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作品

第五六八章 意料之外的磁控管;艾尔文-龙梅尔是谁?(第2页)

 稍后让他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了克莉丝的身影,以至于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

 “你不是去布达佩斯了吗?”

 “已经结束了,一个英国人收买的愚蠢线人罢了。”克莉丝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有个线人在身份暴露后企图逃亡,然而最终在布达佩斯被抓获,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机场的调度状况与战备部署,甚至有窃取识别代号的打算。

 侦查总局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调查小组来追查此事,克莉丝也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前段时间匆匆前往布达佩斯的缘故。

 如果说大明军事考察团之前在德社与法社本土只是游览观光,那么现在才算真的工作。

 考察团随即一分为多,陆军与空军军官们分别前往各个作战单位,大都督府参谋处的高级参谋们则前往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观。

 周长风虽然在大都督府参谋处待过一段时间,但大兵团参谋作业的经验仍显不足。

 观摩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有条不紊的参谋作业流程给他不小的启发,他发觉自己为陆逊号两栖指挥舰设计的参谋人员分类还有缺陷,效率明显要低一等。

 只可惜冲滩搁浅的陆逊号已经报废了,也被大明海军除籍,新的两栖指挥舰更在改装之中。

 11月1日,周长风与少数成员出发前往一线。

 李之洁也好、克莉丝也罢,大家都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德美两军的漫长战线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炮击和空袭,还不断有侦察分队相互渗透对方阵地,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劝阻周某人。

 两架小小的fi-156联络机慢悠悠的在低空飞行,最后在战线后方的一处简易机场降落——说是机场,其实就是一大块平整过的空地。

 周长风打开舱门跳了下去,随口问道:“这是哪支部队?第十二机动(摩步)师还是第四山地师?”

 “第十二机动师。”

 “师长是谁?”

 稍加思索,克莉丝把名字译作汉语,踌躇道:“应该是艾尔文龙梅尔少将。”

 “哦,那我们先去师部……等下,”周长风突然感觉不对劲,停下了脚步,疑惑的追问道:“艾尔文龙梅尔?”

 见他如此反应,这下轮到克莉丝不解了,“你认识他吗?”

 “呃…我好像听说过。”

 周长风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也许是名字音译时的偏差?

 大家分乘两辆82型越野车,行驶在土路上直奔师部而去。

 土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碾轧过。

 一路上不断有运送伤员的卡车或救护车迎面驶来,也不断有通信兵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后方驶来加速超车。

 第12摩托化步兵师的师部是一座大型半地下掩蔽部,上班覆盖着伪装网和又厚又密的枝叶,几根鞭状天线、倒v天线高高竖起。

 然而师部之中却不见师长本人的身影,只有忙碌的参谋们。

 “你们的师长在哪里?”克莉丝扫视四周,用德语问道。

 一名中校放下兵棋推杆,举手敬礼,回答道:“他在前方观察所,每天这个时间都在。”

 克莉丝扭头向周长风告知了情况。

 后者抬手看了眼手表,果断挥手道:“那我们也到一线去!”

 (本章完)

 至于外务使团,他们还要多停留几天来和法社商洽外贸协定的细节。

 出于安全考虑,德国人建议走南线,因为北线三天两头就会遭到英美航空兵的空袭。

 一行人一路向南,乘坐加挂了专用贵宾车厢的火车到了图卢兹,稍作休整,又转乘军列继续向南进发,最终穿过了边境线。

 不少考察团成员在兴致勃勃地闲聊着这几天的“艳遇”,听他们所吹嘘的话语会觉得本应严肃郑重的外派工作仿佛变成了组团旅游。

 对于来自大明的普通华侨华裔来说,各大列强之中最常选择的就是美国与法国了。

 前者作为移民国家自然不吝于吸纳人口,至于后者,因为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陆权国家,不少习性跟中國更接近些,而且由于欧战导致的人口问题,第三共和国政府不反对、乃至乐于见到外来青年移民填补空缺。

 不存在自卑与低人一等心理的华侨华裔可以说很吃香,是不错的配偶类型。

 因为“周长风”有过切身体会,所以周长风对此感触极大。

 10月28日,早晨,这是个阴天,天色暗沉得仿佛随时都会降下暴雨。

 “……前锋部队距离威尼斯只有30公里,他们俘虏了至少2万名敌人,缴获了敌人遗弃的许多火炮和卡车;在阿尔卑斯山,博尔扎诺的敌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光荣的战士们将继续进攻,意大利军队正在溃败……”

 收音机播放着柏林广播台放送的新闻,军列在“呜呜呜”的汽笛声中驶入巴塞罗那火车站。

 时隔三年,周长风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整齐划一的方格子街区布局令人印象深刻。

 李之洁笑着说:“看得出周待诏这地方感触颇深啊。”

 “哎,一转眼都过了三年,时光如梭真的不是白说的。”

 周长风叉着腰张望着周围,一座起重机立刻勾起了他残留的回忆——那时候,大明朝廷出售的大批武器装备在码头卸货以后很快就运了过了,就是在这装上了火车。

 稍后让他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了克莉丝的身影,以至于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

 “你不是去布达佩斯了吗?”

