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锐何君 作品

第371章 顺流而下(一)


  徐世昌以自己进士出身为荣,却不以自己是满清的官员为荣。面对以前的同僚陈宝琛,徐世昌只是因为自己有点‘欺负小孩’而稍感羞愧,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出乎徐世昌意料之外,陈宝琛竟然没有就此事多说什么。而是问道:“徐兄,皇上若是去外国留学,不知是去日本好,还是去英国好。”

  徐世昌并不知道溥仪得到了日本的留学邀请,以为溥仪准备出国留学。在徐世昌看来,溥仪留在国内就是个祸害,去了国外之后必然被人利用。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陈宝琛看着徐世昌的模样,心中其实也很生气。虽然也气徐世昌做事不留情面,更多的则是气溥仪身边的人故意装糊涂。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任何大清的官员听到徐世昌说了‘迁都’,都会明白对方是在等着宫内的溥仪立刻主动请求离开皇宫。陈宝琛并不认为溥仪身边的人不知道,他们之所以装作不知道,就是以为可以拖过去。结果就是被毫无体面的撵出了紫禁城。

  而徐世昌此时也已经有了决定,他站起身说:“陈兄,在下正在准备南下的行李,实在不能与陈兄多聊。去哪国留学,不如边走边说。”

  陈宝琛只能起身跟着徐世昌往外走,就徐世昌说道:“只要皇上按时完成留学的学业,之后回到国内。去日本或者是英国都可以。就看能否负担起留学的费用。”

  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门口,陈宝琛就向徐世昌告辞。走在回住处的路上,陈宝琛只觉得这个建议着实有见识,溥仪若是留在国内,定然学不到什么真本事,只有出国才能接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溥仪完成学业后若是还留在国外,就会被人给利用。

  但陈宝琛自己并不想与溥仪一起去外国留学,也不知道溥仪离开中国之后,身边的人会如何撺掇溥仪。不过转念一想,陈宝琛觉得何锐未必会同意溥仪出国留学。又觉得自己多虑了。

  陈宝琛的确多虑了,何锐根本就没对溥仪本人有过任何兴趣。大年30这天,何锐接待了从缅甸来的40名青年。

  这批缅甸青年中11人是僧人,29人来自各地。缅甸当地的男性在十多岁的时候就会出家当和尚,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还俗,而久而久之出家当和尚就成为了当地类似于成人礼一样的东西。当地的很多人都默认只有出家当了和尚的人才能算是长大成人。

  这批人的出身地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是来自缅甸中部平原地区,都接受过教育。知道中国爆发了革命,击败了日本,并且在中国国内对大量外国侵略者实施了绞刑。

  抵达北平之前,这些缅甸革命青年们都前去了一趟上海,参观了被中国俘获后正在江南造船厂修复的两艘前英国战舰。

  见到何锐之后,缅甸青年们最先问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愿意支持缅甸革命?’

  读者身份证-563743675

  1885年,法缅签订合作抗英的密约,使英国决心灭缅,英国发动并第三次英缅战争,于1885年12月派兵攻占了缅甸首府曼德勒,俘虏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并于1886年1月1日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完成了对整个缅甸的吞并。

  到现在,缅甸被英国吞并了39年。虽然缅甸王室覆灭了,但缅甸人民的反抗不仅没有被消灭,反倒因为英国的直接殖民压迫而变得更激烈了。

  听到缅甸青年的问题,何锐果断答道:“我们一定会支持缅甸人民的正义斗争。”

  这些缅甸青年满脸喜色,他们来之前就与西南局委员钟义府见过面,也得到了相同的回答。但前往北平的这一路上,见到了中国竟然如此广袤辽阔,对中国的期待更强烈起来。

  这些缅甸青年们的出身并不算低,在当地也是有身份的家族出身。青年们欢喜之余,有些人的神色显露出不安。终于,有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作战之后呢?”

  问题问完,会场内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缅甸青年们虽然知道这个问题其实很不礼貌,但是他们的确担心此事。来之前,青年们就讨论过各种可能,其中大家都有些担心的局面是赶走了英国人之后,中国会不会如英国一样吞并缅甸。所以即便知道不礼貌,也得在中国领导者面前提出这个问题。

  与会的中国官员们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最初感觉很不愉快。出兵去缅甸帮助当地人打走英国人需要大量投入,竟然会被缅甸人认为中国会趁机吞并缅甸,这算是什么事呢?

  但是看到何锐脸上浮现出笑容,同志们又觉得自己或许是担心过多。何锐都没生气,自己更没必要这么激动。