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文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何等人物(第2页)

 程咬金正在长安城的西城门,也就是延平门当值。

 他依旧是军中将领,还未知晓自己已在凌烟阁功臣的名册上,朝中都在等着这个消息,可陛下从未透露过些许。

 唯一可以知晓的,像李卫公,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肯定是能够上凌烟阁的。

 程咬金懒散与周遭的士卒说着这些猜想,见到一驾马车到了近前,能够在长安驾马车的人都是腰佩银鱼袋的勋贵。

 先是停下议论,程咬金站到城门前,示意让马车停在边上,问道:“车驾内是何人。”

 未等车夫回话,韩瑗先从马车内走下来,他作揖道:“大将军。”

 程咬金神色了然,原来是韩瑗,陛下的外戚,那就不奇怪了,道:“韩侍郎这是要去哪儿?”

 韩瑗递上文书道:“奉陛下旨意,回凉州老家养病,身为兵部左侍郎策应河西走廊修建,与段侍郎共事。”

 先是确认了一番文书,程咬金将其递还,颔首道:“韩侍郎慢走。”

 “多谢。”韩瑗稍稍一礼,走回了马车,命车夫出了城。

 马车出了城门,走入城门前的喧闹中,又行驶了一段距离,马车的车轮在官道上留下了车辙印子。

 刚走了二里地,马车忽然停下,韩瑗原本闭眼在休憩,烦躁的问道:“怎了?”

 车夫回道:“家主,有人拦。”

 韩瑗掀开车帘,见到了几个年轻人站在官道前。

 对方朗声道:“陛下,还是封了马周为洛阳刺史,尽管如此我等还是谢过韩侍郎仗义执言。”

 韩瑗朗声道:“尔等回去吧,往后我韩某与你们再无瓜葛,当年的情谊就此了结,不要再来寻。”

 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翻身上马,识趣地策马离开。

 马车重新驶动,韩瑗坐在车驾内低声自语着,“陛下当真不知道在下与这些人的旧情吗?还是陛下担心臣会在朝中受到闲言碎语,这才让臣离开长安,臣愧疚呐。”

 韩瑗心中懊悔地自语着。

 东宫门外的几个雪人依旧立着,雪人从高到矮好似就是东宫的兄弟姐妹。

 李承乾听着皇叔的诉说,好奇问道:“如此说来这个韩瑗当真与世家子弟有联系?”

 李孝恭道:“陛下是何等人物,会在意这些吗?收拢人心,教训臣子自然是有手段的。”

 “这些天没见皇叔,可是在家数钱?”

 “太子的故事书不好卖了,红楼的结局到底还写不写了?”

 “父皇让张士贵大将军去吐谷浑,是明白这一次吐谷浑动乱也就罢了,往后再有动乱,张大将军的能力更能够震慑吐谷浑人,牛进达将军终究还是差了几分?”

 见到太子突然转移话题,李孝恭愁道:“看来太子殿下是不愿意写了。”

 李承乾小声道:“如果说,孤忘了,皇叔你信吗?”

 李孝恭摇头,“不信。”

 李承乾吃着枣,又道:“其实就算是韩瑗辞官了也没什么,反正在这个时代辞官并不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像是崔仁师辞官了,他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士族的拥戴,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说起这件事,李承乾又问道:“孤当初听姑丈说当年行军打仗,李神通大将军打仗总是输吗?”

 李孝恭道:“谁说的?叔父向来骁勇,只是他老人家常将孟子的话挂在嘴边。”

 “嗯?”李承乾迟疑道:“军中将领少有看孟子的人,确实少见。”

 李孝恭喝着热茶点头。

 “皇叔啊。”李承乾凑上前问道:“孟子哪句话?”

 李孝恭回道:“不以成败论英雄。”

 李承乾神色上多了几分敬意,朝着宗庙方向作揖行礼。

 “当年李卫公也是十分敬佩叔父的,只是李卫公这人打仗又不像陛下,总是以少胜多,往往以几千人敌数万人,多数时候李卫公都是在最后方,闲暇之余老夫去看过李卫公的兵书。”

 “李卫公这人实则很是枯燥,就和他打仗是一样的,不是循规蹈矩,就是奇兵制胜,多数时候都是稳中求胜,不过李卫公有一个本领很厉害。”

 李承乾疑惑道:“什么本领?”

 “这件事老夫也是听承范说过,他们在攻打吐谷浑的时候,阵前争论是否要追击伏允,那时候兵马粮草已不足了,多数将领都觉得应该稳重求胜,收服失地最重要。”

 “那时候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追击,不能让伏允有喘息之机,只是一个将领说了这话,李卫公就采纳了,并且大获全胜。”

 李承乾了然道:“有些时候多数人意见不一定是对的,少数人的意见也是应该听取,并且仔细斟酌。”

 李孝恭又道:“陛下打仗才是痛快,大开大合,多以智谋取胜,可在李卫公的帐下十分无趣,太子殿下不妨与老夫学兵法。”

 李承乾又不说话了,望着洛阳方向出神沉默着。

 如今吴王李恪还在洛阳,不知形势如何,太子殿下心中牵挂,李孝恭见状也安静了下来。

 西北的冷风不断吹入关中,带着风雪将八百里的秦川披上一片白雪皑皑。

 关中以东的洛阳,现在的洛阳一样的冰天雪地,李恪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上,看到一群群民壮,还在搬运着石料。

 良久,李恪走回了城楼。

 城楼内,马周与权万纪正在此处。

 李恪见到两位先生面露难色,他道:“恪已将信送去长安,想必很快就会有消息。”

 权万纪低声道:“我等奉命来洛阳治水,治水亦是治人,吴王殿下要时刻警惕,那些官吏的脏手与脏水。”

 “先生放心。”

 权万纪是吴王府中的长史,职责是教导吴王行事,规劝皇子的行为,当得起一声先生。

 就如魏王府上的王珪。

 “报!”有士卒快步走来,禀报道:“吴王殿下,有三个主簿出逃,已经被柴将军拿下。”

 李恪神色闪过凶芒道:“还敢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