 “已经结束了,一个英国人收买的愚蠢线人罢了。”克莉丝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有个线人在身份暴露后企图逃亡,然而最终在布达佩斯被抓获,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机场的调度状况与战备部署,甚至有窃取识别代号的打算。

 侦查总局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调查小组来追查此事,克莉丝也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前段时间匆匆前往布达佩斯的缘故。

 如果说大明军事考察团之前在德社与法社本土只是游览观光,那么现在才算真的工作。

 考察团随即一分为多,陆军与空军军官们分别前往各个作战单位,大都督府参谋处的高级参谋们则前往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观。

 周长风虽然在大都督府参谋处待过一段时间,但大兵团参谋作业的经验仍显不足。

 观摩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有条不紊的参谋作业流程给他不小的启发,他发觉自己为陆逊号两栖指挥舰设计的参谋人员分类还有缺陷,效率明显要低一等。

 只可惜冲滩搁浅的陆逊号已经报废了,也被大明海军除籍,新的两栖指挥舰更在改装之中。

 11月1日,周长风与少数成员出发前往一线。

 李之洁也好、克莉丝也罢,大家都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德美两军的漫长战线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炮击和空袭,还不断有侦察分队相互渗透对方阵地,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劝阻周某人。

 两架小小的fi-156联络机慢悠悠的在低空飞行,最后在战线后方的一处简易机场降落——说是机场,其实就是一大块平整过的空地。

 周长风打开舱门跳了下去,随口问道:“这是哪支部队?第十二机动(摩步)师还是第四山地师?”

 “第十二机动师。”

 “师长是谁?”

 稍加思索,克莉丝把名字译作汉语,踌躇道:“应该是艾尔文龙梅尔少将。”

 “哦,那我们先去师部……等下,”周长风突然感觉不对劲,停下了脚步,疑惑的追问道:“艾尔文龙梅尔?”

 见他如此反应,这下轮到克莉丝不解了,“你认识他吗?”

 “呃…我好像听说过。”

 周长风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也许是名字音译时的偏差?

 大家分乘两辆82型越野车,行驶在土路上直奔师部而去。

 土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碾轧过。

 一路上不断有运送伤员的卡车或救护车迎面驶来,也不断有通信兵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后方驶来加速超车。

 第12摩托化步兵师的师部是一座大型半地下掩蔽部,上班覆盖着伪装网和又厚又密的枝叶,几根鞭状天线、倒v天线高高竖起。

 然而师部之中却不见师长本人的身影,只有忙碌的参谋们。

 “你们的师长在哪里?”克莉丝扫视四周,用德语问道。

 一名中校放下兵棋推杆,举手敬礼,回答道:“他在前方观察所,每天这个时间都在。”

 克莉丝扭头向周长风告知了情况。

 后者抬手看了眼手表,果断挥手道:“那我们也到一线去!”

 (本章完)

 至于外务使团,他们还要多停留几天来和法社商洽外贸协定的细节。

 出于安全考虑,德国人建议走南线,因为北线三天两头就会遭到英美航空兵的空袭。

 一行人一路向南,乘坐加挂了专用贵宾车厢的火车到了图卢兹,稍作休整,又转乘军列继续向南进发,最终穿过了边境线。

 不少考察团成员在兴致勃勃地闲聊着这几天的“艳遇”,听他们所吹嘘的话语会觉得本应严肃郑重的外派工作仿佛变成了组团旅游。

 对于来自大明的普通华侨华裔来说,各大列强之中最常选择的就是美国与法国了。

 前者作为移民国家自然不吝于吸纳人口,至于后者,因为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陆权国家,不少习性跟中國更接近些,而且由于欧战导致的人口问题,第三共和国政府不反对、乃至乐于见到外来青年移民填补空缺。

