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作品

第四五二章 歼灭性打击;成败在此一举(第2页)

 什么鬼?

 听这些澳洲白夷哔哔了一通,好像有个营死伤惨重,一会儿说要终止反击,一会儿又说要撤退到下一道防线。

 因为整条战线都在交火状态,实在太过于危险,所以这个侦察小组便没有选择急着返回,而是先暂时找了处隐蔽的地方藏着。

 待日落之后,他们才借着夜色掩护溜回了明军控制区。

 “歼敌一个整营?”

 后方指挥部中,赵寒枫、姚良川、谢万诚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正在吃橘子罐头的周长风也有些懵,边咽边诧异道:“呃…啥?这战果…怎么来的?”

 那名第十三步兵师的斥候中尉兴奋地说:“回告周长官,昨日下午察觉的敌情跟咱们料想的不一样,那地方估摸着是用来集结的,当时澳蛮子打算来一通反击,恰好啊,也算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齐装满员的库容团遭到了歼灭性打击,四个步兵连只剩一个,想必这肯定会给澳军留下刻骨铭心的教训。

 给澳大利亚人来一点小小的火箭炮震撼——小子!百虎齐奔!

 一次就折损了半数预备队,可以说弗农少将的心都在滴血。

 这意味着澳军第8步兵师基本上丧失了反击的可能性,残余的预备队只能用于在战线崩溃时稳定一下局面,仅此而已。

 近一个星期的战斗让部队上下身心俱疲,龟缩死守固然能拖延时间,但相应的也显得呆板愚蠢。

 这几天许多场战斗已经演变为了固定模式——

 明军进攻澳军一处阵地,受限于雷区和铁丝网而被迫先组织爆破清障,澳军趁机以各种火力杀伤明军,而在清障完毕以后,明军就进行老套的步炮坦协同进攻,突破澳军阵地。

 这种战斗模式让周长风非常不爽,虽然身为指挥官的他不用操心,但实在是太呆了。

 参战明军伤亡已逾三千,而澳军的损失保守估计也差不多,但因为医疗条件无法跟拥有二级野战医院与医护舰保障的明军相提并论,所以死亡率高的多。

 阳白号医护舰收治了大量重伤员,提供了在这种场合下所能达到的最高医疗水准,因而阵亡和不治人数迄今只有784人,而总伤亡数字为2980人,可以说相当不错。

 除了经验积累以外,从大明本土空运而来的一百五十支青霉素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如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大规模量产方法,这些只有两万单位的青霉素针剂每一支都弥足珍贵。

 唯有那些感染症状较重的伤病员才有资格使用,在这个不存在耐药性的年代,青霉素疗效之显着让军医们深感震惊。

 虽然一些医学期刊已经登载过这种神药的疗效,但大家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来看待的。

 百闻不如一见,谁敢相信那些因为创口感染导致严重菌血症的病人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迅速变得精神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该不会是回光返照吧,直到真的确定好转以后才放下心。

 “科科达小径的偏师到哪了?他们已经比原定的日子晚了半天了。”

 鉴于当面之敌的有生力量损失很大,周长风考虑该实施总攻了。

 他设想接下来以坦克和步兵从西南方向和正南方向一齐展开攻势,来一场漂亮的钳形攻势;期间,侧击的偏师也应该趁机给澳军的后方狠狠地捅一刀。

 当他的问询电报发出时,游子陶所率的千余官兵仍在科科达小径的南段跋涉……

 他们已经接近一座名叫鲁纳的小镇,这是通往莫尔兹比的最后一个村镇据点,距离莫尔兹比只有十几公里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最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疟疾的潜伏期在十天左右,登革热稍短些,从前天开始部队上下就陆续出现了高烧和皮疹的病患。

 战前大家就知道一定逃不脱热带疾病的侵袭,因此早有准备。

 可当疾病真正流行开来的时候,人们仍然会感叹准备得不够充分。

 一夜之间就突然出现了上百病患,忽冷忽热,一会儿高烧一会冷颤,持续的头痛让人禁不住的呻吟。

 随行的军医立刻给药,奎宁、阿司匹林、桂枝茯苓丸,虽然能保证士兵们免受疾病折磨,但短时间内却没法恢复战斗力。

 “莫城指挥部来电,总攻将在十四日清晨发动,要求我部及时赶到参战,破袭敌之后方,扰敌军心。”

 通信兵朗声念着电报纸,然后将之递给了胡子拉碴的游子陶。

 连日跋涉这些天,后者可没有余暇打理自己。

 他皱眉道:“赶不及的,还得拿下前边这镇子。回电告知情况,职部最快也需后日才能到位。”

 知晓情况以后,周某人很快予以了答复:总攻可以推迟一昼夜,之后将按时展开。

 众人都心知肚明,抄小路击敌侧后的偏师是锦上添花,可以让正常战役更漂亮些,但缺了他们也不会影响大局,正面部队一样有能力歼灭敌军。

 摆在眼前的战功最后拿不到可不要怪别人。

 游子陶有自己的私心,他同时也是个很精明的人。

 如果敌人死守不退,一天的工夫恐怕还真无法击败当面之敌。

 为了为自己和千余官兵争取到应得的功劳,他命令从明军和南军之中征集五十敢死之士,带上两门64㎜迫击炮,从附近寻找可供攀登翻越的悬崖峭壁,绕过鲁纳镇,直插莫尔兹比方向。

 哪怕只是走个过场也好啊,至少部分程度上达成了任务。

 在做好了两手准备的同时,四个队的明军和南军步兵陆续进入了进攻出发阵地,准备展开攻势。

 当面之敌是刚刚赶到的澳军第53民兵营和巴布亚民兵营的残部,共计五百人。

 “成败在此一举,兄弟们,最后关头了!”

 “吃了这么多天的苦头,可不能被卡在这里。”

 “预备…上!”

 “哔哔哔哔——”

 数以百计的明军和南军步兵在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的掩护下向大约六百米长的澳军阵地发起冲击!

 他们展开为疏开队形,像夏日的涌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