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陈 作品

第660章 英灵(第2页)

 泰山军还有一个失误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应该全面布防百谷岭连砦。

 事物总是这样,在一个环境中有益,在另一个环境下却又会致命。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而且自己是真蠢呀!

 看着昏迷不醒的刘宠,何羑明白,百谷岭防线守不住了。

 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

 有人说这是讴歌苦难!是容不得别人过好日子。

 原先清澈的护城河满是挣扎的人群,到处是漂浮的尸体,那些人脸上停滞着的恐惧和怨念,何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正如王上的那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此心向着光明,纵然过程曲折,不也一定会到达前方吗?

 自己此战如是,咱们这黄天大业不亦如是?

 “有力的条件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一开始跑到护城河边的潞县兵正绝望的看着深有数丈的护城河拦在归路。

 于是,一时间,赵云走后,控鹤军都有点岌岌可危的意思了。

 声音越传越远,很快诸将甲片碰撞,齐齐进入节堂。

 实际上,在上午的白谷岭攻防战中,潞县令何羑就一直在城头上观战。

 甲胄和护城河都是保护性命的,但这会却无情的带走了他们的生命。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话:

 但不可避免的,泰山军在正面的人数就少了。

 数千人因为自己的一个决策而死。

 渐渐的,最前面的潞县兵只能被挤入河中。

 所以别看百谷岭距离护城河只有数百步,但在敌军骑兵的虎视下却如天堑。

 而没过多久,他就惊奇的发现一直游弋在城外的敌军突骑忽然就向东南方向撤退。

 在其他袍泽还挣扎扑腾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被沉重的甲胄给带入了水底。

 这一次赵云没有喊停,突骑们也都心照不宣开始默默攒射。

 此战,自己山穷水尽,但就是凭着一股愤怒的力量一直坚持。

 但潞县兵刚出城就看到了敌军的骑兵遮拦在交通线上。

 而现在他也要将这段话送给赵云,帮他走出阴霾。

 这等规模的工事对于控鹤军这点人数委实过大了。

 那些潞县兵本在围攻壁垒,压根没有阵型。此时被突骑的箭雨覆盖,顿时哀嚎遍野。

 但想要成为名帅却还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就这样,当郭祖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奔到潞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其实当张冲成功带着主力进入上党地区,上党的归属实际上就已经毫无悬念了。

 有一本县豪族出身的县吏不甘心,要劝:

 “县君,使不得……。”

 话落,一排排扈兵叉腰大喝:

 说实话当时他确实有点心境崩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作为一个将帅。

 不多时,当赵云拿着郭祖送来的信,看着上面的这段话,眼眶湿润了。

 其中数次,他就令城内出兵救援百谷岭的刘宠。

 暴雨之下,人还能找个地方躲一躲。但在雷霆万钧下,一切都要化为齑粉。

 于是千骑挺着马槊,如一片巨大的森林,向着残存的潞县兵发起了冲锋。


所以即便超出能力,赵云依然咬牙坚持。他白日里巡营不懈,与弟兄们同甘共苦。晚上在军帐,他就学习兵书和王上整理的战策。

 但潞县兵的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

 如果说刚刚的箭雨覆盖是暴雨的话,那千骑冲锋就是雷霆。

 春江水暖,但奈何这些人压根不会游泳,甚至不少被挤下水的吏士还披着甲胄。

 他知道王上的意思,一个人如果不能接受失败,他就不会走向成功。一个人从没有失败,那他其实也不曾真正踏入过成功。

 百步外,潞县兵数名披甲军吏皆死在帐下。

 他也明白自己的能力。冲荡横阵,他有信心,但两阵相决,他没有信心。

 为何张冲要带突骑疾驰赵云?是他真的觉得赵云的处境很危险?还是因那潞县有多重要?非破不可?

 都对,但都不是。

 “唤诸将入内!”

 自己为什么要故作聪明,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很快,他们的后方就烟尘四起。

 是啊,仗打到现在,他们潞县人死得还不够多吗?血流得还少吗?

 汉室太伟大了,也太遥远了。没必要为了那些东西将潞县一代人都绝了。

 “唤诸将入内!”

 何羑无奈摇头:

 他有见识、有勇力,仁人爱士可以说是天生的将帅之才。所带的又无不是精兵善旅,这样的配置下,寻常之敌几乎都是手下败将。

 包括何羑在内的一众潞县父老亲眼看着岭上飘荡的汉家绛红旗被砍倒,换上了一面杏黄大旗。

 他面对着三垂岗的方向低喃道:

 “诸君,你们在黄天还好吗?云想你们了。!”

 与此同时,他身后的千余突骑也对着身前的潞县兵开始攒射。

 这些潞县兵都是本土兵,甚至不少都是从中原地区调来的,如何看见过这般地动山摇的景象。

 一直以来,外人都至看出了他的一帆风顺,谁又知道多少个夜晚他辗转反侧。

 不然,等你遇到真正的大敌时,一切都来不及了。到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能有多脆弱。

 他写了一封信给赵云,内容是一位他仰慕的老人家所写。

 但现在呢?当张冲将视野放在何进那边,在想着如何将他给调出来。自己的爱将和小舅子却因为潞县之败而心存死志?

 这让张冲如何不焦急?

 他明白赵云是因为愧疚自己的疏忽而累千余子弟惨死,也为自己创下泰山军最大败绩而耻辱,想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洗刷!

 之后,赵云将这封信小心的用囊袋包着放在了内衬。

 而且这一次的失败比上一次对城内的士气打击更加严重。

 此时赵云面色严肃他站了起来,抽出佩刀,暴喝:

 “我泰山军血债就要血来偿!”

 此时诸泰山将内心的愤怒被这句话点燃,他们齐齐拔出佩刀,发誓:

 “血债血偿!”

 这杀意凛然直冲云霄,那东南的天猛然放亮,好似真是那些英灵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