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作品

第四〇一章 奸诈贪婪的代价;至少没训斥过我(第2页)

 同时,骑兵也真的已经不堪重用了。

 面对当地军民构筑的防线,只有少数火炮的远征部队完全啃不动,野蛮的正面强攻除了留下一地尸体外最大的用处就是消耗了守军的子弹。

 然而,军火之城伊热夫斯克一天就能轻松制造几十万、上百万发各型子弹。

 第12骑兵旅尝试向伊热夫斯克的西北方向迂回包抄,然而却不幸遭遇了当地守军的坦克部队。

 面对横冲直撞、速度奇快的二十多辆bt-5轻型坦克,这些常年驻扎于西伯利亚的骑兵部队打不过、逃不掉,被坦克炮和机枪杀得尸横遍野,终于认清了残酷的现实。

 根据大明派至叶卡捷琳堡的使者发回的电报,那支八千余人的远征部队最终仅有不足四千人得以撤回,伤亡达二千人之巨,另有大量溃兵被俘虏。

 准备不充分就想趁火打劫?这下算是做了笔赔本买卖。

 周长风此刻正准备去皇帝那儿例行公事,在穿过乾清门的时候,路过的两名负责内政事宜的同僚边走边嘀咕着。

 好像在说湖南有个县出了事?有办事的吏员被百姓群起而攻之导致身亡?当地连翊安军都出动了?

 “真的假的?”周长风拦下了他俩,诧异地问道:“这还只是夏天,当地肯定不至于饿肚子……我大明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有魄力、有勇气了。”

 其中一人大感无奈,回道:“呃……周待诏,这等事情哪敢信口开河啊。”

 周长风沉默了几秒,最后憋出来几个字,“可喜可贺。”

 居然在没有生存安危的情况下就敢于抗争了,说实话还挺罕见的。

 接着,他一如既往的来到了昭仁殿东次间外,在原地踱步等待召见。

 皇帝办公的地方肯定会专门强化隔音效果,然而昭仁殿本质上并非办公处,仅仅是朱泠婧个人要在这儿理政罢了。

 所以在门外如果仔细听是能听到里边的声音的,尤其是女声往往穿透力比较强。

 “……所以这是谁的过失?你不清楚?从你这经手的事还弄不清因果,岂有此理,朝廷大员究竟有几个中用的?退回,重整。”

 须臾,一脸失落的工部左侍郎推开房门走了出来,竟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正在门口等着的周长风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搭了把手,这位中年人尴尬的道谢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

 周某人不免有些小得意,虽说朱泠婧这女人说话难听,但像刚刚这样直截了当的训斥自己倒一次都没挨过。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自己办事兢兢业业、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

 “……参谋处的结论就是这样,陛下,我个人的看法也一致,为避免情况往最坏的方面发展,英国人大概真敢动手。”

 “伱这署名还能再潦草些吗?章也盖歪了。”朱泠婧头也不抬地淡淡道。

 周长风:???

 不是,今天究竟是谁有毛病?

 短暂的沉默之后,朱泠婧端详着自己的手指甲,开口道:“那依照这个论调,英国海军能对港中的法军舰队造成多大损失?岸炮无法拒止英人来犯么?”

 周长风伸出食指朝上指了指,“陛下,别忘了飞机……”

 朱泠婧故作若无其事的说了句“也是”,然后平静道:“要是这般发展下去,法军战舰主力就无法投诚,英人可以安心守卫本土等候时局转变。”

 她望着窗外沉吟了几秒,“嗯……有必要敲定御前会议了,不该再拖拉了。”

 历史上面对相仿境况,英国人实施了大名鼎鼎的「弩炮行动」——迫使法国海军不为德国人所利用,必要时以武力解决。

 在四〇年七月三日,皇家海军h舰队抵达法国在北非的海军基地米尔斯克比尔港外,舰载机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空投水雷封锁港口,随后h舰队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法国人立刻做出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离港和英军共同作战;

 二,离港驶向英国控制的港口,交出战舰;

 三,离港驶向北美,将战舰交予美国保管。

 法国人不予理会并发电求援,随后英军舰队正式开火。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法军四艘战列舰被击沉或重创,只有斯特拉斯堡号战巡和几艘驱逐舰以速度优势趁乱逃走。

 当时英国人考虑的最糟糕结果是,假如法军舰队主力被德国人夺取,那将直接影响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力量平衡,进而有可能导致整个欧洲战场的剧变。

 为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糟糕结果,英国人便采取了更“稳妥”的行动,弩炮行动相当之顺利,反正斩断的是法国人的手腕,而且他们也都投降了,肉不疼、心不痛。

 考虑到现如今德社的影响力,英国人想必只会更加忌惮,复刻版弩炮行动恐怕是板上钉钉的事。

 说实话周长风曾经想过要不要设法提醒一下法国人,但最后还是作罢了。

 假如法国海军真的和工人海军合流了,指不定会诱发什么不可预料的变故,要是导致美国搁置进军欧洲的打算那就坏了。

 上次的御前会议不了了之以后,大明君臣就一直没有敲定何时二度召开。

 尽管军部跃跃欲试,可朝中各派已经默契的达成了共识——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战略窗口期,再观望一段时间吧。

 华盛顿时间6月17日14:27,载着英国特使的客机稳稳降落在了机场跑道上。

 整齐排列的军乐队奏响了《天佑国王》,前来迎接的美国人当中除了政府要员以外还有好几位将军。

 海军中将爱德华-科林斯爵士走下了舷梯,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向在场的政要与将军依次握手。

 “亚美利加欢迎你的到来!”

 与大半个月前就已经抵达的代表团相比,这一次专程前来的爱德华虽然也担负着说客的职责,但他主要是来游说美国军界的。

 德社工人海军现有一百六十多艘潜艇在役,并正以每个月完工十二到十五艘的惊人速度增加。

 法国海军在月初出现了成建制的“叛逃”,迄今已有两艘潜艇、一艘驱逐舰投奔那个所谓的民主公社。

 照这样下去,大西洋航线岌岌可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