 不存在自卑与低人一等心理的华侨华裔可以说很吃香,是不错的配偶类型。

 因为“周长风”有过切身体会,所以周长风对此感触极大。

 10月28日,早晨,这是个阴天,天色暗沉得仿佛随时都会降下暴雨。

 “……前锋部队距离威尼斯只有30公里,他们俘虏了至少2万名敌人,缴获了敌人遗弃的许多火炮和卡车;在阿尔卑斯山,博尔扎诺的敌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光荣的战士们将继续进攻,意大利军队正在溃败……”

 收音机播放着柏林广播台放送的新闻,军列在“呜呜呜”的汽笛声中驶入巴塞罗那火车站。

 时隔三年,周长风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整齐划一的方格子街区布局令人印象深刻。

 李之洁笑着说:“看得出周待诏这地方感触颇深啊。”

 “哎,一转眼都过了三年,时光如梭真的不是白说的。”

 周长风叉着腰张望着周围,一座起重机立刻勾起了他残留的回忆——那时候,大明朝廷出售的大批武器装备在码头卸货以后很快就运了过了,就是在这装上了火车。

 稍后让他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了克莉丝的身影,以至于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

 “你不是去布达佩斯了吗?”

 “已经结束了,一个英国人收买的愚蠢线人罢了。”克莉丝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有个线人在身份暴露后企图逃亡,然而最终在布达佩斯被抓获,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机场的调度状况与战备部署,甚至有窃取识别代号的打算。

 侦查总局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调查小组来追查此事,克莉丝也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前段时间匆匆前往布达佩斯的缘故。

 如果说大明军事考察团之前在德社与法社本土只是游览观光,那么现在才算真的工作。

 考察团随即一分为多,陆军与空军军官们分别前往各个作战单位,大都督府参谋处的高级参谋们则前往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观。

 周长风虽然在大都督府参谋处待过一段时间,但大兵团参谋作业的经验仍显不足。

 观摩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有条不紊的参谋作业流程给他不小的启发,他发觉自己为陆逊号两栖指挥舰设计的参谋人员分类还有缺陷,效率明显要低一等。

 只可惜冲滩搁浅的陆逊号已经报废了,也被大明海军除籍,新的两栖指挥舰更在改装之中。

 11月1日,周长风与少数成员出发前往一线。

 李之洁也好、克莉丝也罢,大家都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德美两军的漫长战线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炮击和空袭,还不断有侦察分队相互渗透对方阵地,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劝阻周某人。

 两架小小的fi-156联络机慢悠悠的在低空飞行,最后在战线后方的一处简易机场降落——说是机场,其实就是一大块平整过的空地。

 周长风打开舱门跳了下去,随口问道:“这是哪支部队?第十二机动(摩步)师还是第四山地师?”

 “第十二机动师。”

 “师长是谁?”

 稍加思索,克莉丝把名字译作汉语,踌躇道:“应该是艾尔文龙梅尔少将。”

 “哦,那我们先去师部……等下,”周长风突然感觉不对劲,停下了脚步,疑惑的追问道:“艾尔文龙梅尔?”

 见他如此反应,这下轮到克莉丝不解了,“你认识他吗?”

 “呃…我好像听说过。”

 周长风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也许是名字音译时的偏差?

 大家分乘两辆82型越野车,行驶在土路上直奔师部而去。

 土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碾轧过。

 一路上不断有运送伤员的卡车或救护车迎面驶来,也不断有通信兵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后方驶来加速超车。

 第12摩托化步兵师的师部是一座大型半地下掩蔽部,上班覆盖着伪装网和又厚又密的枝叶,几根鞭状天线、倒v天线高高竖起。

 然而师部之中却不见师长本人的身影,只有忙碌的参谋们。

 “你们的师长在哪里?”克莉丝扫视四周,用德语问道。

 一名中校放下兵棋推杆,举手敬礼,回答道:“他在前方观察所,每天这个时间都在。”

 克莉丝扭头向周长风告知了情况。

 后者抬手看了眼手表,果断挥手道:“那我们也到一线去!”

 (本章完)

 至于外务使团,他们还要多停留几天来和法社商洽外贸协定的细节。

 出于安全考虑,德国人建议走南线,因为北线三天两头就会遭到英美航空兵的空袭。

 一行人一路向南,乘坐加挂了专用贵宾车厢的火车到了图卢兹,稍作休整,又转乘军列继续向南进发,最终穿过了边境线。

 不少考察团成员在兴致勃勃地闲聊着这几天的“艳遇”,听他们所吹嘘的话语会觉得本应严肃郑重的外派工作仿佛变成了组团旅游。

 对于来自大明的普通华侨华裔来说,各大列强之中最常选择的就是美国与法国了。

 前者作为移民国家自然不吝于吸纳人口,至于后者,因为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陆权国家,不少习性跟中國更接近些,而且由于欧战导致的人口问题,第三共和国政府不反对、乃至乐于见到外来青年移民填补空缺。

