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陈 作品

第504章 博弈(第2页)

 一般先登被杀,吏士哪会不气夺?但城下这曹军不是,他们在曹仁的亲临督战下,拥扑数次,完全不避城头矢石,可谓夺命。

 王当也是悍将了,加入泰山军后也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但也是

 不过王当也不是好相与的,虽然他兵力少,但依旧防御有度,城下曹军仰攻数次终未能得手。

 别看王当之前一直是在突骑系统的,这次到前军系统,也是为了能独领一部。但看其统略起来,还是有几分章法的,是个将才。

 曹仁见自己这边一直没能冲上去,也不恼,因为这本就在计划之内。

 就在曹仁于此面会攻的时候,在他的对面,史焕已经带兵偷偷潜匿到了军砦的西门,准备突袭。

 这一战术就很像去年董访夜袭居庸关时所用的战术。

 但这一面的守御营将张所早就在城下布置了竹签、鹿角,史焕部根本潜匿不到城下就掉入了坑中,哀嚎惨叫。

 城头上反应过来的泰山军弓箭手,直接朝着下方扔出火把。火光照着下面的汉军无所遁形,随后砦上就是一阵阵箭雨覆盖下来。

 这张所也是大桑里的族人,但其能力比那个叫张畴的草包强多了。

 曹仁和史焕两边满怀希望的夜袭,连接遭挫,于是果然放弃强攻战术,开始在砦外掘长壕,打算将这一壁内的泰山军困死。

 这惹来了王当的嗤笑,此时王当立在砦头,望着下面的忙碌:

 “何苦做这无用功,真当这里是你们来去自由的地方?马上就有突骑来剿尔等,让尔等有来无回。”

 但王当不知道的是,在随着曹仁、史焕出砦夜袭后,曹操也带着许褚等骑将,率领豹骑千骑偷偷出了砦。

 在到了东坡砦的坡下,盖彤带着两千幽州突骑已经候在黑暗中了。

 曹操会了盖彤,然后就带着三千骑静静的在黑夜中等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骑将殷署带着数骑奔了过来,对曹操禀告:

 “主公,贼突骑已经出营,正在西北方。”

 曹操点了点头,将马鞭一指西北,倚马唱道:

 “敌在西北,与我一起建功立业。”

 说完,曹操一夹马腹,然后在许褚的扈从下带着三千骑直奔西北面。

 三千骑兵的规模是何等浩大,黑夜怎么都藏不住这震天动地的马蹄声,东坡砦上的王当直接色变,他惊疑的看着自己的东方,心头蒙上了不详的预感。

 这等规模的骑军不是自家的,前军元帅部所辖骑军一共就是两千骑,其中千骑被布置到了平原后方,留在本军的就只有千骑。所以很显然这是一支属于汉军的庞大骑军团。

 闪烁间,王当立马意识到敌军是要打自己的援兵。

 说来好笑,围点打援是泰山军一直以来的惯用战术,但许是和平原兵打久了,对面从来没用过这一手,所以泰山军也形成条件反射了。

 此前平原兵每每袭击东坡砦,泰山军就会派遣一支骑军游弋在战场外围,时刻给平原兵造成威慑。

 而这一次,那突骑将显然没意识到这一次有什么不同,下意识就带骑出营了。

 西北面的厮杀声屡屡不绝,甚至最西面的泰山军大营内也听到了。

 一直混不吝的丁盛这会就站在望楼上,凝重的看着西北面的黑暗。

 他并不清楚出营援东坡前砦的突骑到底有多少人。丁盛既希望人数少

,这样损失就会小,又希望人数多,寄希望他们能击溃伏兵。

 这个时候的丁盛手里都是汗,他很知道突骑对自己的重要性。

 原先的平原津防线分为河东河西两处,这两处就是靠平原津联系,由大河水师来防卫。

 而在河东的十处砦壁又可分内外两片,内砦几乎都是和大营相连,而外砦则是布置在河东岸的数座土坡上,作为拱卫。

 而内外砦的交通保护几乎就是靠突骑来保障的。如果突骑在这里损失惨重,那内砦和外围的交通就要被阻断,到时候没有了援军支持的外砦,就危险了。

 于是,丁盛

 但时任长史的陈琴却阻止了丁盛的冲动。他劝丁盛:

 “帅不可急而兴师,以免落入汉军算计。如今天色已黑,敌军即便伏击了支援的突骑,但也不能歼之。而一旦我中军大砦出动,焉不知这就是敌军的真正意图?所以,请大帅镇之以静,相信众将自己的判断和能力。”

 被陈琴这么一劝,其他在中军的将领们,如赵镕、丁武、黄勇三个校尉也来劝了。

 他们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现在外围砦壁的主将是金泉,他是我泰山军的宿将了,打了不知道多少战事,即便被伏击,也有自己的判断。

 而如果中军出援,遇到敌人伏击怎么办?要知道到现在审配的新军精锐还没有出动呢?得防着这一手。

 几番话下来,丁盛已经冷静了下来,他来回踱步,终于下定决定。

 他对陈琴等人道:

 “不,这兵还要出,不让我们虽然安稳,但就被动了。”

 见陈琴要劝,丁盛冷静分析道:

 “这就是反其道行之。你们的分析,敌军会不知?如曹操这样的人,虽然我不屑,但也知道这人是有几分智计的,他要打我伏兵,定然也预料到我军识破此策,然后其人就可以从容拔我外围防线。”

 丁盛越想越觉得对,他对陈琴道:

 “他们觉得我军不出,我军就偏要出,打他个措手不及。”

 陈琴也在分析这个可能,但想了想,他还是道:

 “这个风险还是大了,万一对面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就是单纯要伏击我们呢?这样我们出营,岂不是正中其埋伏?”

 但丁盛还是摇头:

 “所以我要先后出兵。一会由赵镕、丁武两人带着两校尉部四千出砦先行,然后我会带着军本部的弩炮营和黄勇部再出发。如果赵丁二人被伏,就结阵守,等我援兵一到,内外夹击,必破贼军。然后我军再兵力向东北,救援突骑。”

 陈琴还是反对:

 “那样我中军大营就空虚了,如果曹操是来攻我大营,我等又如何应对。”

 丁盛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中军的外围还有内砦的镇戍兵,凭坚砦利刃而守,又有何惧?在加上一会你拿我军牌令西岸的韩浩率兵来援,万无一失。”

 如此,丁盛到底还是说服了众人,这援军到底还是出了。

 丁大器的判断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