

 “父皇说的是。”

 “那太子觉得河西走廊的工事该如何安排?”

 “儿臣以为由父皇来选择监理人选最合适,修建河西走廊的事儿臣的主张,李义府又是儿臣派出去的,碍于立场,儿臣应该避嫌才是。”

 朝臣纷纷信服,监察御史马周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陛下!派去河西走廊的监理不能与太子有联系。”

 本就是太子主张的工事,自己修自己监理,这成了什么事?

 况且朝中还拿出了五万贯,那都是朝中的钱。

 见儿子又走回了他自己的位置,李世民沉声道:“御史台,刑部,兵部,大理寺,中书省各指派一人。”

 “臣等领命。”

 言罢,看李承乾依旧是一副雷打不动的作派。

 李世民起声道:“玄龄,辅机来甘露殿议事,退朝。”

 群臣纷纷行礼,退出太极殿。

 午时,甘露殿,今天的陛下心情很不好,正在擦拭着一把横刀,横刀的刀面很亮,白色的布巾擦拭而过,能够见到陛下冷峻的眼神。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走入朝堂。

 李世民这才将手中的横刀放下,“承乾近来很少参与政事?”

 “回陛下,太子将朝中的钱粮调度之事交给了于志宁去批复,而太子也会过目的。”

 听着房玄龄的话,李世民又问道:“朕听说崇文馆落成了。”

 长孙无忌道:“回陛下,臣听闻崇文馆不会招收外人,目前为止只有温彦博与颜勤礼,还有狄知逊三人,听说许敬宗还身兼崇文馆编撰。”

 “朕还以为他身为太子会给予仕途许诺,招揽许多名仕。”

 房玄龄道:“陛下,自建设崇文馆以来,太子从未有过这种想法。”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到底是你玄龄教导得好。”

 就算是朝中任用官吏,陛下也有意无意地避开某些背景的人。

 房玄龄行礼道:“太子殿下向来独来独往,好在殿下为人开朗,并不在意外人的言论。”

 长孙无忌补充道:“陛下,这两年以来不论是京兆府或者是新建的崇文馆,太子殿下从未有过动用手中的官吏,来为自己取乐,京兆府也从未单独为太子做过事。”

 “好。”李世民点头,道:“伱们两个一个是太子的老师,一个是太子的舅舅,口口声声都说太子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为了他自己。”

 事实就是如此,自从太子执掌京兆府,除了名声差了一些,也令关中各县闻之色变。

 自始至终,太子都未利用京兆府,给东宫办什么私事。

 就算陛下带着数落的语气,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都低着头,面带笑容。

 李世民竟有些失落,失落的是太子的能力越来越成熟了。

 “朕许久没有与你们共饮了,还留有一些葡萄酿,共饮之。”

 “谢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