 不存在自卑与低人一等心理的华侨华裔可以说很吃香,是不错的配偶类型。

 因为“周长风”有过切身体会,所以周长风对此感触极大。

 10月28日,早晨,这是个阴天,天色暗沉得仿佛随时都会降下暴雨。

 “……前锋部队距离威尼斯只有30公里,他们俘虏了至少2万名敌人,缴获了敌人遗弃的许多火炮和卡车;在阿尔卑斯山,博尔扎诺的敌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光荣的战士们将继续进攻,意大利军队正在溃败……”

 收音机播放着柏林广播台放送的新闻,军列在“呜呜呜”的汽笛声中驶入巴塞罗那火车站。

 时隔三年,周长风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整齐划一的方格子街区布局令人印象深刻。

 李之洁笑着说:“看得出周待诏这地方感触颇深啊。”

 “哎,一转眼都过了三年,时光如梭真的不是白说的。”

 周长风叉着腰张望着周围,一座起重机立刻勾起了他残留的回忆——那时候,大明朝廷出售的大批武器装备在码头卸货以后很快就运了过了,就是在这装上了火车。

 稍后让他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了克莉丝的身影,以至于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

 “你不是去布达佩斯了吗?”

 “已经结束了,一个英国人收买的愚蠢线人罢了。”克莉丝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有个线人在身份暴露后企图逃亡,然而最终在布达佩斯被抓获,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机场的调度状况与战备部署,甚至有窃取识别代号的打算。

 侦查总局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调查小组来追查此事,克莉丝也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前段时间匆匆前往布达佩斯的缘故。

 如果说大明军事考察团之前在德社与法社本土只是游览观光,那么现在才算真的工作。

 考察团随即一分为多,陆军与空军军官们分别前往各个作战单位,大都督府参谋处的高级参谋们则前往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观。

 周长风虽然在大都督府参谋处待过一段时间,但大兵团参谋作业的经验仍显不足。

 观摩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有条不紊的参谋作业流程给他不小的启发,他发觉自己为陆逊号两栖指挥舰设计的参谋人员分类还有缺陷,效率明显要低一等。

 只可惜冲滩搁浅的陆逊号已经报废了,也被大明海军除籍,新的两栖指挥舰更在改装之中。

 11月1日,周长风与少数成员出发前往一线。

 李之洁也好、克莉丝也罢,大家都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德美两军的漫长战线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炮击和空袭,还不断有侦察分队相互渗透对方阵地,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劝阻周某人。

 两架小小的fi-156联络机慢悠悠的在低空飞行,最后在战线后方的一处简易机场降落——说是机场,其实就是一大块平整过的空地。

 周长风打开舱门跳了下去,随口问道:“这是哪支部队?第十二机动(摩步)师还是第四山地师?”

 “第十二机动师。”

 “师长是谁?”

 稍加思索,克莉丝把名字译作汉语,踌躇道:“应该是艾尔文龙梅尔少将。”

 “哦,那我们先去师部……等下,”周长风突然感觉不对劲,停下了脚步,疑惑的追问道:“艾尔文龙梅尔?”

 见他如此反应,这下轮到克莉丝不解了,“你认识他吗?”

 “呃…我好像听说过。”

 周长风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也许是名字音译时的偏差?

 大家分乘两辆82型越野车,行驶在土路上直奔师部而去。

 土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碾轧过。

 一路上不断有运送伤员的卡车或救护车迎面驶来,也不断有通信兵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后方驶来加速超车。

 第12摩托化步兵师的师部是一座大型半地下掩蔽部,上班覆盖着伪装网和又厚又密的枝叶,几根鞭状天线、倒v天线高高竖起。

 然而师部之中却不见师长本人的身影,只有忙碌的参谋们。

 “你们的师长在哪里?”克莉丝扫视四周,用德语问道。

 一名中校放下兵棋推杆,举手敬礼,回答道:“他在前方观察所,每天这个时间都在。”

 克莉丝扭头向周长风告知了情况。

 后者抬手看了眼手表,果断挥手道:“那我们也到一线去!”

