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感情的猫 作品

第541章 广开学路


  如今秦国之中的野人数量实际上并不多,大多数野人都是在犬戎入侵之时,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周人。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把这当做临时的栖身之地,还想着在周天子驱逐犬戎之后能够回到故里。

  然而周天子却放弃了周西之地,同样也放弃了他们这些子民。

  秦国驱逐了犬戎,夺回了这片周人曾经的土地。

  一部分的人在秦国的号召下回到了故乡,成为了秦国的百姓。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国家情怀,他们不愿意成为秦国的子民,还在等待着周天子的归来。

  另外还有一部分百姓,则是尝到了自耕自足的甜头,所以同样不愿意离开山野。

  反正野人不用交税,还可以在秦国的土地上耕种,通过贸易交换生存物资。

  他们虽然没有秦人的身份,但是却在无形中受到了秦国的保护,还不用履行任何的义务。

  换做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主动的去加入秦国,为秦国缴纳赋税。

  秦国的税虽然低,但还是有一些人为了逃避税赋,从而把自己族中的一些人迁徙到山里耕种。

  秦国没有封邑,士大夫想要有自己的私产,让族人下野便是最好的方法。

  野人聚集在一起形成“野集”,而“野集”里的野人大多都是敌方士大夫的族亲,这也就相当于是变相的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封邑。

  秦寿不是不知道这些,只是有光的地方总会有黑暗,秦寿就算是想管,也根本管不过来。

  一来是秦国士大夫阶层人数本就不多,处置一批之后,又找不到新的替代者,这反倒会扰乱国家的秩序。

  二来是这些野人虽然没有缴纳土地税,但是他们所产出的粮食等物资大多都在秦国流通。

  而秦国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交易税,也就是说,他们将粮食兑换成货币,而后用货币购买生活物资的过程中,便可以为秦国产出赋税。

  所以,野人表面上看是在薅秦国的羊毛,实际上他们同样也是秦国的牧羊。

  不同的是,秦人百姓需要秦国官方亲自派人去治理,遇到灾年荒年的时候,需要秦国的官方去赈济。

  而这些野人,则不用秦国来负责。

  三来是秦寿早就有了户籍制度与普世教育制度的构思。

  后面还计划着科举制度等等惠民政策。

  要想在秦国的官学读书,首先便必须得是秦国的百姓。

  不说是要成为秦国的贵族,至少也得是秦国的国人。

  如果这些野人能够顶得住普世教育的诱惑,心甘情愿的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的为他们的宗族当牛做马,那么秦国也不能够强迫别人。

  反正不管你是做秦民还是做野人,都能够为秦国带来价值。

  不同的是产生价值的多少而已,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的多寡。

  秦国的普世教育已经准备妥当,派往各地的学官已经就位。

  恰好碰到户籍制度的推行,也就顺水推舟的用教育资源作为诱饵,狠狠的诱惑了一把城外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