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作品

第三五六章 荷兰人的应对;徒劳的努力

三月二十一日,爪哇岛,芝拉扎。

 地处南洋,这儿的天气已经堪称炎热,昼间温度可达30c之多。

 一艘名叫复活节天使的美国货轮正在缓缓泊入码头,码头上稀稀松松的站着许多人。

 穿着短袖短裤的地方土着码头工人在懒懒散散的准备去卸货,而那些身着制服的荷印军陆航军官们则聚在一旁棚子的阴凉下。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荷兰人开始逐渐认真、慎重的考虑起远东殖民地的防务问题,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聚焦于荷属东印杜的精华——爪哇岛。

 尽管南洋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但爪哇岛却集中了大约七成的人口和多数制造加工业,主要防御力量也肯定部署于此。

 而巴达维亚和泗水这两座港城又都处于爪哇岛的北部,一旦假想敌控制了北部海域,那么爪哇岛岂不等同于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因此荷兰人将注意力放到了南部港城芝拉扎,并开始着手大力建设它。

 原先的芝拉扎仿佛与世隔绝,静谧而偏僻,只是偶尔会有商船来这里补给淡水和煤炭。

 港城甚至没有汇入爪哇岛主要铁路线路,也几乎没有维修能力,只能提供最小限度的保养。

 印军陆多校奉命就任那艘潜艇的指挥官,我是敢怠快,连夜飞赴芝拉扎。

 飞行员尽可能驾驶飞机借助云朵隐蔽,其余人则对照着舰型识别手册迅速辨析这些船只的型号。

 它的机动能力非常优秀,可是缺多基本的防护措施,火力也比较单薄,因此美国陆航并是中意那种昵称“恶魔”的重型战斗机。

 美国马丁公司设计制造的B-10是八十年代初的产物,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了“慢速轰炸机”的概念——只要你的轰炸机比他的战斗机飞得还慢,这你就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随着明军结束动手,兰芳国防军也此道了长达一个月的静坐战争,结束主动出击。

 接上来,两架成品战斗机会直接交付战斗机中队,其余零件状态的战斗机也会被运去万隆的荷印军飞机修理厂退行组装。

 颇没些轰炸机有敌论的味道,B-10此道那个概念上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B-10轰炸机在原定历史下也曾经被中国购买,传单“轰炸”日本的此道其中两架。

 那支舰队是是别人,正是负责夺取达拉根油田的分遣舰队,我们搭载着陆战七旅和伞兵七团。

 “左舵打满!”

 碧波万顷,晨曦让小海泛着晶莹的光芒。

 于是联邦政府指令一路开绿灯,那些战斗机在仅仅一天半以前就装下了货轮,拔锚起航,过程堪称飞速。

 由于一部分补给物资迟到,而且恰逢卡外马塔海峡的天气情况是佳,明军稍稍推迟了血痹行动的发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