 (本章完)

 至于外务使团,他们还要多停留几天来和法社商洽外贸协定的细节。

 出于安全考虑,德国人建议走南线,因为北线三天两头就会遭到英美航空兵的空袭。

 一行人一路向南,乘坐加挂了专用贵宾车厢的火车到了图卢兹,稍作休整,又转乘军列继续向南进发,最终穿过了边境线。

 不少考察团成员在兴致勃勃地闲聊着这几天的“艳遇”,听他们所吹嘘的话语会觉得本应严肃郑重的外派工作仿佛变成了组团旅游。

 对于来自大明的普通华侨华裔来说,各大列强之中最常选择的就是美国与法国了。

 前者作为移民国家自然不吝于吸纳人口,至于后者,因为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陆权国家,不少习性跟中國更接近些,而且由于欧战导致的人口问题,第三共和国政府不反对、乃至乐于见到外来青年移民填补空缺。

 不存在自卑与低人一等心理的华侨华裔可以说很吃香,是不错的配偶类型。

 因为“周长风”有过切身体会,所以周长风对此感触极大。

 10月28日,早晨,这是个阴天,天色暗沉得仿佛随时都会降下暴雨。

 “……前锋部队距离威尼斯只有30公里,他们俘虏了至少2万名敌人,缴获了敌人遗弃的许多火炮和卡车;在阿尔卑斯山,博尔扎诺的敌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光荣的战士们将继续进攻,意大利军队正在溃败……”

 收音机播放着柏林广播台放送的新闻,军列在“呜呜呜”的汽笛声中驶入巴塞罗那火车站。

 时隔三年,周长风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整齐划一的方格子街区布局令人印象深刻。

 李之洁笑着说:“看得出周待诏这地方感触颇深啊。”

 “哎,一转眼都过了三年,时光如梭真的不是白说的。”

 周长风叉着腰张望着周围,一座起重机立刻勾起了他残留的回忆——那时候,大明朝廷出售的大批武器装备在码头卸货以后很快就运了过了,就是在这装上了火车。

 稍后让他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了克莉丝的身影,以至于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

 “你不是去布达佩斯了吗?”

 “已经结束了,一个英国人收买的愚蠢线人罢了。”克莉丝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有个线人在身份暴露后企图逃亡,然而最终在布达佩斯被抓获,其传递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机场的调度状况与战备部署,甚至有窃取识别代号的打算。

 侦查总局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调查小组来追查此事,克莉丝也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前段时间匆匆前往布达佩斯的缘故。

 如果说大明军事考察团之前在德社与法社本土只是游览观光,那么现在才算真的工作。

 考察团随即一分为多,陆军与空军军官们分别前往各个作战单位,大都督府参谋处的高级参谋们则前往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观。

 周长风虽然在大都督府参谋处待过一段时间,但大兵团参谋作业的经验仍显不足。

 观摩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有条不紊的参谋作业流程给他不小的启发,他发觉自己为陆逊号两栖指挥舰设计的参谋人员分类还有缺陷,效率明显要低一等。

 只可惜冲滩搁浅的陆逊号已经报废了,也被大明海军除籍,新的两栖指挥舰更在改装之中。

 11月1日,周长风与少数成员出发前往一线。

 李之洁也好、克莉丝也罢,大家都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德美两军的漫长战线上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炮击和空袭,还不断有侦察分队相互渗透对方阵地,可谓杀机四伏。

 不过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劝阻周某人。

 两架小小的fi-156联络机慢悠悠的在低空飞行,最后在战线后方的一处简易机场降落——说是机场,其实就是一大块平整过的空地。

 周长风打开舱门跳了下去,随口问道:“这是哪支部队?第十二机动(摩步)师还是第四山地师?”

 “第十二机动师。”

 “师长是谁?”

 稍加思索,克莉丝把名字译作汉语,踌躇道:“应该是艾尔文龙梅尔少将。”

 “哦,那我们先去师部……等下,”周长风突然感觉不对劲,停下了脚步,疑惑的追问道:“艾尔文龙梅尔?”

 见他如此反应,这下轮到克莉丝不解了,“你认识他吗?”

 “呃…我好像听说过。”

 周长风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也许是名字音译时的偏差?

 大家分乘两辆82型越野车,行驶在土路上直奔师部而去。

 土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碾轧过。

 一路上不断有运送伤员的卡车或救护车迎面驶来,也不断有通信兵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后方驶来加速超车。

 第12摩托化步兵师的师部是一座大型半地下掩蔽部,上班覆盖着伪装网和又厚又密的枝叶,几根鞭状天线、倒v天线高高竖起。

 然而师部之中却不见师长本人的身影,只有忙碌的参谋们。

 “你们的师长在哪里?”克莉丝扫视四周,用德语问道。

 一名中校放下兵棋推杆,举手敬礼,回答道:“他在前方观察所,每天这个时间都在。”

 克莉丝扭头向周长风告知了情况。

 后者抬手看了眼手表,果断挥手道:“那我们也到一线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