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作品

第二六四章 德国人的提议;怎么是你?(第2页)

 对于日耳曼语系母语者而言,几个月的时间速成汉语几乎是不可能的。

 望着标识牌上的硕大汉字词汇,克莉丝的辩识模式差不多就是在脑海中努力回想每个字的含义,然后一个一个拼凑起来。

 得亏汉语的基本语法简单直接,否则辩识起来只会更加吃力——因为如果不能熟练地按语法顺序拼接字义,同样弄不清词汇或句子的意思。

 不知是为了省钱还是省事,德社公使馆仍然沿用了德意志帝国时期公使馆的建筑。

 这是一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院落,有两大一小三座屋宇,主色调是灰白色的,在构型上别具对称与几何之美感;左上角为锤子圆规的黑红黄三色旗在微风中飘扬着。

 “……进行交接工作,重要文件必须签字拍照留档,待销毁的保密文件须由保管人带去碎纸机。”

 望着目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摘录的笔记,克莉丝禁不住咋舌——这也太多了吧?

 早知道来这里既要受约束又要案牍劳形,还不如去惠灵顿或者圣地亚哥呢。

 当时想的是能在工作之余顺带游玩,现在看来自己无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德社方面比较着急,所以礼部外务司和工部商务司很快就派来了参与会谈的官员,兵部和大都督府自然也不例外。

 合理利用条款之漏洞来钻空子,在性质上和恶意违反协定还是相去甚远的,对于大体还算注重国家信誉的大明朝廷而言,钻空子差不多算是可接受的上限了。

 德国人大致预估到了明人想要的玩意,此次捎带了许多武器、技术、装备的录像和个别实物,光是胶卷就装了两大个特制保险箱。

 “首当其冲”的是国营斯图加特第一汽车集团出品的db600型v形液冷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